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长期扎根于基层的人民法院院长在司法实践中的所见所闻,是原产自我国基层司法土壤的思想结晶。这部二十余万字的著作,严谨有序,结构体系完整。书中既选取了全国知名的典型案件,也有作者亲历亲为的案件,对这些案件的处理结果以及存在的问题,作者作为全国审判业务专家,深耕基层法院三十余年,从天理、国法、人情融合的角度,再度深入剖析,力图提炼出有意义的司法经验;同时,聚焦社会热点、司法难点、司改堵点,进行法理析分,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还有作者读书阅史时对于与司法问题相关的一些人和事,结合现实予以介评,并进行梳理、归纳和总结 这是对历史的活学活用,难能可贵。
本书以亲切家常、平和幽默的手法漫谈西方法律文化,对似乎是信手拈来的法律现象材料进行点拨评说,说的是西方法律文化现象,却时时启蒙着中国人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不着痕迹地调动着读者的思维,去思考中国的问题。文章短小、精彩,通过的方式使读者在不知不觉中领略作者颇为尖端、颇为前沿的研究心得,在这样的论说里,进入法律的智慧天地,享受智慧的乐趣。
英国法学家亨利 梅因的主要著作包括《古代法》(1861年)、《东西方村落共同体》(1871)、《早期制度史讲义》(1875)和 《早期法律与习俗》(1883)。《古代法》为梅因的成名作,后三本均由梅因担任牛津大学法理学讲席教授期间,在其开设的理论法理学讲座讲稿的基础上整理成书。 《早期法律与习俗》一书是一本尚未译成中文的著作。该书延续了梅因关注的一贯主题,试图从人类早期社会的习俗及这些习俗背后的观念出发,追溯人类既有法律制度的起源。在1-4章中,他以印度宗教为主要论述对象,重点讨论了早期法律与古代宗教之间的密切关联,认为在对现代文明产生重大影响的数个社会中,其法律制度的诞生均受到了古代宗教的重大影响。在5-6章,他以日耳曼法为对象,讨论了对早期法律的产生具有重大影响的另一个因素 国王的权威。第7-8章,梅因回
电影让我们可以成为 窥视者 ,端坐在黑暗之中,透过银幕观察着别人的生活。这样的上帝视角,给了我们一种超然的姿态,去静看电影里的百态人生和潮起潮落。而在与法律相关的那些电影中,我们则透过法庭这个小小的天地,看到了各种各样不断上演的 寻求正义之事 。 本书结合28部与法律相关的精彩电影,围绕法律与正义这条主线,带领大家去探寻影片中的真相并思考人生。在这些电影中,大家会看到普通人对信念与追求的坚持,法律人在人生与困境中的抉择,不同的人生演绎着不同的精彩。此外,作者还注意从律师的角度带领读者去看待和理解这些影片,帮助大家获得更多的思索与启发。
本书涉及法理学、法律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文化多样性、知识产权、司法正义、名誉权保护、法律与信仰、动物保护法以及法律东方主义等多个领域和主题,展示了作者在这些方面和问题上的观察与思考。作者以法律后面的故事为书名,旨在揭示法律植根于和作用于人类生活的多面性和复杂性,从而加深我们对法律的理解。
《新时代的中国网络法治建设》白皮书,全面介绍了中国网络法治建设情况,分享中国网络法治建设的经验做法。白皮书除前言、结束语外共分为六个部分,分别是坚定不移走依法治网之路、夯实网络空间法制基础、保障网络空间规范有序、捍卫网络空间公平正义、提升全社会网络法治意识和素养、加强网络法治国际交流合作。白皮书介绍,进入新时代,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中国将依法治网作为全面依法治国和网络强国建设重要内容,努力构建完备的网络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网络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网络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网络法治保障体系,网络法治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国的网络法治建设不仅有力提升了中国互联网治理能力,也为全球互联网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白皮书表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
包公戏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不断反映着所处时代的社会法律观念,剧作者自觉或不自觉地在进行着 法制宣传 。然而这些 法制宣传 并非简单的 法律图解 ,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帮助受众宣泄感情的方式。因此不能简单地把它当作了解中国传统法制的途径,以为古代的法律、司法就是如此。这并非指责包公戏所言不实,而是希望助其重新定位。本书正是围绕这一问题展开,将古代历史中的法文化与包公戏中的情节进行对照,还原特定时期、特定群体的司法观。揭示了社会道德和思想伦理对司法观潜在的影响。
要把 中国法的精神 论述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虽然是一个难以企及的学术目标。然而, 中国法的精神 又是一个必须直面的学术主题,不仅不容回避,而且魅力十足,颇能吸引学人的心智。试想,作为法学研究的从业者,置身于当下的中国,对于此时、此情、此境下的 中国法的精神 ,倘若不能给出一个说法,岂不是一件颇为遗憾的事件?因此,按照 知其不可而为之 的圣贤之道,本书以 论中国法的精神 为题,尝试对 中国法的精神 做出个性化的解说。 《论中国法的精神》是喻中教授跨越十多年,历经重庆、成都、北京三地观察 中国法的精神 之心得 ,真切地反映了中国法在这个时代的精神风貌。
本书以 知识产权就是财富 为主题,采用随笔的形式介绍了知识产权的故事。内容包括知识产权对产业和企业等带来的影响、充分发挥知识产权价值的运行机制、知识产权的活用形式、知识产权力量的活用启示,以及当代社会应如何运用知识产权的思考。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的发展,特别是新冠疫情的影响,在这个全世界发生巨变的时代,需要通过人类的智慧来灵活运用知识产权,进而开启一个全新的时代。本书中关于日本近些年初创企业和发明人的创新故事,可以为我国各行业创新企业和发明人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借鉴。
有人戏言,谈钱伤感情。关系越亲近的人,越不好意思把钱算清楚,殊不知,不谈钱才真的伤感情。尤其我国经济迅速发展,老百姓的财产类型还多样化了,除了常见的房产、车辆外,股权、债权还有知识产权等都是许多家庭财产的组成部分。面对这些极具专业性财产,如果不会谈钱,既伤感情,又伤钱,所以我们有必要加强学习。 本书汇集的20个家庭财产纠纷的典型案例,是黄莉凌律师从历年制作的《法律讲堂》节目中精选而出。这些纠纷都发生在夫妻、婆媳、兄弟姐妹、亲友之间,因继承、婚姻、投资、赠与等原因而引起。结合案例,黄律师为您解读法律适用,并深刻剖析矛盾产生的根源、纠纷背后的感情因素、社会原因,希望读者从中能学到家庭财产管理与保护的实用法律知识,领悟到化解矛盾避免法律风险的生活智慧,经营好和谐美满的幸福家庭。
本书为法学随笔 黑骏马法学漫丛 之一,其主题为西方法学输入中国的若干历史片段,所收录的文章近二十篇,包括《西法东渐:外国人与中国法的近代变革》《西方政法知识在中国的早期传播》《罗马法传播中国文献稽考》《德国法传播中国的一段逸史》《探索西方的 法言法语 》《晚清法学新词的创制及其与日本的关系》《晚清外国法规的翻译》《说说近代中国的法律期刊》《的*个中文译者》《超越东西方:法学家吴经熊》《庞德与中国法的近代变革》等。这些文章皆发表于《法律科学》《比较法研究》《法制史研究》《南京大学学报》等刊物上。
.
这是一本探讨死刑存废话题的书。作为台湾“废除死刑协会”积极推动者,张娟芬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不同死刑犯的犯罪成因,审判经过,以及执行经历,让人在杀戮与死神的边缘思考关于生命、公平、正义等一系列的命题。帮助读者对死刑制度及其残忍和不合理的地方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同时,本书对于台湾地区司法审判制度的一些探究对于中国大陆的司法审判制度建设也应能有所借镜。
如同火车、邮票、沙发之类的物什一样,律师职业,也并非华夏帝国故有的东西,它是西学东渐风气下的舶来品。更确切地说,它是在洋人律师身体力行的演示与带动下,先于立法而自然生成的一种职业。 清末一季,为应“千年未有之变局”,“修律变法”的呼声日盛。而慈禧太后恪守的准则是,“师夷之长技”可以,惟“祖宗之法不可变”。然而,洋枪洋炮太让人刻骨铭心,历经逃亡之旅后,慈禧太后痛定思痛,意识到非变法不足以“与列国争”,决心实行“修律变法”,并预备立宪。于是,律师制度写进了又一部“新法”之中。可惜,历史不再给予清政府以机会,“新法”未及颁布,清廷却轰然倾覆,已然白纸黑字的律师制度也随之胎死腹中……
本书记述了作者对近期的法律热点事件的思想火花:司法体制的问题,法律需要理解、律师需要善待,中华 和合 基因与现代国际法准则,由大爷被 性侵 看中国当下强奸罪立法的缺陷,构建良法要尊重人性的逻辑, 七擒孟获 背后的文化冲突,私人财产权的法律真谛。语言幽默,易引起读者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