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针对中国能源重大需求,在充分把握能源科技特点、世界能源科技发展态势和前沿的基础上,凝练出了10个旨在中国能源科技创新发展、造就新型能源工业、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重要能源技术方向,包括高效非化石燃料地面交通技术、煤炭的洁净和高附加值利用技术、电网安全稳定技术、生物质液体燃料和原材料技术、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电技术、深层地热工程化技术、氢能利用技术、天然气水合物开发与利用技术、新型核电与核废料处理技术、具有潜在发展前景的能源技术;绘制了 10个重要能源技术发展方向的路线图和中国至2050年能源科技发展总图;提出了“中国能源科技发展路线图”实施保障措施。 本报告可作为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大学、企业进行科技战略决策的重要参考,可供外专家、学者研究和参考。
这部书叫做《车记》。既是一个国家的轿车业从无到有发展的真实记录,也镌刻着一个职业记者30年的心路历程。历史因为充满情感的记录而磅礴生动,也因为它与我们生活的紧密关联而亲切感人。 20年前,安定和我以及几个媒体人攒过一个工作室,大家闲暇时经常打趣的话题就是什么时候一人开上一辆奔驰,到街上得瑟得瑟。1994年创办《三联生活周刊》的时候,投资人拿来一辆北京吉普,全编辑部只有方某一个人有本儿,于是“得瑟”,让一众哥们儿手痒。 倒推20年,不止一个人做过这类关于有车的春秋大梦,之所以称“梦”,是因为现实中的遥远。说起中国这30年经济发展天翻地覆的变化,恐怕没有哪个行业像轿车业这样,30年走完了人家100年的路。1981年,中国千人轿车保有量在全球130个国家中叨陪末座;全国轿车年产量不过5000辆。30年之后的2010年,
《能源世界是平的》以高风险金融领域为基础,探索了能源市场的历史,对过去和当下能源市场的变革进行了比较。《能源世界是平的》揭示了导致能源世界平面化和全球化的10种力量,这也是10条能够直接应用于原油和能源市场的重要法宝。《能源世界是平的》既全面深入,又通俗易懂,适合高级决策者、能源专家、专业人士和对相关问题感兴趣的广大读者阅读参考。
中国是稀土储量、生产、消费和出口大国,但长期的粗放开采和低水平应用导致中国稀土资源优势未能成为全方位的产业优势。杨丹辉编写的《中国稀土产业发展与政策研究》针对中国稀土产业发展过程中暴露出来的一系列问题,深入研究国际市场稀土产品供求变化、中国稀土资源储备和开采条件以及稀土产品出口的综合成本,比较发达国际制定实施稀有矿产资源战略的经验,解析中国稀有矿产品出口贸易摩擦的典型案例。以此为依据,探讨中国稀土产业发展的方向、路径、模式与政策导向,提出构建促进稀土资源开放式、可持续开发利用的产业政策体系和出口管理制度的总体思路。本书的研究内容不助于全面、客观地了解中国稀土资源开发和产业发展的总体状况,而且为加快推荐稀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决策建议。
本书阐述在电力工业市场化改革的条件下,电力企业(发电企业、电网经营企业)计划与管理的理论、定量方法、实施方案以及为计划与管理定量化服务的技术支持系统。全书分两篇,共有6章。 本书可供各类电力企业从事计划规划工作的相关人员学习参考,也可供各级电力管理人员和大专院校的师生参考。
《中国铌业》共分九篇,力争用较少的篇幅,尽量全面地介绍铌工业涉及的各个方面,除了介绍铌工业的发展过程、铌的基本性质和用途外,重点阐述了铌的资源与开发、生产工艺和技术、技术进步与创新、全球铌的工业生产与市场消费。此外,还介绍了铌资源的综合利用、“三废”治理、钽铌行业相关组织等方面的情况。 《中国铌业》简明扼要,深入浅出,适合关注、从事铌工业的社会各界人士阅读。
中国企业如何从习惯于粗放型增长和无创新式扩张,转变到具备良好的创新机制,具有充分的创新动力和活力?这是中国经济增长和发展需要回答的问题。 海信集团是市场经济发展较为成熟阶段的大企业创新精神和创新模式的典型,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国有企业改革开放和市场化转型的典型,也是中国企业在全球化竞争中取得竞争优势的典型。本书全面介绍了海信集团的历史和愿景、领导和治理结构、生产流程、资源和营销、技术研发、企业文化、企业国际化和信息化、企业上市与企业转型等方面的情况,力求为进一步的相关理论和政策研究工作提供宝贵的“自然资源”。
赵波主编的这本《中国铜业》共分为七篇,系统地介绍了外铜业的相关情况,其中包括铜的发现和古代铜的冶炼、铜的性质和用途、铜资源的种类与分布、铜的提取与制备、铜市场分析、铜产业情况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另外还对外主要铜生产企业做了简要的介绍。 《中国铜业》力求所述相关知识全面、准确、通俗易懂,给广大从事铜冶金业相关行业的人员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