美联储是私人的?美联储是政府的? 美联储是一个怪胎,它是国家政府的一部分,却又小心翼翼地置于选举程序之外,它是华盛顿与华尔街之间的旋转门。作为资本的政治代言和监管者,美联储决定了谁将贫穷,谁将富有。 这是一本开创性的畅销书,记录了保罗·沃尔克任职美联储主席的8年中,强势扭转美国被通货膨胀吞噬的命运,奠定了迄今为止世界经济的基础。本书在最很好经济玩家大量采访的基础上,第一次带领我们深入了解这个在某些方面甚至比中情局更机密、比总统和国会更强大的神秘机构。 这是一本经典却通俗的著作,让你可以轻松学会真实世界的经济学。华尔街的金融大佬,是不是普通人的敌人?他们遵循什么样的金融动力学?为什么说货币是一个神秘的心理操纵术,每个人都深受它的影响?央行通过什么方式影响全国经济系统,美联储为何能够
现有的大类资产逻辑分析体系,大多源自于\"大滞胀时代”过去、80年代初\"大缓和时代”来临之后的经验,而这一段时期对经济和大类资产来说, 重要的一个基本前提条件是消失的高通胀,其背后则是 化加深的正外部性红利。从 化下的经济体分工确立了不同的供给与需求方,到 一体化下各个中央银行从通胀到经济增长目标的同频共振,各个经济体逐渐凭借其比较优势形成独特的分析体系,各个大类资产相互依托构建自身的分析思路,有差异却又相关联。而去 化的浪潮渐甚,依靠 化搭建的大类资产分析逻辑也必然相应调整,在这样的背景下,对未来可能形成的范式框架提出了新的思考。
本书是一部解读金融危机的大师级著作,也是一部影响未来中国经济政策的启示录。作者舍弃了连篇累牍的道理,而是如同一个历史的旁观者,立足于自己的学术研究和独特见解,进行沙盘推演式的复盘和梳理,将金融危机的前
1930年代的美国大萧条为何会那样严重和漫长?这是一个长期以来一直都困惑着经济学家们的问题。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现任主席本?伯南克甚至将解明美国大萧条称之为依旧无法触及的“宏观经济学圣杯”。但是1990年至2005年的日本大衰退通过证明在传统对策明显失效的同时,一个处于后泡沫期的经济体将会陷入长期衰退,最终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决定性的线索。 《大衰退:如何在金融风暴中幸存和发展》一书主张每个经济体都可分为两个状态;普通(阳)态(此时的私营企业都是以利润*化为目标,)和后泡沫(阴)态(此时的私营企业要么埋头于自身债务化,要么陷于补救病态资产债务表的泥沼之中)。尽管传统经济学理论可以有效地分析处于阳态时的经济现象,但是当试图解释诸如“流动性陷阱”这类典型阴态现象时则显得力有不逮。对于阴和阳这两个状态之间
......
维克托·布尔默-托马斯以交叉学科的视角,运用经济学和历史学的理论范畴对拉丁美洲独立以来的发展进程进行综合分析,全面总结了这个地区将近200年经济增长的成就和不足,在增长模式、经济结构、殖民地遗产、外部冲击、制度变迁和公共政策以及经济史分期等一系列焦点和难点问题上,观点鲜明,思路清晰,不乏独到新颖而令人折服的见解,故而经得起时间的磨砺。 本书为原书修订第三版,作者根据新材料和新的研究成果适时修正了初版中的个别观点,并且增添了拉美经济史中的中国因素。从本书中,我们不难发现作者本人学问的渊博和功力的厚实,同时也能观察到一代英国拉美学学者所具备的理论水准和研究经验。
通胀关系到国计民生,关系到社会安定。通胀一旦出现,长期代价不可避免。 经过多年低通胀之后, 通胀以新的形态卷土重来。美国等 的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创下30年以来的新高,德国等 的生产者价格指数(PPI) 是创70年来新高。世界各国面临的是长期通胀还是短期价格上扬?如何衡量货币冲击、供给冲击对经济增长动力和物价的影响?会不会在巨大的 通胀“灰犀牛”背后,还跟着一只经济衰退的“黑天鹅”? 通胀将对中国经济增长、生产者和消费者、资本和资产市场造成哪些影响?本书深刻刻画了从各国货币超发、资产价格上涨、过剩产能吸收到 物价上涨的传导过程,并从能源原材料供给冲击、劳动供给冲击、 供应链冲击、微观价格形成机制变化等不同角度,对后疫情时代的 物价与增长做出了 的深入分析。书中提出的很多研究方法,既有学术创新价值
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30年代初,德国曾被誉为世界的“科学中心”。与此同时,德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一跃成为欧洲发达的工业大国。在这个过程中,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从 史的视野来考察这一过程,我们发现,科学的发展从来都不是单向度的,作用因素也从不是单一的,科学在德国的兴起与衰落,不只是德国自身因素在起作用,还与周边 的科学发展息息相关。在整个过程中,有一点是比较清楚的:在落后时,向比自己发达的 学习;在 时,又担心被超,克服内部压力,改革科研体制,使之永葆活力。从研讨班的设立到实验室的兴起再到专业科研机构的大力发展,其中既包含教育理念的革新、研究模式的 新以及科研体制的创新,也体现了科学与社会、政治与文化间千丝万缕的关系。《科技革命与德国现代化》从德国近两百年的科学发
这是斯诺登本人迄今最为详尽的一本自传型回忆录,记录了斯诺登从童年、青春期到成年等不同时期的经历以及价值观的一步步变化,从而让读者看到现代电脑网络科技的发展以及作者对于美国政府监视的不安与良心告白。本书从斯诺登的童年回忆开始讲述,自小开始对电脑程序语言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由此在电脑世界中产生的绝对控制权,使其逐渐开始研究和寻找网络的秘密,几次黑客任务让其逐渐显露锋芒。虽然在网络世界中如鱼得水,但斯诺登和许多美国少年一样,有着来自于父母、生活、学业考试的困扰。在9·11事件后,斯诺登决定从军,后因受伤退出并决定重新用自己的特长报效祖国。由此开始第一次思考网络信息的不可删除性。进入中情局后,逐渐开始发现美国政府非法大规模搜集信息由此引发内心矛盾。作者通过这本书会告诉读者为什么他会在2013年6
本书以货币存量为主线,研究了美国1867—1960年近一个世纪的货币发展历程,及其对美国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的影响。作者通过对货币供应变化和通胀水平的因果关系的细致描绘,证明了货币政策对于一国经济运行的深远影响,尤其是货币在稳定经济周期中的重要地位。全书将繁杂详尽的历史统计材料与具有敏锐洞察力的经济分析地融于一体。书中许多视角独特的分析以及具有开创性的研究结论,例如作者关于1929—1933年大萧条的分析和解释,转变了人们的观念,深化了全球金融界对金融市场的理解。 本书被公认为是弗里德曼的影响最为深远和最突出的成就之一,是20世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著作。不仅是经济学者不可或缺的研究参考文献,而且对于各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特别是理解全球金融动荡及其政策走向也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世界所有玩家花在《魔兽世界》上的总时间超过593万年,相当于从人类祖先次站起身来演进至今的时长;美国青年在21岁以前,玩游戏的平均时长超过10000小时,10000小时足以让他们成为专家;通过游戏,我们帮助他人改善生活,甚至解决能源危机。 游戏,的占据和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它是如何击中了人类幸福的核心,提供现实世界中匮乏的奖励、挑战和宏大胜利的?《游戏改变世界》作者TED大会新锐演讲者简?麦戈尼格尔为我们揭开真相,游戏可以弥补现实世界的不足和缺陷,游戏化可以让现实变得更美好,并用大量实践告诉我们该如何驾驭游戏的力量,解决现实问题,并提升幸福感。 《游戏改变世界》指出:游戏化是互联时代的重要趋势。游戏化将要实现目标:更满意的工作、更有把握的成功、更强的社会联系及更宏大的意义。如果人们继续忽视游戏,就会错
作者从19、20世纪的欧洲和北美入手,清晰地追溯了商业社会的历史演变:19世纪初,大多数法国农民还是自给自足的状态,如今已被卷入庞大的 化、网络化的生产体系。在短短的两个世纪中,自给自足的农民社区逐渐衰落,为无数相互联系的城市消费者让路。农业社会向消费社会转变的主要阶段是怎样的?市场力量是如何产生的?伴随着大规模的商品流通,我们的社会发生了哪些变革?品牌、大型百货公司、公关和广告等如何包装商品,赋予提升其象征性价值?作者通过真实的历史性叙述,讲述了世界向消费社会的转变。
本书从中印比较的视角,较为全面地分析了印度经济社会多领域发展的现状态势。首先对印度经济发展的总体特征与趋势作了一个全局性分析,特别是印度的中产阶级和居民收入分配情况。接着,重点从各专题的角度对印度经济发展加以研究。一是以印度汽车为例,对印度汽车市场的投资环境、汽车产业政策、汽车市场供需状况等,从中印比较的视角作了详尽分析,特别是对中国汽车厂商投资印度市场提出了对策性建议。二是对中印工业化阶段的差异性及其背景和原因、印度社会保障制度的现实问题与改革措施、建立中尼印铁路大通道问题、中印巨灾风险管理制度、中印能源瓶颈突破战略与合作机制等一一作了学术层面的研究。最后,基于中印两个大国在国际关系和文化传承方面的可比性,探讨了政治文化因素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