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关于风险特别是金融风险的书,讲述了人类洞察风险、测量风险、管理风险,从而努力驾驭现在、把握未来的发展史。它勾画了过去450年来人类进步的发展轨迹,让读者看到人们如何在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一步一步从简单地凭直觉行事,发展到通过各种严谨的程序进行决策。它不是一本简单的历史书或者金融专业书,而是要引导读者去思考:我们究竟该如何认知风险,又应该如何应对风险。
本书是一部讲述大英帝国从辉煌走向衰落的历史书。主要内容为特许公司的起源,英国特许公司的发展历史,与英国的关系,及海外公司是如何掏空英国本土,最终令英帝国衰落的历史。
英国经济处于非常奇怪的矛盾状态:它既是世界上成功的经济体之一,也是欧洲落后的经济体之一。就人均GDP而言,它是领先的,但生产率水平却比发达经济体要低得多。随着新冠疫情的暴发,英国陷入经济衰退,作者认为英国的经济衰退并非因这一件事造成的,而是由过去200多年的历史形成的。在观察英国经济在过去两个世纪的发展过程中,作者邓肯 韦尔登探讨了200多年来政治家和经济学家所采取的(或未采取的)选择,并揭示了这些选择是如何塑造了英国所有人所面临的结果和未来的。 本书讲述了从工业革命时期到2020年疫情期间,英国的经济和政治如何相互作用的故事。皮尔、格莱斯顿、艾德礼和撒切尔等少数政治家成功地塑造了经济,但被经济影响的远不止政治。19世纪40年代的皮尔和科布登关于经济开放与主权之间的平衡的争论在英国退欧后重新出现。
本书是作者查默斯 约翰逊从日本国内体制和其核心决策机构 通产省的沿革及作用的角度分析的关于日本战后经济腾飞的 奇迹 。本书循历史进程,以实施产业政策的政府部门建立的1925年为起点,至1975年结束,通过通产省的沿革史及其间产业政策的讨论和博弈过程,阐明了该部门战前、战后在人事、组织上的直接连续性,终揭示出日本模式的四个要素:精干的公职队伍、保障公职队伍合法高效行政的政治制度、完善靠近市场经济规律的国家干预手法、具备像通产省那样的领航机构。
对众多史学家而言,工业革命是史学研究的一大挑战。少数史学家,甚至拒不承认工业革命的历史价值。然而,如果我们不了解 18 世纪的工业革命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所打下的基础,就无法理解我们日渐熟悉的 21 世纪的世界。从18世纪初到维多利亚时代,世界被一场前所未有的技术革命所改变。发明家、商人、科学家、探险家都在工业革命的故事中扮演了自己的角色,托马斯 克伦普将他们的故事栩栩如生地呈现出来,并说明技术发明、制造业的发展如何将原本相互隔绝的世界,打造成互联互通、休戚与共的全球化体系。
二战前, 日不落帝国 的荣光已日趋暗淡,但一场 黑色黄金 石油的革命在二战的硝烟中悄然兴起,铸就了战后英国工业发展的新篇章。 本书回顾了1940年以来石油塑造下的英国工业进程。二战推动了英国从煤炭大国快速转型石油帝国。二战后,依托英国石油公司和壳牌公司等石油巨擘,英国从海外各地汲取石油血脉,支撑起其工业的蓬勃发展。但而今,在脱欧、气候危机等的影响下,石油产业正从英国中心舞台淡出,同时一些地区正在经历去工业化。英国未来的工业经济将何去何从? 一部优雅而独特的英国能源和工业史。
本书重点从财政史和财政社会学的视角切入,紧紧抓住两条主干脉络,其中一条全方位地考察明朝时期国家在应对其核心财政相关问题,包括国营专卖、商业税、对外贸易、货币与消费等时,如何构建其财政制度和推行财政政策,以及当时的学界相应提出的意见和政策建议。本书的另一条脉络以商人群体为切入点,研究其在明朝财政制度下的角色和行为。两条脉络共同绘制出财政视角下以明朝为代表的近代中国向现代化财政国家的转型之路上面临和解决的问题。本书适合高校科研院所财政经济学师生、税务机构负责人、财务从业人员,以及对于明史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白鞋 律所的名字源自常春藤盟校的学生所穿的由鹿皮制成的白色皮鞋。1900年前后,在世纪之交的纽约,一种新型律师诞生了。他们既懂商业又懂法律,其掌握的技能更多的是用在谈判、调解和文件起草上,而不是出庭辩护上。 在动荡的变革时代,这些纽约的 白鞋 律师与客户携手合作,制定并实施了改变20世纪商业世界的法律战略。他们既是被许多人鄙视的垄断公司的缔造者,也是帮助行业之王抵御政府过度扩张的守护者,同时,他们还引导自己的客户转变为更开明、更具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助力构建美国现代商业的基础。 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 白鞋 律师都走在 寻求秩序 的前沿。他们将组织架构和效率管理引入私人律所,创建了时至今日仍在规制公司行为的法律体系,甚至为最终形成的国际秩序奠定了基础。 如此, 白鞋 律所的律师塑造了美国的新世纪。
这是一本普及人类文明发展中重要的一环 税收历史的图书。 从苏美尔城邦时代到今时今日,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到黄河流域。7000年来,向民众征税一直是全世界各个王朝和国家维持生存重要的方式。大部分战争爆发、权力更替都因税收而起;每一次科学进步、制度革新又影响着税收的制定。人类文明就在两者的斗智斗勇之中发展和推进。 在本书中,作者从全新的视角,跨越千年的时空,从人类文明萌芽开始到现代社会成形,用风趣的语言讲述了关于税收的起源、发展和现状;用一个个精彩的故事和案例对世界各国的税收发展史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剖析,折射出人类进步的艰辛和文明发展的伟大,是一部集知识性和趣味性的优秀读物。
本书初版《日本经济史:16002000》刊行于2009年。因其用比较史的视点所撰写,并在各章的前面设有 总论 ,从近代经济的各项数据中选出重要的东西加以解说。通俗且易懂曾多次增印。作者对内容进行了增补,不仅在各章中增加 从历史中读取现代 的小节,还在在*后一章增加了20002015年的内容,现以《日本经济史 16002015年》的书名重新出版。
美国的商业发展就是一段从未停止与骗子角力的故事。 美国对于很多热情的支持者、精明的商人和彻头彻尾的骗子来说常常很具吸引力。对商业自由的崇拜使得区分激进的推销术和不可接受的欺骗变得更加复杂,尤其是在创新前沿时。与此同时,竞争压力往往迫使一些受人尊敬的公司也开始采用欺骗手段。欺诈成了美国商业的一个重要特征。在本书中,爱德华 巴莱森追溯了美国的欺诈史 以及从未停止的与欺诈的斗争 从P.T.巴纳姆时代到查尔斯 庞兹和伯纳德 麦道夫的时代。 从19世纪早期美国法律界支持的 购者自慎 出发,本书描绘了从镀金时代到新政时期,再到 伟大社会 时代,现代监管机构如何缓慢又零碎地发展,以保护消费者和投资者。它到达了近期的放松监管时代,放松监管带来了一连串代价高昂的欺诈问题,包括储贷危机、公司会计丑闻和近些年的按揭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开始相信:经济增长没有界限、社会进步不会停滞。人们怀有一种脱缰野马般的乐观情绪,认为一切经济和社会问题都能得到解决。 人们忽视了经济繁荣和生活水平改善所需的基础正在日益松动、逐渐瓦解。史无前例的经济扩张时代黯然落下帷幕,而背后是各种影响力的汇合作用。人口增长放缓和人口老龄化,生产力发展和创新增长日益放缓,水、食品和能源等关键资源的短缺迫在眉睫,再加上人为因素造成的气候变化和天气条件,使得上述金融困境祸不单行。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增长放缓,是另一个阻碍因素。受益于全球经济增长,并在全球经济增长中成为中坚力量的新兴市场的发展速度如今也在放缓。 本书以宏观的视角剖析了从二战后至今全球经济的发展,犀利地解释了我们目前所面临的问题,我们又是如何让这
此书描述了印度自20世纪70年代至当前的经济发展图景,同时介绍了印度各方围绕国家未来发展的经济改革策略和措施正在激烈辩论的热点问题,例如:印度发展政策、科学技术对印度经济发展的作用、印度汇率管理机制、印度全球化以及印度其他经济治理等问题。 印度央行前行长比马尔?迦兰,基于扎实的研究、详实的数据与丰富经济管理经验,向读者展现印度经济的历史、现在与未来。
汇丰银行,1865年成立于香港,经过15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规模的金融机构之一。汇丰银行自成立始,与中国的联系从未间断。从这个角度上而言,汇丰银行既是与中国有历史渊源,又是与中国有现实关联的外资银行。 近代中国的金融变迁,通常被视为中国近代经济史的分支之一,本辑主要聚焦于汇丰银行与近代中国外交、外债、金融、货币等方面,采用不同理论和方法,将汇丰银行置于中国近代政治史、经济史、金融史、外交史的整体框架之内,探究作为商业银行、投资银行、跨国企业的汇丰银行与中英两国政治、经济、金融、外交方针之间的互动关系。对于金融机构从业人员、高校金融专业师生,以及金融史爱好者都有一定的帮助。
本书是一部讲述中国乃至全球主要手机品牌发展历史,以及与之相关各产业发展脉络的书籍,主线是手机以及与之直接相关的计算机、移动通信、软件和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副线是中国、美国、东亚和欧洲之间的国*级别产业分工、合作乃至竞争。全书分上部和下部,上部主要讲述除华为之外的主要手机品牌的发展故事,下部主要讲述华为手机的发展史以及对华为背后的中美大国产业融合、竞争乃至全球经济与人类社会走向的深度剖析。本书资料全部来源于公开报道,为大众读者而写作,力图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清楚一部小小的手机及其背后波澜壮阔的国家产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了解货币金融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是理解金融理论的重要基础,同时也可以为当今的金融改革与发展提供可以借鉴的历史经验。本书是在结合经济史学和金融学理论的基础上,为开设中国金融史课程专门配备的经济、金融及相关专业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以作为经济史学、金融学专业低年级研究生的教材。本书采用专题式的结构安排,分 货币与货币制度 金融机构 金融市场 农村借贷关系 四大篇目和14个章节。在 货币与货币制度 部分,除介绍货币发行和制度演变的整个历史过程外,特别阐述了货币发行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货币与经济运行之间的长期关系。在 金融机构 部分,除介绍各类金融机构的历史演变和结构外,特别增加了经营业务、人事和资本组织,票据、账册、同业组织等独具中国文化特色的金融信用和经营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在 金融市场 方面,除介绍
本书是我研究传统中国长期经济增长三部曲的后一部作品,前两部一部是关于士大夫的作品《发展还是停滞》,一部是关于海洋的作品《的海事活动和社会经济后果》。中华文明生生不息,对于其经济史成功和失败的理解,长期以来学术界素有争论,希望本书能对此争论的解惑尽绵薄之力。
提高效率还是妨碍效率,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学关于政府规制收益的两个分析方向。清代盐政规制的目的却超出了规制分析的既有框架,它不考虑效率问题,而是关心 生财 ,即财政收入。本书研究清代盐政规制,侧重结构性分析,揭示清廷盐政的目标、管制的技术手段、受到的约束和付出的代价,将复杂且矛盾的盐政面向置于一个体系内贯通解释,回应盐政与市场的关系问题,总结清代盐政运行的原则并阐释其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分析传统经济体系下的规制经济形态及其对规制经济学的潜在价值,尝试拓展规制经济学的视野。
作者亲历了日本战后发展的全过程,而且在大藏省的工作经历让他能够亲身经历其间日本经济运行的过程。同时,作为学者,作者见证了日本平成时代(1989年至2019年)的三十年间日本政府经济决策的失败。 br 2019年是平成时代结束的那一年,也是1990年日本泡沫经济崩溃后的第二十九年。安倍经济学虽然起初被寄予厚望,但积重难返,日本经济本质上没有丝毫的改变,而作者提出的“失去的三十年”基本上可以为平成时代的日本经济盖棺定论。 br 在经历了广场协议后的盲目贬值、激进的货币政策与泡沫经济崩溃以及政府的经济政策缺乏稳定性等一系列经济问题后,终于,有经济政策连续性的日本政府出现了,但此时的日本却又面临着严峻的老龄化、社会阶层固化以及制造业、高新产业凋敝等问题。 br 与美国的贸易战、汇率战,以及少子化、老龄化、高新技术产业的
本书对20世纪初以来的欧洲经济体制与经济活动作了卓越的回顾,其中包括了2008年金融经济危机等近期事件。作者完整地描述了欧洲从自由主义经济体系演进到法西斯主义统制经济、东欧中央计划经济的兴起和崩溃,直至欧洲福利国家及一体化的出现,还有全球化新形势下的欧洲经济问题。本书审视了在充满危机又富有成就的历史进程中,欧洲经济发展的主要背景和不同经济体制的兴衰与历史教训;同时也展现了欧洲各地区间曾经存在的巨大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在一体化进程中逐渐缩小的结果。
本书从全球视角审视了奢侈品所起的作用,追踪了全球各地使用奢侈物品的诸多不同语境,范围从与这些物品相关联的社会实践,到它们的生产、交换和消费,还有这些实践如何随着时间和空间的不同而改变,以及如何把五花八门的意义赋予相同的物品。利用奢侈品作为一个途径,有助于读者对全球史的了解。 全球史乃是建立在联系与交换的基础之上:相距遥远的人、地方和物品之间的联系如何通过各种不同的交换而建立起来。当世界史充分发展成一个领域时,其从业者发现,人、地方和时期之间的商品流动对于研究和教学来说是一个成果丰硕的工具。对于像食盐、香料、咖啡及其他全球交易的所谓 大宗 商品的研究有很多,但是,很少有学者从全球视角审视奢侈品所扮演的角色。 本书追踪了全球各地使用奢侈物品的诸多不同语境,范围从与这些物品相关联的社
本书讲述的是“西方到来”之前的中国。18世纪的中国不是“不变”,而是存在着生机勃勃的“变革”,是潜在发展成为强大、近代的中国的重要改革时期。“耗羡归公”是财政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是改革的顶点,它不仅解决了前朝遗存的种种问题,而且是对当时各种财政危机的合理化解决方案。各省实施改革,因地制宜,享有充分的自主权,成效显著,有益于国计吏治民生。“耗羡归公”并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清朝财政存在的所有问题,改革从一开始就受到抵制,加上集权 的财政要求,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传统经济结构的根本性制约,后来的“耗羡归公”政策辉煌不再。 这是一部“在中国发现历史”的作品,是一部利用档案细致探讨中国历史的代表作。
本书是一部探讨中国清代的木材市场与森林再生的历史著作,通过挖掘各类档案、契约、方志等史料,运用文献考证和计量分析的方法,还原了清代横跨长江流域的木材市场,研究了从林地出租、森林种植、木材运输、木材交易、资金融通到贸易纠纷的产业链结构。本书认为,清代长江下游发达的市场有利于木材的生产、贸易,刺激了上中游的人工造林,带来了森林可持续发展的效果,这使得清代林业体现出“市场经济”的特性,从而有别于同时代欧洲、日本等地的林业。这段历史不仅有助于从新的角度看待明清中国的经济历史,也有助于思考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维护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