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基于国际产学研各界对未来制造形态的探索,从新一轮工业革命的视角深刻剖析并预测了工厂组织形态的演变,生动展示了制造业向全生态、全生命周期变迁的步伐,并创造性地提出了 未来工场 的概念,把技术变革与场景创新有机融合起来。书中全景式呈现了以 产城人文 融合为核心,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为导向,以数字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为关键支撑的未来制造场景,具有创新性和前瞻性,获多位院士、专家、企业家高度评价。
中国高铁仅用12年的时间就完成了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形成正向设计能力、掌握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赶超过程,跻身全球少数具备先进工程设计建造、装备开发制造和运营组织管理技术的高铁强国之列。《中国高铁技术赶超:制度激励与能力构建》力图通过系统的调查研究和规范的实证分析,揭示中国高铁技术创新的典型事实,提炼中国高铁技术成功的关键因素,发现这些成功因素的作用机制和有效的边界条件,以期为中国更多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参照。透过对中国高铁技术赶超的全景式、多层面研究,《中国高铁技术赶超:制度激励与能力构建》聚焦并回答了“为什么自主创新行为会发生?”“自主创新战略导致技术赶超效果的条件是什么?”“技术赶超和能力演化的路径为何?”“自主创新能力的结构性特征是什么?”“曾经导致高铁技术成功的条件未来
《上海建工集团志/上海市级专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实事求是记述上海建工集团创建、改革、发展以及参与国家和上海建设的历程。 本志记述的主要内容起始于1978年,重点为1994年上海建工集团成立后,下限至2010年。为完整记述上海建工的发展历程,部分内容上溯至1953年,个别事项下延至2015年12月。2004年后并入上海建工集团的园林集团、外经集团、市政总院重点记述其单位和业务发展的简况。 《上海建工集团志/上海市级专志》采用述、记、志、传、录、图、表等形式记述,主体部分横排事项门类,纵叙事物变化过程。全志正文设10篇,另有总述、大事记、专记、附录,总计14个部分。图表随文设
习酒作为贵州本土的白酒品牌,在整个历史发展中比较特立独行,是白酒行业内的独特样本。习酒经历了白酒行业大起大落的过程,在陷入低谷后,被茅台集团兼并,但习酒并未被大集团淹没,而是借势复兴,树立自己独立的品牌。此书采集了20位习酒人口述史,包括钟方达(现任习酒集团董事长)、陈应荣、曾凡君、吕相芬、罗怀吉、吕良科、余林安、易顺章、廖相培、吕相才、杨翠兰、永胜村、季克良、吕良维、刘庆鹰、团省委、潘宸、侯世安、孔磊、高文娟,从他们的口中听见习酒历史,洞见习酒文化,并尝试探讨白酒行业的转型,倡导创建一种新型的白酒文化。
这是一部中国石油工业发展的壮丽史诗。塔里木石油会战是我国改革开放新时期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和深远影响的会战,也是我国石油工作者在勘探面积 大、地质条件 复杂、地面条件 困难、气候 恶劣、工程技术要求 、油气资源 丰富的含油气盆地进行的一次艰苦卓 的伟大科学实践。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关系到中国石油工业的未来,是几代石油人为之奋斗的神圣事业。 作者以亲历者的视角和饱含 的文字,围绕“答卷”这一主题.对这场气势恢宏、波澜壮阔的石油大会战做了客观而详细的记述,生动再现了中国石油人为实现 油气资源战略接替、开发建设绿色大油气田、造福当地各族人民,在“死亡之海”和“勘探禁区”谱写的一曲撼天动地的英雄壮歌和辉煌篇章。
这是一部中国石油工业发展的壮丽史诗。塔里木石油会战是我国改革开放新时期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和深远影响的会战,也是我国石油工作者在勘探面积 大、地质条件 复杂、地面条件 困难、气候 恶劣、工程技术要求 、油气资源 丰富的含油气盆地进行的一次艰苦卓 的伟大科学实践。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关系到中国石油工业的未来,是几代石油人为之奋斗的神圣事业。 作者以亲历者的视角和饱含 的文字,围绕“答卷”这一主题.对这场气势恢宏、波澜壮阔的石油大会战做了客观而详细的记述,生动再现了中国石油人为实现 油气资源战略接替、开发建设绿色大油气田、造福当地各族人民,在“死亡之海”和“勘探禁区”谱写的一曲撼天动地的英雄壮歌和辉煌篇章。
《昌吉电业局志(1996-2010)/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电力工业志丛书》客观记述了昌吉电业局1996至2010年、准东局1997至2007年的改革与发展历程,以生产发展为主线,按门类对生产、建设有较大影响的事物进行记述,全书分为机构与职工、电网建设、运行、供电服务、经营管理、党群组织、人物和附录等。
本书阐述了全球能源局势与中国能源发展概况,梳理并分析了2021年世界石油、天然气、煤炭、电力、核能、可再生能源等各个能源行业的发展情况、市场走向以及未来趋势,聚焦中国和世界能源行业的热点话题,包括 双碳 目标下中国煤炭刚性需求影响因素及趋势、未来中国天然气利用方向及市场化改革、中国全社会用电量变化和可再生能源发电、世界锂市场的发展状况等,还对绿色金融与能源投资、数字治理下中国的电力安全供应体系、干热岩与可燃冰的勘探开发、储能技术、中国城市能源绿色利用与碳排放达峰指数等前沿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