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案例分析为主,是乡村振兴的实践篇。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的践行者们从十二年前就开始选择回到乡土,扎根农村,服务农村,坚持至今,甚至将此作为自己一生的事业——从乡村遭遇工业文明衰退到恰逢生态文明振兴,从发展什么样的农业到建设什么样的农村,从文化建设是重点到产业兴旺的乡村振兴之道,从双层经营 三位一体的体制框架到综合性农协的构建是重建乡村社会基础,等等。全书是实践者在“三农”方面的探索创新和深化落实,为 多的乡建工作者提供示范样本。
本书首先描绘了当代农村的生活面貌与生产面貌,接着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城乡关系与三农问题的演变, 探讨了地方治理与农业发展的理想模式。作者结合亲身调研与理论探讨,帮助读者跳出日常生存空间,在经济社会的宏大变革中,认识中国的另一面。 全书由五个方面展开:1.农村生产生活的现状,社会结构的流变;2.新中国成立以来城市关系的变迁,包括产业平衡、三农问题、粮油关系、税制变化、基建等;3.以土地、产权、开发为核心的农村现状;4.行政区划调整、基层治理与以上海为例的城乡协调;5.农业创新与寻找“理想农民”,落脚点在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与多样化经营。
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视角,回顾了中国种子产业的发展历程、种子垄断经营的形成及其竞争特点。中国种子产业长期在计划经济框架下运行,国有种子公司机构臃肿,政企不分,体制改革步履艰辛。论述了国有种子公司改革遇到的窘境是产权结构问题,改革的出路在于产权多元化。民营种子公司以及股份制公司代表中国种业的发展方向,但必须从家族式管理体制中解脱出来,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本书还就育种体制、上市公司、种子法规、知识产权、品牌营销等问题分章进行了论述;介绍了世界种子产业的发展成就、种子立法和执法管理经验、跨国种业集团公司全球化战略以及中国加入 WTO后种子企业改革的新动向。书末附有1949-2001年中国种业发展编年史。
《甘肃特色农产品产业化研究--基于产业链管理视角的研究》是在产业链理论研究及理论基础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农业产业链研究和应用的成果,研究对甘肃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启示。 从甘肃实际出发,《甘肃特色农产品产业化研究--基于产业链管理视角的研究》运用理论分析法、问卷调研法、实证研究法、计量分析法、对比分析法等多种分析方法,剖析马铃薯、制种、畜牧等几种代表性的特色农产品产业链的现状和制约因素,基于产业链管理的视角对甘肃代表性的特色农产品马铃薯的价格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价,实证分析产业链管理对甘肃特色农产品产业发展的作用,设计甘肃省具有代表性的几种特色农产品产业组织链、价值链、信息链和物流链的管理模式,提出具有代表性的特色农产品物流链、价值链和产品链的优化及整合途径,从产业链管理的
本书紧扣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时代背景和发展要求,系统性地回顾中国农业农村发展演变历程和不同时期的政策特点,从区域经济、产业经济、组织制度、生态环境、基层治理、社会文化六个维度全面分析总结了“三农”发展的相关理论,并结合外发达地区乡村振兴的实际案例,深入探讨了我国推动乡村振兴的重点和路径。同时,本书对乡村振兴规划的编制与实施也进行了理论探讨与实践探索,并对我国乡村振兴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本书较为系统地对乡村振兴的重点内容进行了梳理和研究,对新时代我国推动“三农”发展、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指导价值。
《中国农业补贴(制度设计与政策选择2011)》探索研究中国工业化中期阶段农业补贴的政策选择与制度框架,提出按照目标清晰、指向明确、集中使用、重点突出的要求,以保障主要农产品供给、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以补贴重点产品、重点地区和关键环节为核心,加快建立以价格支持为基础、直接补贴为主体的农业补贴支持机制和政策体系。 本书作者程国强在深入开展实地调研、掌握大量手实证数据,并研究借鉴农业补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力图回答以下几个问题:,为什么要补贴农业?农业补贴的内涵与范畴是什么? 第二,工业化中期阶段,农业补贴的目标取向、基本原则和重点领域是什么?第三,如何补贴农业?应该选择怎样的补贴政策工具? 第四,政策如何操作?怎样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切实提高政策的综合效能?《中国农业补贴(制度设计与政策
本书在深刻分析北京市自然资源禀赋、农产品市场需求和北京市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全面阐述了北京市农业的功能与地位,提出了充分发挥农业的社会公益功能,服务于宜居城市建设的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总体布局,以及种植业与养殖业的发展布局,并提出了保障布局实施的措施及政策建议。 该书虽然以北京市为例,但其以城乡统筹思想考虑农业的功能与作用,将农用地纳入大都市空间结构的农业产业布局的新思路与方法,对大都市区的农业产业布局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本书从转基因食品安全、转基因技术之争、中国农业生产与安全、国家安全战略、农业政策、经济政策等角度,次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转基因粮食的利弊是非;旁征博引了大量真实的外资料,揭示转基因粮食的真相,震撼国人的神经。 本书收录了很多重要人士的文章,其中就有 美 恩道尔、 美 杜琳斯德宾斯基、郎咸平、李昌平、王月丹等学者以及黎阳、熊蕾、“冲击力”、“直言了”、“佚名”等。 本书附录了大量的媒体报道文章,比如《解放日报》、《光明日报》、《中国经营报》、《科技日报》、《瞭望》、《国际先驱导报》、《财经日报》、《钱江晚报》、《中国新闻周刊》等关于转基因问题的报道,呈现了的真相。
本书运用管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尤其是行为科学的基本理论,界定了村干部职务行为的质,辩证地分析了行为与动机、需要的关系;剖析了村干部在完成国家任务、管理村集体资产和组织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三方面工作中的不同角色及其职务行为特征,并根据目前农村社会经济的现实需要,指出了村干部职务行为的目标。为了考核村干部履行职务行为的效果以及对村干部进行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构建了对村干部职务行为进行评价的三个一级指标、十六个二级指标的指标体系,以实现对村干部的科学管理。
生鲜流通是现代流通领域中的高成长行业,也是与新时代美好生活密切相关的重要内容。那么,什么是生鲜流通呢?它有哪些特点?生鲜流通体系如何构成?包含哪些内容?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与新兴消费相关的进口水果、三文鱼、巴西牛肉等,它们又是如何进入中国的?在互联网及电子商务背景下,为什么、京东、苏宁等电商企业都纷纷进入生鲜电商领域?它们有哪些模式?生鲜电商与物流配送是什么关系?以“钱大妈”、生鲜传奇等为代表的社区生鲜超市发展前景如何?生鲜供应链如何构成?等等,本书针对这些热点难点问题,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进行了系统介绍和分析,是一本值得学术界和企业界共同关注的专业著作。
本书共分为十一章,分别是:章 导论;第二章 新世纪中国粮食安全的背景分析与中国粮食安全状况的判断;第三章 中国粮食安全的影响因素分析;第四章 中国粮食供给波动与粮食供求趋势预测;第五章 中国粮食安全的成本与收益分析;第六章 新世纪中国粮食安全的战略目标与模式选择;第七章 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的根本: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第八章 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的关键:协调粮食产销区的关系;第九章 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实施粮食安全的国际化战略;第十章 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的后盾:完善粮食储备体系;第十一章 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的向导:建立粮食安全预警系统。
《农垦经济体制改革与发展研究:2002年全国农垦经济学术研讨会论文选编》内容简介:理论是行动的先导,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创新和其他各个方面的创新,使改革和发展不断取得新的突破,这是我国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中积累的一条十分重要的经验。农垦改革和发展的历程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特别是农垦系统既属于农业农村经济又属于国有经济,跟农业农村经济和国有经济既有共同点又有很多不同之处,是一个具有自身特点的经济社会系统,这就更加需要理论的创新。没有理论上的创新,就不可能找到符合自身特点和实际的改革发展的思路、方法和政策。 应该说,农垦系统从事理论政策研究工作的同志在理论探索和理论创新上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推动农垦各个方面的创新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今年的这
本书通过从理论与实践等方面对中国乡村债务全面的分析与研究,指出了现阶段中国乡村负债的基本概况——全国适度,局部过度;考察了影响乡村债务变动的因素;中国部分乡村过度负债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体制改革不配套;遏制中国部分乡村过度负债蔓延的根本途径在于加快中国农村体制改革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进程。 明确指出中国乡村过度负债问题具有阶段性和地域性的特点。乡村债务是处于中等发达水平乡村经济发展的必经阶段,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体制改革不配套、市场经济运行不规范,信用约束软化的必然结果。中国乡村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水平低的现状,以及国家长期以来对城市、工业发展的倾斜政策,是现阶段中国乡村公共产品建设资金不足的根本原因。现阶段中国农村体制改革不配套、市场
《新农村建设从这里起步:英文》是《和平发展的中国丛书》的一本,涉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政策问题,有助于读者详细了解我国农村问题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对我国新农村建设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第六届中国农业推广研究征文”活动,征文主题是:中国基层农业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征文范围:一是农技推广体制改革,包括职能定位、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管理体制、条件保障等;二是农技推广机制创新,包括农民需求反馈、岗位责任制管理、推广绩效评价、方式方法创新、县域统筹推广、多元化协调推广、岗位人员动态考核等;三是农技推广现代能力建设,包括农业推广场所、农业推广设施设备建设、农业推广试验示范基地建设、农业推广队伍建设等内容。这次征文共收到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管理部门、农技推广单位、农业院校、科研单位从事农业推广研究、教学、管理和参与实施的专家、学者、管理人员、科技推广人员征文稿件近200篇。经评审委员会组织的专家评审组评审,共选出91篇优秀论文,其中一等奖5篇,二等奖16篇,三
赵春涛编著的《农家乐开办经营指南》是一本专为广大农家乐投资创业者、经营管理者及政府有关部门决策者编写的学习参考用书。作者根据自己长期的调查研究,理论结合实际,在书中系统全面而又深入具体地介绍了农家乐的市场现状与发展前景、投资决策与前期筹备、总体规划与项目设计、营销策略与服务技能、人员招聘与各项管理等,揭示了获得成功的秘诀和需要注意的各种问题。《农家乐开办经营指南》内容丰富,科学实用,紧贴实际,通俗易懂,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对于准备投资开办农家乐和正在经营农家乐的企业人士来说,实为一本难得的创业指南与经营宝典,不可不读。
本书以《决定》精神为指导,分别从回顾展望农村改革、改革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创新农业经营体制、夯实农业基础地位、关注农村民生、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村社会转型等多方面、多角度对《决定》的深刻内涵进行了阐述,对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对新阶段农村改革发展的政策取向进行了探讨。全书主体部分包括10章和l个附录,主要来自于近几年我和我的同事所写的调研报告以及农村经济研究部完成的几项课题的研究报告。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国内农产品流通与国际农产品流通正在加速一体化,农产品流通问题尤其是“卖难”问题越来越成为“三农”问题的核心,农村电商、农村物流、社区超市等也正在成为、、腾讯等企业抢占的热点领域。在此背景下,农产品流通体系、农村物流体系、农产品品牌等一系列问题深受各界关注。《农产品流通》从农产品流通起源出发,以农产品流通与农村市场变革为主线,重点探讨了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连锁经营、电子商务、农产品物流、农产品批发、农产品流通组织以及国外农产品流通模式及启示等问题,以期为农产品流通理论和实践决策提供理论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