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条件:

  • 100~元以上
  • 4.9折-5.9折
清空筛选条件
顾客评分:
仅五星 以上 以上 以上 以上
销售价格:
1-30元30-50元50-100元100~元以上
折扣力度:
1折-3折3折-4.9折4.9折-5.9折5.9折以上
筛选:
    • 中国城市发展史 傅崇兰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售后无忧】
    •   ( 2 条评论 )
    • 傅崇兰 /2009-04-01/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中国城市发展史》从中国城市产生和发展时间、空间、经济社会变革的动态过程和特点,阐述了中国城市与中华文明的关系。作者在参考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各个时期的社会背景,依据中国幅员辽阔,各地区自然地理状况、人口分布、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城镇发展基础条件、特点和差异,研究中国城市社会、居住环境、建筑形态与社会活动场所的变迁史,阐述了“天人合一”等社会文化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并做了评价。全书史实丰富,展示中国城市历史,尊重中国文化智慧,尊重城市原有的特色,尊重中国城市和乡村院落那种体现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精神。针对“现在全世界的城镇正趋向同一种模样”的问题, “希望中国的城市建设能够不被那些虚假、肤浅的标准概念洪水淹没”。此书要用历史镜鉴动员智慧和力量去抵抗。本书可供大专院校、从事城乡规

    • ¥169 ¥346 折扣:4.9折
    • 基础设施与经济发展 刘生龙 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售后无忧】
    •   ( 0 条评论 )
    • 刘生龙 著 /2011-10-01/ 清华大学出版社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30多年高速经济增长,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基础设施的改善一方面是由于经济发展的结果;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发展。 本书运用了多种前沿的经济计量学方法和手段来进行实证研究,从理论和实证两个维度来验证基础设施(即交通、能源和信息基础设施)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及溢出效应,通过分析得出,中国的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都得益于基础设施(交通、信息和能源)的建设,从理论和实际两个方面揭示了中国“经济奇迹”与“基础设施奇迹”之间的关系。

    • ¥167.78 ¥345.56 折扣:4.9折
    • 美国城市发展模式:从城市化到大都市区化
    •   ( 0 条评论 )
    • 王旭 著 /2006-02-01/ 清华大学出版社
    • 美国城市发展经历了以单核城市集中发展为特征的传统城市化和以中心城市与外围地区互动发展为特征的大部市区化两个互相衔接但又各有特色的阶段。本书征引大量较新统计数据和资料,系统梳理和分析了在这两大阶段中美国城市的地域分布、空间结构、产业结构、人口结构、市政管理、城市文化和房地产开发等诸方面的变化,以深层次认识大都市区化这样一个20世纪世界范围内新的规律性现象,修正传统的城市化理论,有前瞻地拟定城市与区域规划及相关政策。

    • ¥106.1 ¥214.2 折扣:5折
    •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新型城乡形态研究
    •   ( 0 条评论 )
    • 李泉 著 /2015-08-01/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新型城乡形态研究》通过分析外城乡发展的宏观背景,在界定核心概念与研究范畴的前提下,细致检视了外城乡形态研究的前沿成果,从理论和实践层面深入剖析并反思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制度安排下的城乡发展历史及其形态演变过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现阶段中国城市(区)中心带动形态、农村内生驱动形态、城乡关联互动形态等三种类型的新型城乡形态,并对其分别以案例形式进行了典型研究。同时,《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新型城乡形态研究》对如何以“历史耐心”实现城乡区域系统内部结构优化调整、区域城镇体系完善、城乡产业链结与金融发展、城乡形态合理化与生态环境系统协调,以及缩小城乡区域之间和各阶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实现城乡居民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全面深化改革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索,提出了针对户籍制度

    • ¥152 ¥306 折扣:5折
    • 城市治理的经济学分析
    •   ( 0 条评论 )
    • /2010-03-01/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城市治理作为国家新型的公共管理的一个重要层次,必须深化研究并进行制度创新。本书从经济学角度对城市治理进行了深入的刦析,运用制度经济学、公共经济学、公共选择理沦等经济理论工具,揭示了城市公共管理背后的利益关系,指出了城市主体间博弈均衡的实现机制。这是对城市治理研究的深化,有利于从深层次上认识城市治理的本质,推动城市治理的改革和发展。

    • ¥107.3 ¥215.6 折扣:5折
    • 转型与重构:中国城市发展多维透视
    •   ( 0 条评论 )
    • /2007-09-01/ 东南大学出版社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与社会与经济发生了巨大的转型,城市空间作为社会与经济活动的中心,明显的反映了复杂转型过程中的种种表征,并且受到了其深刻的影响。《转型与重构:中国城市发展多维透视》由一些长期致力于中国城市问题研究的海内外专家、学者合作完成。《转型与重构:中国城市发展多维透视》提供了一种会新审视中国城市发展和建设问题的国际思路,着眼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的转型,从经济、社会、文化、空间、政策等多角度阐述了中国近20年来城市发展,空间演变与规划等领域的变化,尤其重视探讨城市研究的动态,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转型与重构:中国城市发展多维透视》可作为中国城市地理、城市规划及城市社会学研究人员新闻记者和参考,也可作为相关科研院校教师、研究人员和学生的教学参考书。

    • ¥211.2 ¥423.4 折扣:5折
    • 城市土地经济学
    •   ( 0 条评论 )
    • /2012-01-01/ 福建人民出版社
    • 本书讲述了如何将经济分析应用于与土地相关的经济问题中,探讨了如何使土地资源价值得到提升的方法。虽理论性较强,但其理论与实际结合紧密,且语言较为通俗。对选修地产管理、勘探、估价、城市规划、房屋管理、地理与环境等主题相关课程的学生来说,这是一本不错的教材;对兴趣以上主题的普通读者而言,也是一本不错的读物。

    • ¥148 ¥297 折扣:5折
    • 空间的力量:地理、政治与城市发展
    •   ( 0 条评论 )
    • 陆铭 著 /2013-03-01/ 格致出版社
    • 《空间的力量:地理、政治与城市发展》共分为八章。章首先讨论了“地理”、“政治”和“全球化”这几个关键词,并引入问题。第二章讨论了中国城市化走过的道路和当前面临的困境,并总结了中国城市化和城市体系的研究文献。第三章到第七章里,分别从个体和城市两个层面展开中国城市化和城市体系的研究。其中,第三章回答的问题是“为什么限制城市规模将导致效率与公平兼失”,研究了城市规模扩张对于就业和收入的影响,从而论证了城市的规模经济。第四章提出的问题是“为什么地理能够影响劳动生产率”,实证研究表明,与国际与国内市场的接近程度影响了一个城市在多大程度上能够享受临近市场带来的规模经济效应,从而表现出了地理与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第五章专门研究土地利用效率与地理之间的关系,针对当前建设用地指标配给制度,

    • ¥116.7 ¥234.4 折扣:5折
    •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新型城乡形态研究
    •   ( 0 条评论 )
    • /2015-08-01/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新型城乡形态研究》通过分析外城乡发展的宏观背景,在界定核心概念与研究范畴的前提下,细致检视了外城乡形态研究的前沿成果,从理论和实践层面深入剖析并反思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制度安排下的城乡发展历史及其形态演变过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现阶段中国城市(区)中心带动形态、农村内生驱动形态、城乡关联互动形态等三种类型的新型城乡形态,并对其分别以案例形式进行了典型研究。同时,《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新型城乡形态研究》对如何以“历史耐心”实现城乡区域系统内部结构优化调整、区域城镇体系完善、城乡产业链结与金融发展、城乡形态合理化与生态环境系统协调,以及缩小城乡区域之间和各阶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实现城乡居民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全面深化改革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索,提出了针对户籍制度

    • ¥152.98 ¥307 折扣:5折
    • 住房公积金问题研究
    •   ( 0 条评论 )
    • 朱婷 著 /2012-12-01/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住房公积金问题研究》试图对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所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希望通过总结新加坡、德国、美国和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在住房资金积累与住房融资方面的经验教训,丰富与发展我国的住房公积金理论,提高住房公积金的管理水平,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发展的社会环境,以更充分地发挥住房公积金的住房保障功能。《住房公积金问题研究》由朱婷编著。

    • ¥126.38 ¥253.8 折扣:5折
    • 当代美国大都市区空间蔓延的危害及其治理(上下)
    •   ( 0 条评论 )
    • 孙群郎| /2024-11-01/ 中国社科
    • 本著在 率先对美国大都市区的起源、形成、发展、影响和治理进行了全面、综合、深入的考察,涉及层面 广泛,囊括了城市空间发展、城市经济、交通运输、族裔和阶级关系、地方政府体制、城市 新改造、生态环境保护、新城市主义及精明增长理论等多方面的内容。作者还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对长期以来流行的城市空间周期论(spatial cycles)进行了批驳,并提出了自己新的城市空间发展理论——聚集扩散论,指出聚集与扩散是城市空间发展中对立统一的运动,是同步发展和交叉进行的,并贯穿于城市发展的始终,从而形成了当代美国大都市区的空间结构形态。该理论可以使人在郊区化进程中看到城市的聚集过程,从而避免得出大城市行将消亡的悲观结论。

    • ¥220.89 ¥398 折扣:5.6折
    • 创新经济地理
    •   ( 0 条评论 )
    • /2009-08-01/ 高等教育出版社
    • 本书是由KarenR.Polenske(中文名:普可仁)所编辑的一部论文集,包括14篇文章,分三个部分。这些文章来自2003年普可仁秋季在马省理工学院组织的以“创新地理学”为主题的城市与区域研究专题讲座。其主题包括创新的来源、集聚和扩散,以及产业、社区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规划者如何成功地促进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发展等等。与当前国际上研究创新的大量文献相比,本书特点是从制度和空间方面对创新进行了广泛的分析。本书涵盖了有关创新和技术政策的概念和测量方法等丰富的内容,解释了帮助或阻碍在企业之间、区域之间和国家之间信息和知识流动的各种制度因素,本书论述了地理对创新过程的重要作用。特别需要指出,本书所提出的性制度和文化制度对创新影响的观点在创新文献中一般是被忽视的。关于企业家精神的因素和企业集聚、跨国社会空间的学习——

    • ¥207.1 ¥415.2 折扣:5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