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耳曼法研究(修订版)》系统阐述日耳曼法,系统考证了日耳曼法成文化的历程,对其主要领域,如权力归属、身份等级、婚姻家庭、土地、动产、继承、不法行为、纠纷解决等方面的习俗、规则和法律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日耳曼法的特性及其地位。 作者认为,不同日耳曼王国法律成文化的历程并非同步,在此过程中因吸纳罗马法等外来因素的程度不同而导致彼此的内容存在明显差异。作者还认为,传统上因以某个王国或某个时期的立法和相关资料为依据而阐述的有关附庸、马尔克、以手护手、遗嘱、赎杀金、处于法律保护之外、承审员、纠问式诉讼、司法决斗等方面的观点存在偏颇,并相应作了辨析和匡正。作者*后提出,日耳曼法虽然未能发展为成熟的法律体系,但它在世界法律史上仍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无论在继日耳曼王国解体之后建
本书为社科院大学的教材,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根本指导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范畴、基本原则、法治建设的目标与价值追求、战略地位与战略举措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在法律运作体制中的具体展开进行阐述。该教材为法学专业本科生以及研究生所使用的教材,其内部不仅包含了法理学、宪法学、行政法学、诉讼法学等法学理论,而且还包含了丰富的思想政治元素。本教材所阐述的内容不仅涉及如何通过良法善治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实现公平正义、保护人民权益等法学专业知识,而且还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着密切的关联。通过对本教材的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法学专业素养,而且还有助于深化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作为法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新中国宪法学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实施而起步,又随着现行宪法的颁布实施而发展。为总结几十年来宪法学学术发展的情况,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法学院宪法学教研室的从事宪法学科研和教学的专家汇集各方面资料,编辑了《新中国宪法学学术发展简况》一书。本书全面系统介绍了新中国宪法理论发展和国际交流情况,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历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情况,法学 三大刊 以 宪法 为篇名刊文情况,以及2021-2023年CLSCI宪法学论文发表情况等。
经过艰苦的努力,对汉代京师、中都官、郡国县乡和军队中的各种监狱组织及其职能、管理情况及历史渊源与演变做了仔细地考察和论证,以期还原历史真实,并在考证的基础上进行了综合分析,初步总结出了汉代监狱制度的历史特征与发展演变的某些规律。例如当时监狱的普遍设置与规范化,其种类的复杂性,监狱功能的混杂性与“诏狱”设置的随意性等等(详见后文)。完成这项工作不仅揭示和说明了汉代监狱的复杂类型与各自的职能,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及社会影响,使我们对相关领域的了解更为清晰和深入,还可以通过分析两汉狱政的利弊得失,总结其经验教训,为今天国家制订有关法规提供有益的历史借鉴,这也是它的意义所在。
第三分册主要囊括了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案,侵犯财产案,危害国防利益案的所有罪名,共计77个罪名。具体包括:故意杀人案,故意伤害案,强奸案,拐卖妇女、儿童案,侵犯案,抢劫案,盗窃案,伪造、变造、买卖武装部队公文、证件、印章案等。每个具体的罪名都按照【概念】【立案标准】【定罪标准】【证据参考标准】【量刑标准】【法律适用】的体例结构形式,根据新颁布的法律法规、司法解释、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进行全面释解。
《田野深描·秦窑法庭:基层司法的实践逻辑》以陕西关中地区的秦窑人民法庭为个案,较为全面地呈现了当代中国基层司法的实践及其逻辑;对1990年代中期以来发生的国家治理结构转型(由“基于政策的治理”转向“通过法律的治理”)作出了理论上的回应;透过“合法性/合法律性”(legitimacy/legality)这一分析框架,作者阐释了中国法律新传统——政法传统——的内在理论。人民法庭是基层的司法审判机构,它将抽象的国家与具体的乡村社会直接联系起来,其行使的审判权在权力性质上不同于行政管理权,其裁判过程受到严格的程序理性的规限,因而直面乡村社会的基层司法活动有助于增强国家的合法性,此所谓“通过合法律性获得合法性”(legitimacythroughlegality)。与西方社会不同,司法机关在中国的语境下并不具有完全的独立性,但它又必须对外界表现
司法改革不仅仅涉及法院或司法机构;它还涉及社会调整以及国家治理模式的改变,涉及社会意识的改变,甚至是人们思想方式的改变。通过对国外司法制度改革成功经验的借鉴,有助于我国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可以使我们少走许多弯路。但是前提必须是立足我国的国情,不能盲目照抄照搬。《中外司法改革对社会变革影响比较研究》名为《中外司法改革对社会变革影响比较研究》,书中所涉国家贯通中西,共13篇文章,涉及晚清变法、民国时期的司法改革,以及英美德日等西方诸国的相关司法改革情况,如顾元的“论美国司法审查视域下的总统军事权力”,姜小川的“清末与当代司法改革及其对社会变革影响之比较”,李超的“民国初年的法官选任制度及其影响”,曾尔恕、赵立新的“面向21世纪的日本司法制度改革”,以及胡晓进的“宪
本书介绍了质量管理和认证认可的基本知识,司法鉴定机构质量管理体系建立、运行的方法和程序,提供了依据/IEC17025:2005(CNAS/CL01:2006)《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IEC17020:1998(CNAS/CI01:2006)《各类检查机构能力的通用要求》和CNAS/CI02:2006《检查机构能力认可准则的应用说明》编制的、经CNAS认可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和相关记录表格的范本,能为司法鉴定机构设计和编写管理体系文件、申请认证认可提供参考和帮助,并希望借此推动我国司法鉴定机构的规范化建设。
为了推动中国律师行业更多地开展公益法律服务,致诚公益团队组织出版了本书。本书不仅对比介绍了中国和美国等国家开展公益法律服务的情况,介绍了律师个人、律师事务所、律师协会以及法学院开展公益法律服务的价值以及可能开展的工作,还具体介绍了开展公益法律服务的一些基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