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经济奇迹到底是如何实现的?外资、外贸和外汇政策在其中扮演了何种角色?中国人为此付出了多大代价?中国获得的经济资源如何通过和平手段转变为国际影响力?就上述问题,借助对“三外路线”的归纳与阐述,翟东升博士的《中国为什么有前途:对外经济关系的战略潜能(第2版)》从跨学科和整体性视角解读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的各个方面,并为读者勾勒出未来的政策演进趋势。
中国的经济奇迹到底是如何实现的?外资、外贸和外汇政策在其中扮演了何种角色?中国人为此付出了多大代价?中国获得的经济资源如何通过和平手段转变为国际影响力?就上述问题,借助对“三外路线”的归纳与阐述,翟东升博士的《中国为什么有前途:对外经济关系的战略潜能(第2版)》从跨学科和整体性视角解读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的各个方面,并为读者勾勒出未来的政策演进趋势。
《新中国经济史(修订本)》主要是在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和有关方面整理编写的资料的基础上写成的。《新中国经济史(修订本)》共分十二章,主要内容包括社会主义国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稳定物价与统一财经工作,财政经济状况根本好转,一个五年计划,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五年调整,“文化大革命”的干扰,历史的伟大转折,改革与开放以及从计划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十四个沿海城市开放纪实:大连卷》收录了80余篇文章,以“亲历、亲见、亲闻”的方式回顾和展示了作为全国首批14个沿海对外开放城市——大连市三十年来的改革发展步伐。用“起锚”、“扬帆”、“犁浪”和“远航”四个篇章来阶段性地讲述大连的发展。这些篇目客观、真实、生动地展现了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刮起的开放之风是怎样吹遍了全市大地的,让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大连经历的沧桑巨变,见证大连创造的辉煌。
大国因素不仅对经济增长总量具有重要影响,而且对其内部结构即产业结构也具有重要影响。《新中国产业结构演变研究(1949-2016)》以社会主义大国视角下的中国工业化与产业结构演变研究为主线,从产业结构变动中的大国因素和特点切入,梳理总结了新中国成立65年来的工业化历程以及所取得的辉煌成就,通过将新中国成立65年来工业化与重化工业的双重赶超联系起来,总结赶超中产业结构演变的大国特点与规律,构建大国工业化模型,丰富经济理论对工业化与产业结构演变的认识,并进一步挖掘史料,通过历史与理论分析,为大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发展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提供启示。
《十四个沿海城市开放纪实:大连卷》收录了80余篇文章,以“亲历、亲见、亲闻”的方式回顾和展示了作为全国首批14个沿海对外开放城市——大连市三十年来的改革发展步伐。用“起锚”、“扬帆”、“犁浪”和“远航”四个篇章来阶段性地讲述大连的发展。这些篇目客观、真实、生动地展现了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刮起的开放之风是怎样吹遍了全市大地的,让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大连经历的沧桑巨变,见证大连创造的辉煌。
中国的经济奇迹到底是如何实现的?外资、外贸和外汇政策在其中扮演了何种角色?中国人为此付出了多大代价?中国获得的经济资源如何通过和平手段转变为国际影响力?就上述问题,借助对“三外路线”的归纳与阐述,翟东升博士的《中国为什么有前途:对外经济关系的战略潜能(第2版)》从跨学科和整体性视角解读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的各个方面,并为读者勾勒出未来的政策演进趋势。
《近代中国交通变迁与城市兴衰研究》针对1840—1949年中国交通变迁所引起的城市兴衰问题,梳理了近代中国城市在海上交通、內河交通等不同交通形式相继出现剧烈变动的过程中所发生的兴衰演变。近代以来,随着全国交通领域在运力、运道等方面发生剧烈变化,中国城市传统的发展格局被打破,一些城市由于具备优越的新型交通条件而迅速发展壮大起来,而许多新型交通条件不好的城市则逐渐陷入停顿或走向衰落,由此中国城市开始了从农业时代城市向工业时代城市的转型。
《安徽财经大学服务安徽经济系列研究报告·皖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人力资源发展专项(2014)》在上年度研究报告基础上,做了进一步凝练,2013年主要对皖北人力资源方面开展研究,内容围绕着皖北人力资源分析、皖北人力资源与产业之间关系展开。本研究报告紧紧抓住皖北人力资源发展相关问题开展研究,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皖北人力资源发展现状分析、皖北人力资本补偿问题、皖北人力资源教育及劳动力就业问题、皖北人力资源发展与产业协同问题、皖北人力资源与消费问题、皖北创新型人才与皖北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