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编写的目的在于通过病例分析帮助医学生及临床医生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解决其遇到的与药物治疗相关的问题。病例分析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促进学生独立自学,提高他们解决问题、临床决策、口头交流、团队合作的能力。同时,本书也是《药物治疗学:病理生理学方法(0版)》(Pharmacotherapy: A Pathophysiologic Approach, 10th edition)的重要补充图书,是临床医生、药师、医学生的优质培训教材。 本书涵盖157个临床真实病例,并根据病例难易程度分为3个等级,每个病例结构包括学习目标、病例介绍、需要解决的问题、自学任务、临床要点等,其中病例介绍从主诉到诊断都给予了详细阐述,便于学生从细致入微的病例介绍中发现现存或潜在的药物治疗相关问题,通过教师的引导,以及学生集中讨论、自我查阅资料等方式寻找答案并解决问题
“你不能将儿童与其家庭环境分开”,孩子是家长的映射。 本书是珍妮特 冈萨雷斯-米纳基于其36年来在托幼中心、照护服务机构工作的丰富经验编写的匠心之作。全书讨论了50个实用的策略,涉及婴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和合作的主要步骤、注意事项、实施方法、冲突解决及家庭参与策略等内容,分别从“教师需要知道什么”和“教师能做什么”两个方面展开,给予教师直接、简洁、有力的指导。 本书适合婴幼儿教师、婴幼儿家长,也适合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师生阅读。
本书通过阐述旅游业的区域性及其竞争与合作关系,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区域旅游合作的演进轨迹、空间格局、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进而从理论上界定政府、旅游企业和非政府旅游组织等区域旅游合作主体的地位和作用,研判旅游基础设施、旅游资源、旅游市场、旅游产业和旅游环境的区域旅游合作领域,并对行政推动、市场调节、协商解决、法律保障和人文融合等区域旅游合作机制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结合对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环渤海地区和内陆地区的案例分析,提出健全主体、形成多元合力,转换主导机制、增强共赢激励,拓宽合作领域、延伸产业链系,优化空间结构、互动区内区际等战略思路和政策主张,以实现宽领域、大范围、多层次的区域旅游合作。
本书旨在全方位展示美国贸易救济制度,并以此为基础,全景式反映近年来中美双方在“反倾销”、“保障措施”、“337条款”、“非市场经济地位”等领域的经典贸易摩擦案例,总结企业应对中美贸易摩擦的经验教训以及“攻克”美国贸易救济制度的策略技巧和操作程序。对此,理性面对和合理正视中美贸易摩擦,要在思想上正视,在战略上重视,在战术上藐视,做到“冷静观察、沉着应对、众志成城、知己知彼、据理力争、勇于抗辩、稳住阵脚,为我所用”。
《中国经济学史纲(1900-2000)》由作者倾六年之力完成,是一本再现经济学发展史的的青年学习教材,它系统而扼要地介绍中国经济学在这一百年中形成和发展的规律,帮助青年读者或者从总体学科,或者从具体专业的角度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经济学知识, 《中国经济学史纲(1900-2000)》的作者是来自各个学科领域中的知名经济学家,因而保证了《中国经济学史纲(1900-2000)》的性。为了便于读者掌握,《中国经济学史纲(1900-2000)》采用现代经济学发展体系中大致比较清晰的专业学科来分章《中国经济学史纲(1900-2000)》力图能清晰地描述中国经济学近百年发展的脉络,对其浩如烟海的文献资料作出简明扼要的介绍。
《中陆集镇的内生性发展》是基于中国基层社会——乡镇与村庄——的现代化发展实践而做的讨论。通过扎实的实地调研,本书对一个东北内陆集镇进行了细致的解剖,较为全面地展现了中国基层社会的风貌。运用内生性发展分析框架,对案例乡镇的政治、经济与社会事业发展进行了深入分析,探讨内生性发展路径在内陆后发展乡镇应用的可能性及其现实效果,揭示这一发展路径所蕴含的积极意义,同时也发现其中的局限性与不足,并结合农村内陆集镇发展过程中的实际状况,对部分问题做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中国现代化理论是邓小平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五大指出,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 现在我们已经跨入21世纪,全国人民正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意气风发,开拓创新,满怀信心地沿着邓小平指引的“三步走”发展战略目标,在实现中国现代化的道路上奋勇前进!
披荆斩棘的西迁途中,苗族先民唱道:“是太阳公公,来给爹妈把路修,妈妈得了干路走,高高兴兴向西来,要到西方求幸福。” 干百年后,在都市里游走做生意的苗家女子唱道:“一个人来到这里,没有房子没有家,想想家乡那么遥远,我就像小鸟飞到了天上。” 她们是故乡放飞的风筝:一头漂浮在外面世界,一头牵连着故乡、牵连着血脉亲情。“漂移的时空”,是她们漂泊无定的生存状态,是离散的心绪,是家乡时空跃迁的社会图景。 或许,这也是我们的现代性状态? “这是一个流行离开的世界,但是我们都不擅长告别”,米兰·昆德拉如是说。
2008-2009年,随着“金融海啸”向实体经济和各地域经济体蔓延,几乎无一幸免。然而,也有一些有利变化悄然而至,即以美、欧为主宰的经济地域全球化格局发生了改变,而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的独立影响加大。 作为全球成长快的地域经济体,中国在世界的地位从未像今天这样重要,以至于2007-2008.年短短的两年内,中地就已成长为世界第经济体,并可望于2010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本来,世界经济已经呈现出重心向新兴国家转移的结构性调整,这一趋势已持续了十多年,只不过“金融海啸”的出现和美、欧、日的经济衰退,加速了上述调整的步伐而已。 概括而言,一个发展势头多年居世界前列的新崛起大国或地区,必然会产生很多的经济学现象,经济地理学在其中亦有丰富的内涵需要认识和表述。而以工业化、城市化为主要特征的一次现
《比较36(2008)》是《比较》系列之一,《比较》站在理论前沿,根据中国经济改革中遇到的重大问题,有选择地介绍别国的经验和教训、转轨经济的理论和实践,以及比较研究领域的发展,同时,有针对性地介绍外学术理论界对中国经济改革的方案设计、政策建议和评论。
本书科学地回答了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中高速发展阶段后面临的问题,尤其是中等收入陷阱问题,从提高潜在经济增长率、适当容忍6%-7%的经济增长率入手,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本书对于反击“唱衰中国经济”,坚定中国经济将来中长期内健康发展的信心,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