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以时间脉络为顺序,在全球视野下分阶段描述中国工业从19世纪迄今的发展历程,剖析中国工业化每一阶段的突出特征与基本规律,最后进行整体性的理论总结,为当前中国工业的转型升级提供历史的经验。
全书以时间脉络为顺序,在全球视野下分阶段描述中国工业从19世纪迄今的发展历程,剖析中国工业化每一阶段的突出特征与基本规律,最后进行整体性的理论总结,为当前中国工业的转型升级提供历史的经验。
检验检测认证是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检验检测认证产业发展创新研究》以产业集聚理论、产业组织理论、制度经济学、战略管理、公共管理、国际贸易等学科的相关理论为依据,梳理检验检测认证产业研究的理论基础,丰富和发展检验检测认证产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等领域的相关理论。《中国检验检测认证产业发展创新研究》对中国检验检测认证产业进行系统深入的剖析,科学界定各检验检测认证机构的功能,大力推进整合,优化布局结构,提出我国未来检验检测认证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可行路径及政策措施。
作者将在长期从事水泥技术工作所撰写的有关文章,尤其是关于湖南水泥工业60年的发展概况的相关论述,进行选辑并定名为《湖南水泥工业60年(1940~1999)》。全书共分为8部分:水泥工业发展简史、综合述评、技术政策、石煤烧水泥、推广应用计算机、服务建设项目、标准与规程、编审技术培训教材与普及水泥专业技术。本书可供读者在了解20世纪我国水泥工业的发展概况(尤其是湖南水泥工业60年的发展概况)时阅读参考。
一、《宝冶志(1978-2018)》记述内容的时限,上起1978年,下迄2018年,历史沿革上溯到1954年,个别重大事项的记述延伸至2019年。 二、本志以“尊重历史、实事求是;横不缺项、纵不断线;述而不论、科学规范;全面记录、突出特色”作为编纂的基本准则,力求完整、准确、全面地记述宝冶该阶段的历史,实事求是地反映宝冶生产经营、工程建设、企业管理、改革发展、技术创新、职工队伍等各方面基本情况和发展轨迹。 三、全志采用述、记、志、录、图、表等志书体裁,力求内容与形式统一。根据宝冶发展的特点,本志除序言、总述、大事记、专记、附录和编后记外,卷首设图照,主体内容设历史沿革、改革改制、战略规划、下属单位、重点工程、产业发展、企业管理、科技创新、党群工作、企业文化、社会责任、人物12篇。 四、本志文体采用规范
《福建省主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是在完成福建省铁、锰、铜、铅锌、镍、钨、锡(锂)、钼、金、银、稀土、煤、磷、硫、重晶石、萤石等18个单矿种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成果基础上汇总编制的,是福建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的系统总结。 《福建省主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以现代矿产资源预测评价的理论方法和GIS评价技术为基础,优选出45个典型矿床开展成矿要素及成矿模式研究,充分利用基础地质、物探、化探、遥感以及自然重砂等综合信息资料开展地质解释,对铁、铜等18个矿种资源量进行定量预测,基本摸清了矿产资源潜力及其空间分布,对主要矿种成矿规律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划分了成矿区带,提出了福建省相关矿种的勘查部署工作建议。 《福建省主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可供从事矿产资源勘查、矿产地质调查、矿床学理论研究和矿产资源管理
本书由三个深度关联的篇组成。篇从人类文明早期开始,用大量的故事和事实全景式再现手工制造、大机器生产、流水线生产、大规模定制等前四次制造范式的演变和跃进过程。第二篇重点讨论智能革命爆发的前因后果,从算力量变、人工智能、智能机器、工业互联网等几个维度勾勒出正在发生的智能革命的细节和全貌,告诉大家智能革命为什么,是什么,以及能改变什么。第三篇论证了在以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为核心的智能革命驱动下,制造范式将向第五制造范式――产用融合演进。产用融合制造范式将促使生产过程与使用过程、生产者和使用者全面融合,构造不断增值的价值环流,终形成“边生产边使用、边使用边生产”的未来制造图景。
《中国古今蚕桑丝绸技艺精华》与蚕丝绸技艺一样,是一份可以留传给后人的有价值的遗产。它与迄今丝绸历史研究与整理中的大量著述不同,其编写宗旨富有特色,编写思路十分新颖,编撰过程中采集与研究了大量资料,并广泛搜罗自古以来蚕桑丝绸的技艺细节。 本书具体收录了“古今的桑”“古今的缫丝技艺”等内容。
企业纷纷开辟数字化转型新赛道,但能制定完整、系统数字化蓝图的仍属凤毛麟角。数字化转型不应停留在技术层面,它关乎企业的整体转型,重新定义客户价值主张、增值流程、员工的思维和工作方式,以及崭新的文化理念。《赢在当下:解锁大规模数字化转型》以解锁大规模数字化转型为主题,阐述了企业实施全面、整体转型的必然性和可行性。 《赢在当下:解锁大规模数字化转型》可供企业管理者参考、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