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本城市史研究的别致之作,是关于大庆油田这座模范 城市 如何成为时代工业地标的故事。国外关于城市的书籍非常多,但中国学者自己写的一座城市的前世今生,而且和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如此密切的著作,却不多见。《大庆:为了石油的建设》着重探讨社会主义中国早期建设、城市化和工业化战略、土地和资源利用,以及城乡分化等问题。书中采用双线叙事,一方面透过大庆城市的设计与建设,折射出新中国前三十年历史环境变化及政治路线选择;另一方面通过女规划师晓华的个人经历,讲述她在大庆的工作、生活与大历史中的个体抉择。双线交织,互为补充。书中记录的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中央计划经济体制的持续改革,以及城市建设在国家和地方一级的协商方式,殊为难得。同时也涉及粮食和能源的故事,这是决定新中国生死存亡的两大关键因素。
《木腿正义(修订版)》一书共收录作者以前的31篇文章,其中上编16篇谈法律,属于带有学术性的法律杂文;下编15篇谈文学,学术性较强,也包括一些访谈文章。法律与文学、法律与社会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作者凭借其深厚的法学与文学功底,结合法律和文学个案,立足社会现实,以其一贯犀利的笔锋为我们展示了法学、文学、法律与文学不一样的图景。一如作者此前的著作,书中同样配有30多幅西洋名画的插图,增加了阅读的趣味性。
《刑法格言的展开(第3版)》选取二十余则西方经典法律格言,以轻松的笔法和层层深入的分析展示了刑法学的博大思想和理论内涵。本书将格言和刑法理论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给我们一种全新的体验,属于法学的启蒙之作。 《刑法格言的展开(第3版)》自1999年初版以来,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成为很多法学院学生的之书,也是很多刑法学学生的启蒙读物,2003年出版第二版。本书第三版结合最近几年的司法实践和理论的发展进行了修订,并增加了一些新的法律格言。本书没有时效性,讲述的是刑法领域基本理念的话题,值得所有对法律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美国总统位高权重,仍须定期更替,优选法院九位大法官却终身任职,深居简出,在被称为“大理石神殿”的宏伟建筑内审理案件,发布判决,守护着宪法与公正。一个拥有三亿多国民、上千枚核弹的超级大国,司法公正为何交由这九人守护?在这条司法“流水线”上,作为最终产品的“公正判决”是如何生产出来的?美国人民又凭什么信任他们的司法能力和职业操守?带着上述疑问,公共事务电视台(C-SPAN)采访了九位现任大法官和三位离任大法官。所有大法官出镜接受一家电视台采访,这在美国历史上尚是首次。这些珍贵的访谈记录,都收录在这本书内。 书中,大法官们用生动、通俗的语言,详细解读了美国最有权力,也最为神秘的政府机构的内部运作。他们畅谈自己的司法理念、奋斗经历,对优选法院的决策内幕也不讳言,大量内容都是首度公开。中国读
新知 新趣 新阅读--追溯法律人共同的文化家园。 法律出版社制作的法律日历已连续出版三年,成为法律人共同的文化IP,获得越来越多法律人的精神认同。 《法韵中华(古代篇)2019》作为法律人专属日历第三年的作品,传承并创新了法律文化日历的品牌。 本次日历的编排,打破传统的时间顺序,而是以法律文化的价值理念为纲细分为12个专题:权之威、衡之用、玺之政、印之信、符之验、位之尊、镂之金石、书于简帛、纸本文献、典籍传播、经济命脉、经典流传。 编著者李雪梅老师是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古籍研究所所长,研习法律三十余年,拍摄法律文物二十余年,法学造诣深厚、摄影技术精湛,书中近五百张精美图片甄选于其拍摄珍藏的数万张图片,既有国宝重器,也有民间细故,无一不体现编著者的慧眼巧思,相信能为读者带来一场
《法的门前》是美国经典法理学教材《法律之门》的作者之一彼得 德恩里科与原书中文译者邓子滨在原作的基础上,专为读者改编而成。原书在美国畅销30多年,历经8版,被誉为英美法的微型百科全书。《法的门前》既汲取了原书的精华,又特别为读者考虑,删繁就简,精心筛选和编撰了适合读者的素材和内容,尤其适合法学院的学生以及希望了解和思考美国司法模式的读者作为基础读物。
本书是一本法律文化类读物,通俗说法,通俗说史。本书针对当下热点法律问题,回溯考究古代法律如何处理此类问题,从生动有趣的法律故事中,解读中国古人的法律智慧,以资当下借鉴。本书涉及的主题有官司、上访、巡视、举报、公款消费、律师职业、考场舞弊、扫黄禁娼、性骚扰、计划生育、滴血认亲、拆迁、城管、房产税、货币战争、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社会保障、虚假广告等。
本书聚焦近代中国 摩登的都市——上海,通过梳理1901至1937年间上海法学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历程,勾勒参与法学教育个体的人物形象,解构政府、学校、教师及学生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再现校园内外的斗争、博弈与妥协,展示彼时法学教育不为人知的画面,既力图阐述晚近上海法学教育现代化过程中遇到的深层次问题,又期冀表达对当下法学教育建设的关照,从以史为鉴的视角诠释现代法律人培养这一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