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将表决通过刑法修正案十、公共图书馆法,全面修订反不正当竞争法、标准化法,同时打包修改会计法、职业病防治法等11部法律。刑法修正案十内容一条,涉及刑法第299条侮辱国旗、国徽罪的修改,增加侮辱国歌行为的刑事责任。反不正当竞争法为24年以来首次修订,且是全面修订。会计法、职业病防治法等打包修改的19部法律涉及多项行政审批的取消和下放,包括取消会计从业资格、国道收费权转让审批、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审批等。
张铎编写的《中国信访制度研究——公民主权与普通人政治》从规范概念开始,分析信访行为存在的原因及必要性,探讨信访活动的制度定位,论述公民主权定位的中国信访制度的建构原理、建构原则和应具备的功能,指出中国信访制度与人类社会发展存在的内生性联系,详细深入地讨论了中国信访制度。
本书介绍和交流了许多好的经验和做法,都是源于实践,可作为各地加强检察机关内部执法办案监督的参考,也为今后加强这方面的经验交流和理论。该书介绍的加强内部执法办案监督的经验,都是源于实践,尽管有的是探索性的,还不够成熟,但可作为各地加强检察机关内部执法办案监督的参考,也为今后加强这方面的经验交流和理论研究开了个好头。各地要认真学习和借鉴这些经验,结合本地实际,勇于探索,大胆实践,创造出符合检察工作实际、切实可行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使这项工作逐步制度化、规范化,促进检察机关整体执法水平的提高,为推进依法治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民事执行实务难题梳理与解析》对民事执行的一般规定、执行措施及执行救济中的难点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归纳出民事执行实务中的195个难点问题。同时,该书还系统整理了人民法院执行局的相关裁定和司法复函,对上述195个难题提供了精准的解答和依据,言简意赅,免去执行法官查询浩如烟海的司法文件的劳顿,极具实用性。
面向未来,中国的法律要走向世界,较有可能的就是数字经济方面的法律。同时,中国数字经济要世界,则需守护的底线也在于为各类主体的数据权益提供更高质量、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制度保障,为数字领域提供完备精准的法律规则。《数权法3.0》以世界主要国家(地区)及国际组织发布的300余部隐私、信息或数据相关法律制度为蓝本,通过对域外数权制度相关条款进行溯源、梳理、比照、分析,研究我国数权立法的前瞻性问题。
网络传播引发大量侵权,如何划分相关行为人的责任?间接侵权责任作为一种责任形式又如何在新技术时代发挥作用?《网络传播中的侵权责任比较研究》通过详细分析美国、英国和中国法与侵权法在上述问题中的适用,揭示三个国家在司法实务中的趋同与分歧。例如,司法判定主要集中于对主观意图、引诱行为以及帮助行为等要素的认定成为共同趋势,但在直接侵权与间接侵权的划分路径上差异明显。《网络传播中的侵权责任比较研究》对此的分析从两种不同的网络接入平台技术展开:搜索引擎和P2P文件共享网络。作为互联网世界“善意技术”和“无良技术”的代表,两种技术在不同国家面临着不同命运,折射出在考虑社会福利以及与之相连的各方所承担的损失风险的情况下,法律对人、技术提供者和公众利益进行平衡的不同考量。在侵权法中寻找间接责任的侵
《管理心理学:理论、实务、案例、实践(第2版)》作为“高等院校经管类精品课程教材新系”的教材之一,是为满足新时期我国高等院校教学改革对新型专业教材的需求而编写的.《管理心理学:理论、实务、案例、实践(第2版)》根据“21世纪‘多元整合型一体化新课程理念设计,“以实践为导向”,紧紧围绕2]世纪高等教育新型人才培养目标,依照“原理先行、实务跟进、案例同步、实践到位”的原则,全面展开兼顾“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道德素质”的“教学”、“训练”与“考核”。着力体现“教、学、做、评”合一和“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的课程教学改革新思路,是本教材的一大特色。 《管理心理学:理论、实务、案例、实践(第2版)》共十三章,分别为:管理心理学概述,人性假设与管理,认知理论与
本书内容新颖、实践性强、丰富的理论、研究、案例令读者耳目一新。本书的主要特点为: 内容全面。涉及了通常所说的司法心理学的各方面问题,包括侦查、起诉、辩护、陪审团选择、审判、刑罚等。资料翔实。重视引证本领域中大量研究及其成果,便于读者进一步查询和研究。理论与实践并重。将司法心理学理论研究与成果应该用于司法实践中,论述了应用、应用后产生的实际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的建议。
《人民检察史:纪念检察机关恢复重建40周年》以人民检察制度的发展历程和光辉业绩为主题,选取具有历史性、标志性、典型性的工作、事件、案例和人物,以图片(照片、档案、图表)为主,辅之以适当文字,全面展现党领导的人民检察事业取得的成就和成功经验,增强检察人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的思想认同、
舆论监督与审判独立具有追求社会公平正义的共同价值目标,传媒和司法也被视为民主法治国家的“鸟之两翼”、“车之两轮”。本书深刻剖析了舆论监督与司法公正之间的二元悖论关系,全面总结了我国传媒监督司法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仔细研讨了英国、美国消解传媒影响司法问题的理念与规则。在此基础上,提出在传媒与司法之间形成良性紧张、保持适度张力的观点,使传媒勇于监督司法而不至于造成“媒介审判”,司法有信心公开但不屈从于新闻舆论,两者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共同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本书论证严谨,案例典型,兼具学理性和可读性。
本书对于司法改革的研究主要聚焦在五个方面:一是顶层制度设计与司法改革问题;二是司法公正的制度建构问题;三是审判权运行机制的改革;四是司法职业制度改革;五是促进司法公正的其他改革措施。这些观点随着司法改革进程的深化而愈加多元化,从不同角度、立场分别对司法改革进行诠释,对深化司法改革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本书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全,内容全面系统。本书既有对医事法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系统个绍阐释,又全面系统的介绍阐明了现行的各项医事法律制度和一系列医事法律规范;不相对集中地介绍和阐明了医事争议处理的各项法律制度。全收60余万字,资料翔实,内容丰富,可谓目前较为全面系统的一本医呈法学。 二是合,几个机结合。 三是新,内容新,富有新意。 首先,本书确立了较新颖的医事法这结构体系;以医整洁以律关系为核心,系统阐明医呈法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医事法运行主要环节的总论;以我国现行的医事法为线索,按照医呈法律规范调整的类别,系统介绍阐释各项具体医呈法律制度的系列分论;还相对集中地单列了以程序法为主要内容的医事争议处理法,对系列分论各篇的安排,遵循了保护人体生命健康活动的实践过程,体现
本书作为名校·名师·名课系列,主要适用于高等院校通识教育课程教材,也可作为临床医师、律师及司法人员的参考书。全书共有13章,根据我国当今法医学鉴定的特点,选取其中涉及人身伤害法医学鉴定的内容,重点介绍损伤程度鉴定的原则、程序、方法;以人体各系统组织器官为框架,着重介绍常见人身伤害损伤的特点及法医学鉴定要点,使学生、读者掌握人身伤害法医学鉴定的基础知识,并通过丰富的案例,加深对常见损伤法医学鉴定的认识,提高为法律服务的能力及自身保护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