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立法研究手册》是一本关于立法机构和立法研究的手册。手册概述了立法研究的理论方法,包括形式建模法,特别是博弈论方法。手册考察了议会内部的社会关系(内部关系)和议会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内部-外部关系),以及立法类型方法和分类方法的历史演变,快速发展的立法研究方法和技术,政治行为和立法记名投票,在立法机构内辩论和审议的作用,以及立法研究的调查和访谈方法。手册还讨论了候选人选举及其对立法政治的影响、选举制度与立法行为的关系、选举制度的心理效应、立法职业对立法能力的影响、立法组织的内部结构和规则、两院制与立法委员会的意义、政党团结与纪律的联系、利益集团与议员的关系。此外,手册还探讨了欧洲议会的演变、拉丁美洲的立法政治,以及中欧和东欧新兴民主国家立法机构的力量等问题。
《欧盟竞争法(原书第9版)》为理查德 威尔士(Richard Whish)和大卫 贝利(David Bailey)在欧盟竞争法领域的代表作,也是欧洲竞争法领域的经典著作,在欧洲乃至世界都具有广泛的影响力,被诸多竞争法学者推崇。 书中解释了竞争政策的目的,介绍了竞争法中的关键概念和术语,并对分析市场行为时出现的众多问题给出了作者的见解。本书以经济和市场为背景描述法律,特别考虑了商业现象(分销协议、知识产权许可、卡特尔、合营企业和合并等)对竞争法的影响,并吸收了诸多资源(包括判决、决定、指南和期刊文献),可作为高校师生、律师、法官、竞争主管部门工作人员学习、了解欧盟竞争法的参考工具书。
本书是民法学巨著——《现代罗马法体系》的第八卷。李双元教授等学者于1999年翻译出版了这一部分。在这一部分,萨维尼提出了的“法律关系本座说”,极大地推动了国际私法和冲突法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李双元教授等学者精准而专业的翻译,使本书能大限度地体现萨维尼的法学思想。
本书通过对公证证明基本理论与政策性问题的深入阐释,系统地论证了公证自西方舶来之后,与中国传统固有的“无讼”法文化消解融会,构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预防性法律制度的基本框架及其价值功能、运思模式、效力结构、责任承载等诸多面相。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现行公证制度存在的若干理论问题加以必要的梳理、廓清与厘定。本书是部系统研究公证证明制度的学术专著,对我国公证制度的深化改革与机制完善具有的学理参考价值。
国家安全法治研究是一个学界较少关注的领域,国际关系学院是目前为数不多的在本科教学计划中开设“国家安全法”课程的高校。在课程讲授中,师生运用研讨式教学方式对国家安全法治领域的诸多问题进行了深入地研讨交流,形成了涵盖国家安全立法问题、国家政治经济安全法治问题、社会生态安全法治问题,以及国家安全新领域的法治问题四类主题。这些研讨论文展现了年轻人研究国家安全法治问题的新视角和新观点,是在一个日益彰显其重要性的研究领域中所做的难能可贵的探索。
文物犯罪是渊源久远的社会法律现象。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思想观念的变迁,文物犯罪的手段、对象、类型、几率等也随之发生变化。因此,如何适应特定时期文物犯罪的态势,采取妥当的刑事政策,以有效防范和控制文物犯罪,尤为重要。本书高度结合实践,精心选取了文物犯罪的典型案例,通过深入的理论分析与实务处理经验的剖析,为实务工作中办理此类案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劳动合同法重点讲义》针对劳动者在劳动就业过程中、用人单位在其经营管理过程中经常出现的现实问题,在阐明相关基本法律概念的同时,配以具代表性的案例,加之编写者对案情、裁判要点和法律规则等的生动分析和细致说明,使读者能够较为准确地把握劳动合同法的重点知识和争议问题。
本书汇集了作者近年来在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的重要文章,所选文章大体围绕行政法制建设中的合法性问题展开,代表了作者对行政法治的求索和在论文写作上的探索。
这本书的标题表明,作者的目的是要改造法制,设定一个符合社会变革需要的规范性模式。其基本构思是:使实质正义与形式正义统合在的制度之内,通过缩减中间环节和扩大参与机会的方式,在维护普遍性规范和公共秩充的同时,按照法的固有逻辑去实现人的可变的价值期望。从法制的进化过程来看,这种“回应型法”的出现是具有某种必然性的。他们把社会上存在的法律现象分炻种类型:“压制型法”、“自治型法”以及作为改革方向的“回应型法”。本书的主张与美国的现实主义法学及庞德(RoscoePound)式社会学法学的研究方向基本上是一致的。诺内特和塞尔兹尼克甚至宣称,回应型法才是这些务实派法律理论的真正的纲领。因为它标志着法的进化更高级阶段,是自治型法的继承和发展。在意义上可以认为,回应型法的既是普遍性的、又是特殊性的;或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