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汇编收录了2023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通过的法律14部、有关法律问题和重大问题的决定12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编。
自保险产生以来,保险欺诈便相伴而行。近年来,随着经济活动、商务活动、日常生活的日益复杂、多变,滋生出了更多新的骗保、诈保手段,使一些人通过这种方式牟取了暴利,甚至成了他们获取财富的手段。由于保险交易的信息不对称,保险欺诈成为各国保险业不得不面对的难 题。保险欺诈的存在,不仅影响到保险公司的盈利水平,还导致诚实的保户必须为获得保险保障而支付额外的保险费。据统计,因保险欺诈而导致的支出占总赔款支出的比例在不断攀升。有关资料显示,国际上保险业务的欺诈损失平均在10%~30%左右。在我国,随着保险业的发展,保险公司业务范围不断扩大,保险欺诈活动也大量增加。从全国范围看,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诈骗犯罪中涉及保险欺诈的仅占2%左右;到2005年,已上升至10%左右。 另一方面,随着我国保险业务的发展,保
《实务刑法评注》是刑事司法工作者喻海松博士编著的一册刑法规则集成、一本贯穿刑事诉讼程序的刑法全典、一部实务工作者写给实务工作者的刑法工具书。《实务刑法评注》参考德国小型法律评注,立足中国刑事实务,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条文逐条进行规范注解和案例规则编纂。 《实务刑法评注》篇幅达2000多页、280余万字,以服务刑事实务为目标,努力实现刑法工具书理想图景应当具备的 全 清 捷 用 四大基本属性: 全 即全面收录刑法规则,一书解决基本、常见刑法问题; 清 即厘清规则类别层级,便利规则冲突时迅速取舍; 捷 即合理呈现规则文本,提取千余刑参案例适用规则; 用 即服务规则具体应用,给出实务疑难杂症解决方案。 基于此,《实务刑法评注》以法条为纲,按照刑法四百五十二个条文,逐条加以释解;以栏目为目,专设十余栏目
(一)全面收录各类法律文件,涵盖社会保险、工资福利的各个方面 本书全面收录了社会保险、工资福利的核心法律、行政法规、司法解释、行政规章等各层级法律文件,内容细分为综合规定、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公积金、工资福利、劳动保护等九个部分,各部分下又根据业务性质划分诸多小类,内容翔实丰富。 (二)突出“实用”特色,加更多配套内容 为帮助读者全面、深入理解征地相关重点法条、重点文件,本书加以下实用内容:(1)对重点法律法规加导读,介绍该法律文件的大致内容;(2)对核心法律文件逐条解读,详细介绍法律适用的要点、法律规定的原由、重点词句的理解等;(3)对重点文件加官方解读,选取重点政策发布时的领导讲话、答记者问等内容并加以编辑,向读者详细介绍重点
《如何寻找潜在客户》是世界推销培训大师汤姆?霍普金斯的又一力作!本书围绕寻找潜在客户――这一推销过程中极其重要的首要环节展开详细论述。从正确理解寻找潜在客户含义到具体的策略方法,从推销员的言谈举止到目标的制定,从坦然面对成败到勇于挑战自我,贯穿始终的一条线索就是把潜在客户的利益,永远置于自己的利益之上。唯有如此,才能获得越来越多的潜在客户。本书语言简洁,内容实用,蕴涵丰富的生活哲理。既是推销人员之书目,又可为其他人提供人生指南。
为了更好地帮助法官、律师、教师、学生及其他法律实务工作者系统全面地掌握民事执行的规范体系,快速、有效地查找民事执行的相关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司法解释、其他规范性文件以及很好不错案例,法律出版社特邀清华大学张卫平教授和中国政法大学韩波教授按民事执行体例编写了《民事执行一本通》,希望能够帮助读者在较短时间内,以较高的效率掌握和精通民事执行法。
本书是国内第一本专门研究商标显著性的专著,作者在大量收集国内外相关文献,尤其是欧盟和美国的相关理论和实务的基础上,以商标显著性为基点,从商标显著性的一般原理、商标显著性与商标注册、商标显著性与商标保护三个方面分进行论述,明确提出 (1)我国《商标法》立法宗旨具有明显的计划经济色彩,应当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将条修改为“为保护消费者和商标权人的利益,维护市场公平竞争,以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制定本法”。(2)重构我国商标权取得模式,完善我国商标注册申请实质条件。(3)我国应当采纳商标混淆理论,规定商标反淡化条款。
本文有八个专题,内容相互有关联,也有渗透,很难用单一的标准进行范畴划分,不过,依据各自的中心内容,可将它们总结为三个范畴:物权客体、物权法定和物权公示。在我看来,这三个范畴塑造了最基本的物权规则,也是物权法中最基础的理论,更是实务中最容易出问题的 领域。 简略地说,专题壹至专题叁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讨论了物权客体。专题壹以人与物的关系为视角,对物进行了稍具抽象性的观察,看人对物在民法中的定位又如何影响了人在民法中利益,这是一种函数论和整体论的套路,其中反思了人的主体价值和物的客体地位,以及建立在此基础上的损害赔偿等民法规则。专题贰超出德国民法传统中物权客体之物的界定,分析了无体物、集合物和违法物的价值,对前两种物的探讨,基本上否定了物权与债权的截然二分,当然也否定了这种二
法之理既在法内,更在法外。我们需要行万里路,经万件事,从沸腾的法律生活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将“生活中的法”同“书本上的法”理性地结合起来。在21世纪初中国社会转型时期,法学与哲学、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的交叉性理论研究,将愈来愈受到重视。法学理论在继续重视基础研究的同时,将更加青睐实证性的论题。本书即以“法律与社会”为研究目标,阅读本书将有助于丰富和发展我们对法律社会学理论的认识,并可以对认识
具潜力的自由贸易区,一个拥有17亿消费者、近2万亿美元的区内生产总值和1.2万亿美元贸易总量的自由贸易区——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全面建设进程已经启动。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瞄准了东盟市场,把东盟国家作为实施“走出去”战略,参与国际竞争,拓展发展空间的地。 在东盟十国中,印度尼西亚位于两大洲和两大洋的十字路口,是重要的国际海洋交通线,具有无可比拟的区位优势,同时,印度尼西亚不仅人口最多,拥有东盟市场40%的消费者,而且面积,资源丰富,是东盟的经济体。 2004年上半年,中国和印度尼西亚之间的贸易额达61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了36.5%,其中:我国向印度尼西亚出口26.6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3.1%;我国从印度尼西亚进口34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9.3%。中国已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