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全程法律指导:企业用工法律风险防控实操手册》对企业在用工过程中常见的典型、疑难问题,均设置了实例分析、答疑解惑等模块进行法律解析,并总结实操技巧,给出风险管控建议,是一本实操性非常强的企业用工法律风险管控指导用书。 《HR全程法律指导:企业用工法律风险防控实操手册》共分 15 章,主要包括招聘录用与入职风险管控、劳动者试用期风险管控、订立劳动合同风险管控、保密与知识产权风险管控、培训服务期风险管控、工作时间与休假风险管控、员工薪副风险管控、五险一金风险管控、劳动合同变更风险管控、劳动合同解除风险管控、劳动合同终止风险管控、劳动争议风险管控等特殊劳动法律问题,其中重点对离职补偿风险管控、特殊用工风险管控、 三期 女职工风险管控等特殊劳动主体的用工管理给予了系统介绍和指导。重点梳理企业
公司是经济生活中主要的民事主体,合同运用和管理是每个商务合同主体都要面对的问题。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企业的合同管理,无论是对合同操作的精细化还是对合同事务的管理,都远未达到应有水平,既不能实现其交易利益的更大化,也不能实现其法律风险的更小化。《企业合同管理33讲》作者长期为企业提供合同管理法律服务,在写作本书之前对法院审判的合同纠纷案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汲取最高人民法院的案例精华,释理说法,通俗易懂。书中所涉的知识点和案例类型基本涵盖了合同的所有环节,全面、准确地解读司法机关的立场,可读性强,实用性强。
本书以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颁布实施至2021年的92家上市公司重整为实证样本,收集上市公司重整计划,整理地方司法文件、裁判文书,研究破产重整纾困中的法律问题创新性地将财产权信托、共益债融资、出售式重整等归集为新型重整纾困模式,提出重整制度完善的对策建议,助推重整理论研究,为重整实务操作提供指引。
本书对于企业家经常面临的法律风险进行了梳理,根据公司运营的逻辑和流程,分为七个部分:公司的设立、公司的股权与内部治理、公司的投资与对外经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家的财富管理、刑事风险、解散清算与执行。一共总结了100个问题,每个问题提炼一个核心法律常识,选择一个有代表性的案例,并作出有针对性的律师提示,后附有相关的法律规定。本书将严谨、严肃、复杂的法律问题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方便企业家阅读、学习,为企业家提供法律风险防范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于2023年12月29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修订通过,并于2024年7月1日正式施行。本次公司法修订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创新活力的体现。 在充分契合本次《公司法》重大修改的基础上,本书分为14个章节,归纳了公司法120个左右问题点,涉及公司资本制度、公司治理、股东权利保护、双控人和董监高的责任、公司设立和退出制度、国家出资公司以及公司债券相关规定等多个公司制度的重要方面。 作者借助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务经验,对《公司法》的重要制度进行详细解读,对《公司法》实践中的难点问题梳理解惑,并提示《公司法》理解与适用中应当关注的重点问题。 本书在每个问题点下配置图解,以可视化的方式逻辑演示,层层递进,步步深化,引导与启发读者理解与学习《公司
我来将人格标行商业化利用的现象愈发普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及时回应社会需求,于人格权编第993条对人格标识的许可使用作出规定,为人格标识的商业化利用提供了一个开放的空间。本书将从人格标识商业化利用的理论基础出发,明确可商业化利用的人格标识的边界与范围。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提炼姓名、肖像这两类为典型的人格标识以及死者这种特殊主体的人格标识在商业化利用的过程中所面临的具体法律问题。通过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汲取域外有益验结人格标识商业化利用的法律保护模式,并结合我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完善人格标识许可使用的具体保护规则,探索构建人格标识商业化利用的法律保路。
本书以企业的合规设立及其股权架构设计为线索,基于互联网领域企业的立场,从公司设立纠纷、股东出资与资格确认、股东权利纠纷、股权转让纠纷等多个部分入手,综合法院裁判要旨以及本书律师团队多年的实务经验,深入浅出地、全流程地、多方位地梳理与解答公司在设立与运营过程中可能涉及的诉讼风险与预防手段。
本书聚焦于创业公司的法律机理、制度设置、权利义务体系构建和我国公司法制度的完善思考,通过对创业公司特有的制度构造模式的研究,讨论我国公司法关于有限责任公司及非上市股份公司的股东出资、股权安排、退出机制等基本制度的法律原理和规范合理性,促进公司制度的改革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