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作者在德国留学和回国任教期间共计15 年教授阶层式案例分析方法的经验,结合我国刑法理论与司法实务,本书系统介绍了阶层式案例分析方法的要旨,并对刑法犯罪论和财产犯罪中的核心问题进行深入讲解。本书意在实现两方面的效果: 其一,使读者初步掌握阶层式案例分析的基本方法;其二,使读者能更好地理解犯罪论和财产犯罪中的重要问题。 全书内容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根据故意的作为犯、过失的作为犯、不作为犯共同犯罪、犯罪未完成形态、罪数理论等主题,体系性地阐释刑法犯罪论中最为重要的核心知识,并介绍刑法阶层式案例分析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读者可以将该部分内容作为高度精练的刑法总论教科书使用。第二部分通过 6 则案例系统展示阶层式案例分析方法的实际适用,同时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对因果关系、认识错误、正当防卫
本书通过专题讲座形式讲述。内容包括全面依法治国的行动指南、法治的理论与原则、权力制约理论、依法执政的理论与实践、提高领导干部的法治能力、有效应对突发性群体事件及其处置、世界视野中的中华法文化、当代世界法制发展的历史走向、当代世界法治与中国司法改革、世界视野中的新中国民法典、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论述等十四个方面。意在帮助领导干部对法治一般原理有所掌握,对中国法治实践有所思考,对世界法治发展有所了解,提升法治思维,提高法治能力,更加坚定全面依法治国的信心,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推动法治中国建设。
本书对民法总论相关知识、原理进行体系化阐述。全书分为六编。第一编 民法导论 ,具体包括民法概念论(作为私法的民法、民法的若干核心概念)、民法体系论(外部体系、内部体系)、民法方法论(民法的法源、解释、续造、案例处理方法)。第二编以下为本论,以私权为逻辑主线阐述民法一般原理。第二编 权利主体 ,具体阐述了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第三编 权利客体 ,具体阐述了民法上的物和其他权利客体,如给付、智力成果等。第四编 权利变动 ,具体阐述了权利变动的样态、权利变动的原因(法律事实)、法律行为与意思表示的一般原理(法律行为的概念、分类、意思表示的构成、意思表示的发出与到达、意思表示的解释、意思与表示不一致、意思表示不自由)、法律行为的成立与生效、法律行为的效力障碍(无效、可撤销、效力待定)、法
人工智能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其广泛地应用于汽车、医疗、交通、制造、金融等多个领域。通常 人工智能 一词往往与人机交互系统相联系,进而突出其应用性,表现为 机器学习 和 问题解决 等。现如今人工智能不再是人的延伸,而是可以自我演进的,是相对独立的。这就决定了人工智能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不仅是技术层面的诸多挑战,还有经济社会变革的挑战。 本书从技术和规制两个角度入手,对人工智能产业分布、人工智能的伦理监管的基础问题研究、数据流动与大数据治理、人工智能技术与法律规制、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场景及相关治理问题、基于人工智能的新治理与新思路等内容进行详细分析,结合技术描述人工智能治理手段,提出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抓手的治理思路。 相信本书能为我国人工智能发展及相关问题应对提供有益的理论支撑和
法律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法律的发展史正是人类历史的缩影。戏剧化的历史插曲一般都与法律密切相关,只要翻阅此书,每一位热爱其国家的公民都会发现那些有吸引力的事件都被囊括在本书当中。 作者博学且富有哲思,将法律置于人类文明史中进行宏观叙事,以法律历史进程中的重要故事,将各个时代人类文明发展的艰苦历程讲得津津有味。 本书根据Jves Washburn, Inc, N.Y. 1928年版本翻译,上一版好评如潮,本次精装升级,在精梳内容的基础上,还添加了章节导读与插图,增加了可读性与趣味性。
法律顾问服务指南 以法律顾问服务为核心,详细阐述法律顾问服务的概念、律师事务所的文化建设和品牌建设,法律顾问服务流程及维护与发展,涉及法律体检、合同审查、诉讼仲裁、非诉项目、谈判、上门服务、律师函、法律培训、坐班服务、法律咨询、舆情关注等具体内容,并根据法律顾问服务领域及所里专业化分工的不同,从公司业务、资本市场、金融与保险法律事务、房地产与建设工程法律事务、矿产、能源与环保法律事务、国际业务、政府事务、文化传媒法律事务、知识产权法律事务、劳动人事法律事务、 医疗与损害赔偿法律事务、民事业务、刑事法律风险与防范等十二个方面详细介绍,对公司法务、律师及其他法律专业人士进一步研究和实践提供借鉴和帮助。
本书以判例研究的体系图景与方法自觉为主线,将行政法教义学研究的主要成果集中呈现,内容贯穿体系与方法、法源与基本原则、行政主体、行政活动、行政诉讼等。是国内为数不多的行政法教义学研究著作,可作为法学研习者和法律工作者的参考。 本书主要提出了以下一些新的探索和观点:在行政法教义学的本土生成、判例的效力、比例原则的 相关考虑 构造、信赖保护原则的利益衡量方法、 行政协议主体资格、政府信息公开申请与 咨询 的界分、可诉信访行为认定、 程序性行政行为 概念的体系排除、 滥用职权 概念的认定等方面,均以行政法教义学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一定创见,从而开始形成行政法教义学的初步体系框架。 在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建成之际,行政法的解释和适用开始成为研究和实践的重心所在。本书以行政法教义学的体系
本书用漫画图解的形式介绍当今社会频繁出现的危害社会大众的江湖骗术,这些骗术包括传销类诈骗、金融类诈骗、电信类诈骗、短信类诈骗、微信类诈骗、网络诈骗、电话类诈骗、合同类诈骗、邮箱类诈骗、融资类诈骗、信用卡类诈骗、街头类诈骗等。作者希望人们在轻松阅读漫画的同时,通过此书让人们提高警觉,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减少被骗被害事件。
《法律通识》是中国政法大学李红勃教授撰写的法律通识读物。全书通过法学导论、法律的基础原理、法律体系等视角,以18堂法学启蒙课,系统介绍法律相关的基础知识体系,建构法律学习的底层逻辑。每个章节融合经典判例,将抽象的法律条文与鲜活的生活事件相互结合,展现法律的现实意义。通过法理、情理深入分析,引发思考与感动,不仅让读者了解法律知识,也能对法治精神更加认同。 李红勃教授致力于法理学研究,并经过常年的法治专栏写作训练,能够将专业知识进行通俗化讲解。本书不仅适于法律人士,更适用于普通人学习法律常识的入门需求。
2020年5月颁布的《民法典》将婚姻家庭编纳入其中,不仅开启了婚姻家庭立法的新篇章,而且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婚姻家庭制度具有较强的伦理色彩,因而常常被视为一国的固有法制,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与本土化特征。夫妻团体构成现代婚姻家庭的轴心,是观察和分析《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重要概念和视角。本书以“夫妻团体法:法理与规范”为题,以我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制定与实施为背景,针对夫妻团体的法理与规范,从立法论与解释论两个层面就夫妻团体的价值变迁、夫妻团体中的意思自治、夫妻共同财产与个人财产的界分、夫妻共同债务与个人债务的区分及其清偿、夫妻离婚协议中的财产分配条款、夫妻身份权的性质及其效力等问题进行了系统而翔实的分析。
《一本书读懂法律常识》并没有就 法律谈法律,而是采撷生活中的真实法律事例,用生 动的笔触和精彩的语言,描述人们生活和工作中常遇 到的法律关系,并给予深入的解析,让人们明白自己 的权利和义务在哪儿?去哪儿了?怎么办?使法律贴 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大众,是老百姓掌握法律知 识的宝典,大众维权的必用利器。 《你不可不知的法律常识》酒后出事,同席者承担多大责任?样品误当新品卖,是否构成消费欺诈?车借给朋友出了事故,责任由谁承担?是不是所有的合同都可以采用电子签名? 小三 有权分得遗产吗?夫妻购买的小产权房,离婚时如何分割?父债子还,天经地义吗?借款人跑了,如何讨债?如何约定民间借贷的利息才合法?购买学区房,卖房人不迁走*怎么办?老赖的*住房不会被执行吗?这些问题都是生活中大家非常关注
紧急权,是公民在缺乏公力救助途径的急迫情状下,以损害他人的某一法益为代价来保护另一法益的权利。本书分总论和分论两编。总论编主要站在宏观的视角,结合法哲学、政治哲学的原理,搭建起了完整的紧急权体系,并在此基础上较为系统地厘清了各紧急权之间的适用位阶以及竞合关系。分论编则着重从微观入手,以紧急权体系为基本的分析框架,结合中外大量的典型司法判例,分别选取正当防卫的行使限度、防御性紧急避险的适用空间、攻击性紧急避险与生命冲突以及公民扭送权限度的规范续造这四个具有实践意义的问题,展开了深入和细致的探究。 本书突破了以往研究正当化事由的传统范式,不再孤立、分散地逐一分析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权利的成立条件,而是将所有疑难问题放在紧急权的体系框架内整体地加以审视,并且对法哲学与刑法教义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