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析了氢能产业历史进程及发展规律,研究了中国氢能产业的发展脉络、所处方位和未来趋势。在此基础上,通过模型建设,系统分析预测了中国氢能消费总量、分部门消费结构以及氢能应用碳减排效应的中长期演变趋势,形成了我国氢能中长期供需预测数据体系,并对不同部门氢能消费前景进行了系统性展望。本书重点在于研判氢能产业发展规律和构建氢能中长期预测体系。 预期本书能够起到促进同仁交流、廓清行业认识的作用,并可为氢能产业政策制定、公司战略规划等提供重要参考。
全书以时间脉络为顺序,在全球视野下分阶段描述中国工业从19世纪迄今的发展历程,剖析中国工业化每一阶段的突出特征与基本规律,最后进行整体性的理论总结,为当前中国工业的转型升级提供历史的经验。
《规模和范围》是钱德勒自普利获奖作品《看得见的手》之后的又一巨作,凝聚了作者研究企业管理体系10年的成果。该书聚焦于美国、德国和英国的竞争性的增长模式,追溯了大型企业演化成为国际巨人的历程,为20年世纪末期最重大的发展指引了方向。 “19世纪20年代到20世纪70年代、全世界范围内有关产业化的众多研究无不受恩于钱德勒……全用了一生的时间来研究和探索产业历史的规则和可预测的程序……洞悉了大型产业化企业增长所引发的资本主义企业的变革……他的威信和实力在短期内无人超越。” “本书极为重要。它描绘了与我们的生活信息相关的经济环境的进化,使我们避免被某种主义或教条蒙蔽了双眼……是基于国家、产业和企业基础之上的详尽的调查……钱德勒的作品处处充满智慧。” “这是一部不朽的著作,推动我们深化对现代工业
日本汽车产业为何强盛,即便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痛苦的经济衰退,仍能在步入21世纪的,以丰田汽车为代表而独步天下?作者以汽车产业国际比较的身份,在本书中揭开这个迷题:日本汽车企业虽然在市场营销、企业战略等“表层竞争力”上,并不比欧美汽车企业具有明显优势,然而在现场制造的企业组织能力、产品结构的研发与生产能力等“深层竞争力”方面,日本汽车企业却一直具有雄厚的优势,为欧美企业所不能企及。 本书还站在国际比较的视角上,探讨在美国和日本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多番激烈的贸易摩擦中,日本的汽车企业如何应对美国汽车企业的紧迫压力、如何适应日元升值等剧烈变化的贸易环境,以及如何出于无奈改变自身的生产方式,反而获得了更强大的企业组织能力,对汽车企业的管理人员乃至政策制定者都有深远的借鉴意义。
关于期货和金融衍生品工具的专著非常多,但这些专著很少从石油贸易的角度进行论述;关于会计、税收、合同和规章制度的著作也很多,但也很少涉及石油贸易,而石油市场的新老参与者需要了解石油实货、期货、衍生品工具的操作流程,以及有关石油的会计、税收、规章制度等内容。本手册从石油的性质和特征、石油交易工具和石油市场、石油贸易的行政管理三个部分对石油贸易相关内容进行丁专门论述,是石油贸易从业人员的良好指南。
《规模和范围》是钱德勒自普利获奖作品《看得见的手》之后的又一巨作,凝聚了作者研究企业管理体系10年的成果。该书聚焦于美国、德国和英国的竞争性的增长模式,追溯了大型企业演化成为国际巨人的历程,为20年世纪末期最重大的发展指引了方向。 “19世纪20年代到20世纪70年代、全世界范围内有关产业化的众多研究无不受恩于钱德勒……全用了一生的时间来研究和探索产业历史的规则和可预测的程序……洞悉了大型产业化企业增长所引发的资本主义企业的变革……他的威信和实力在短期内无人。” “本书极为重要。它描绘了与我们的生活信息相关的经济环境的进化,使我们避免被某种主义或教条蒙蔽了双眼……是基于国家、产业和企业基础之上的详尽的调查……钱德勒的作品处处充满智慧。” “这是一部不朽的著作,推动我们深化对现代工业社会
时至今日,影响深远的近代次工业革命仍有不少蹊跷之处有待破解,为何这场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领域出现的巨大变革没有发生在欧洲或亚洲的其他地方,偏偏在18世纪的英国横空出世?罗伯特?艾伦(RobertAllen)先生的这本新著以令人信服的史料,详尽揭示出这场发端于英国的工业革命奥秘何在,他认为这场革命乃是英国成功应对17至18世纪粉墨登场的全球化经济挑战之后自然产生的结果。他论证了英国与同期的欧亚其他国家相比,在很多方面占有优势,包括英国的工资水准普遍较高,各类资本也很充裕,特别是作为能源的各类燃料价格非常低廉。凡此种种,均导致作为次工业革命重大技术突破的几项标志性发明——蒸汽机、棉纺织设备、及用煤代替木材作为燃料的新型冶金技术——无一例外地出现在英国,这是因为惟有在英国这些新机械、新技术的发明与运用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