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传统律师管理机制上,律师基本都是通过自我管理或团队的自发管理发展的,律所作为一个机构 管理 律师面临着天然的困难。律师都自带生产工具、律师来去自由等都决定了管理律师的难度,更何况知识密集型人才管理本来就是管理中的难题。因此,律师作为个体职业色彩相对浓厚的职业,管理更是难上加难。 本书讨论和回答的问题是,从组织发展角度看,律师这样一个高度个性化的职业能否通过组织的力量让每个个体更加强大,让每个个体的发展可持续。本书作者所创立的律所成立20年来,经历了合伙人联合体制(提成制)、绩点制,逐步摸索出一种适合中国当下客户需求、律师文化的管理机制 一体化机制。书中重点对一体化机制进行了介绍和反思。
本书是首次集中收录江平先生多年来聚焦于律师方面的代表性文章20篇,辑为演讲、随笔、访谈、序跋四部分,完整再现了江平先生关于律师与法治问题的长期思考与不懈探索,涉及律师制度、律师职业、律师地位、律师人格、律师气质、律师诚信、律师思维以及法律职业人的三大底线、律师的形象与使命、律师的环境与资源等重要主题,真实反映了江平先生对律师这个群体所倾注的深厚情感和殷切期望。附录两则,分别收入江平先生自己回忆早年留学苏联时的一篇生活杂记、能够反映江平先生波澜壮阔人生历程的一次深度对话,进而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认识、深刻体悟江平先生的心路历程和治学精神。
本书以律师的角度切入,以理论、案例、经验与技巧并重的方式,从合同审查、合同法、用益债权、物权、婚姻与继承、侵权责任法和律师操作七个板块,为我们讲解了律师民法业务思维的内涵与形成方式。本书是一个个片段的集合,但其联系也有助于我们加深对民法体系的理解。
刑辩律师作为 为生命和自由辩护的职业 ,其不仅仅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利益保护者,更是公平正义规则的推动者和呐喊者。作者基于自身长期的司法实务经验,根据侦查、起诉与审判不同阶段的要求,对于刑事辩护如何走向专业化与精细化做了周到深入的归纳与分析。专业化和精细化是当代刑辩律师之基本素质和要求。
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律师业务操作指引》是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组织各专业委员会编写,旨在为全国的执业律师从事各项法律业务提供指导与借鉴,并分享优秀律师的成功执业经验。 为了让读者更深刻地理解、掌握《指引》的精髓,现计划选取《指引》中若干主要律师业务的操作指引,邀请中华全国律师协会操作指引的作者对其进行深入加工,辅之以逐条释解、相关案例、相关文书范本等内容。 本选题以商业秘密的创新、保护为切入点,从几个密切相关的角度对具体实际操作做出阐述,并对法律中难解的问题做出回应。目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内,涉及商业秘密民事或刑事案件中对于商业秘密构成、技术鉴定、专家证人以及赔偿数额的认定和裁判依然会存在较大的观点冲突,《 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律师办理商业秘密法律业务操作指引 释解》将从商业秘密的本质出发,
实习律师执业基本技能系列丛书是作者应北京卓越金鹏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之邀而编写的律师执业基本技能培训教材,也可用于法律类院校的法律实务课程教学,还可供其他普通法律爱好者自学之用,本系列丛书是一套“把法学理论和法律知识转化为执业技能”的律师教育丛书。实务性、实用性、可操作性是本系列丛书的基本特征。让实习律师或新执业的律师做到“一书在手即可独自办案”是本系列丛书的编著初衷。 《实习律师执业基本技能之非诉讼法律实务》是本系列丛书之一。 本书的内容分为三篇:篇为法律顾问及并购重组实务操作,主要讲解律师担任法律顾问的具体操作程序,以及律师在并购重组过程中的相关工作;第二篇为公共资源交易,主要讲解律师在5-.程建设、招投标业务、政府采购、国有企业改制及资产转让、国有建设用地及矿产资源出让
《命案的辩护 从侦查角度谈刑事辩护》是具18年公安刑侦、预审经验的律师,从侦查角度为命案提供的有效的辩护策略。 本书以司法实务操作为导向,从命案的特点、侦查方法、命案的证据展开阐述,从分析命案的基本证据入手,通过探讨认定犯罪的基本条件,围绕犯罪嫌疑人的供述与辩解,反过来印证犯罪嫌疑人的供述是否真实,从而分析公安机关抓获的犯罪嫌疑人是否为该案的真正作案人,进而通过对证据的分析判断,采取对被告人有利的辩护策略,以期达到无罪辩护、罪轻辩护等结果。
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刑事诉讼共同组成我国的三大诉讼制度,是诉讼制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书介绍了行政诉讼中涉及的行政诉讼,也包括行政复议、国家赔偿、行政裁决等非行政诉讼,每章都由资深律师深度加工和认真总结,同时加以评析,清晰展现了行政案件办理的全过程、经验技巧和心得体会,对于从事行政诉讼、行政复议和其他行政案件法律实务的律师具有较强的指导和借鉴意义,对学习行政法理论的学生也是不可多得的素材。
人类已经进入了一个大时代 大技术时代。这个时代以智力创造 智能制造 平台经济为生产运营模式。在这个时代,人工智能将逐渐取代一线生产工人,商人将逐渐成为历史,此时,律师何去何从?律师这个职业会消失吗?本书从法律和技术,过去和未来的视角出发,解析了中国律师与国外律师,过去律师和未来律师的职业差异,重新对律师这个职业进行了市场细分和定位,并在大技术时代的背景下次提出了平台律师的概念,提出了律师、会计师、心理咨询师等职业的跨界融合。只有看透未来、精准定位,中国律师才能在未来的中国乃至全球取得卓越的成就和地位。
《侵权责任法律师基础实务》系统介绍了侵权法专业律师需要掌握的业务知识和业务流程,与一般的本科生教材不同,本书以侵权类律师业务流程为线索,针对律师业务中的各类业务知识及办案流程和技巧展开讲解,突出实务操作性。本书对律师侵权业务的基本内容,执业中的基本程序,业务中律师的素质,以及律师需要注意的问题,处理业务中的律师技巧等进行了全面地介绍,对于新任律师有很好的引导作用。
Deborah L. Rhode教授和Geoffrey C. Hazard, Jr.教授都是美国法律职业道德领域的著名学者,他们所著《律师的职业责任与规制》一书,堪称大家小书,在不大的篇幅中既介绍了美国职业律师责任与规制的基本情况,又穿插了作者及众多学者和实务界对美国国情下存在的问题所进行的反思。因此,读者既可以借此了解美国律师制度的概况,也可以引为借鉴,反思我国律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设计符合中国国情的律师行业发展路径。
德博拉·L·罗德教授和小杰弗瑞?C?海泽德教授都是美国法律职业伦理领域的著名学者,是学界权威,他们所著的《法律职业责任与规则》一书,是一本美国法律人公认的权威著作,它提纲挈领,简明扼要,清晰介绍了美国法律职业责任与行为规则的基本情况,对国内法律理论界以及实务界具有借鉴意义。目前,国内法律院校开始认识到法律职业伦理的重要性,开设法律职业伦理课程,但缺乏好的参考用书,该书是从事该领域教学的重要参考资料。作为目前国内法学院校中惟一的法律职业伦理教研机构,中国政法大学法律职业伦理教研室的教师合作翻译了这一名作。
韩健主编的《商事仲裁律师基础实务》是在中国人民大学律师学院的组织下编写的,为该律师学院规划的律师课程基础系列教材之一。本书以适应我国律师从事商事仲裁业务的需要为宗旨,在力求准确、扼要地阐述商事仲裁的基本概念、基本制度和基本理论的同时,突出理论联系实际这一要素,将实用性和指导性置于首位。本书的内容采用了点面结合、呈现典型案例的方式,便于借此加深学员对仲裁制度及其适用的理解。在编排形式上,本书既注意统一的层次安排,但也不失其必要的多样性的结合,包括在某些部分提供法律文书范本,以强化对仲裁实务操作的指导。本书除可作律师和法务人员的培训教材外,也可作为高等院校法学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参考读物。
本书从对律师界那些影响律师执业活动伦理质量的意识形态和规则出发,对律师职业责任理论中的优势观点和公共利益观点所代表的*性决策方法进行了批判,提出了解决律师角色焦灼的背景性观点。该观点的基本准则是,律师应当考虑特定案件的相关情况,采取可能促进正义的行动。该书对这些批判和建构所涉及的实证主义、实体主义等各种理论进行了剥皮见笋式的分析,是对律师职业道德深层次理论问题进行分析的重要著作,是律师职业道德研究的重要参考文献,是思考中国律师的当代问题的重要借鉴。
本书通过理论论述和案例描述结合起来、穿插起来,揭示出律师这个职业所应具备的执业品格、素质品格、精神品格。从事律师职业要具备熟悉掌握和运用法学的理论知识及相应的法律条文、要具备相应的职业思维逻辑、具备良好的表述能力、具备一定的应变能力。实际上这是法律意识的外在表现。律师还应当具备正确的认识客观世界,正确的认识客观事物,正确的认识涉法的客观事实,这需要掌握正确认识的思想方法。这个正确认识的思想方法反映的是一个人的素质水平。实现上述的能力和素质,不可或缺的是这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理念、道德。
在《高等院校法学教材:中国律师、公证与仲裁法学》的编写过程中,编者谦虚学习并借鉴前人优秀作品、查阅*科研成果、研究*立法动态,结合多年教学和司法实践经验,力争在体例、内容和写作风格上较过去同类作品有所创新。从研究编写计划到定稿,全体撰稿人员始终坚持以下编写原则: 首先,立足国情。一定要结合我国*立法动态,将律师法学、公证法学和仲裁法学中的基本内容、基本制度、基本程序和基本规则介绍仔细、透彻、清晰,力争做到系统性和科学性,这是基本的要求;在介绍和论述我国律师法学、公证法学和仲裁法学的有待完善之处和立法现状时,立足我国国情,阐明其成因‘、阐释制度和立法发展的渐进性和规律性,不盲目推崇国外。为此,编者在《高等院校法学教材:中国律师、公证与仲裁法学》每章正文前加入“本章概要”“
本书综合运用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政府数据开放保密审查的相关理论与实践进行了研究,并基于扎根理论构建了政府数据开放保密审查体系的整体框架,然后根据政府数据开放保密审查体系的分项指标提出了有效开展政府数据开放保密审查工作的具体保障策略。不仅填补了当前关于本主题理论研究层面的欠缺,而且从实践的角度为进一步完善政府数据开放保密审查工作提供建议和指南。本书适用于各级行政机关政府数据开放管理部门、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档案管理部门、专家学者等从事政府数据开放保密审查工作实践与理论研究的人员。
本书依据*律师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律师的具体业务,在分析律师制度和律师实务的一般问题的基础上,阐述了我国律师制度和律师实务的具体问题。律师制度部分论述了律师的性质、任务和执业原则,律师的执业条件、素质和职务,律师事务所,律师的权利和义务,法律援助,律师职业道德,律师管理体制,律师法律责任等问题;律师实务部分介绍了律师担任法律顾问、民事诉讼中的律师代理、行政诉讼中的律师代理、刑事诉讼中的律师辩护、刑事诉讼中的律师代理、非诉讼法律事务的律师代理、律师解答法律咨询和代书等业务。
本书主要论述中国律师业如何走出去,如何到欧美建立中国律师事务所的跨国商业存在的问题。本书结合市场准入、商业存在、国民待遇等理论问题,探讨了中国律师事务所跨国商业存在运营的各种实际问题,充分详尽地包含、归纳、抽取、比较了WTO服务贸易总协定中各个国家和地区对服务贸易的水平承诺和部门承诺。
本书由十位中华杨氏大律师共同创作而成,对近年来所代理的典型民商事案件、刑事案件和行政案件作了精要评析。案件代理思路新颖、观点明确突出、行文通顺流畅。 十位杨氏律师用创新思维赢得诉讼成功的谋略和智慧,为案件当事人指明了胜诉的途径。其为当事人提供周到服务的代理智慧以及代理谋略,不仅展现了中国优秀律师的专业素养,而且揭示了中华杨氏文化精髓的内涵。
律师的诉讼谋略和兵法里的战略战术运用的是同―个思维规律,二者都是解决对抗性问题。本书以我国古典兵法为源泉,研究律师诉讼的策略,慧眼独具;自成一家―家,堪为律师同行运筹帷幄决胜法庭借鉴。
本书是作者在十多年的律师执业生涯中所亲历的案件的辩护词和代理词等法律文书集。全书收录了案件38件,分为刑事辩护、民事与仲裁代理以及行政诉讼代理三个部分,每部分选取了同类型的案件的辩护词与代理词若干,所选的案件基本已由法庭结案,做出了合理的判决。本书不仅体现了作者的执业水平,对读者了解律师的意义与作用,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也有所帮助,对法律相关行业执业者也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参考。
本选集收录了周世中教授的一些文章,内容涵盖法的作用与价值,法的正当性与合理性,法的阶级性与社会性,法的规范化与现代化,民主与法制,依法治国的治国方略,少数民族地区的国家法与习惯法,西方的法治与中国的法治的关系,以及对有关西方法学思潮的评析等。本书是马克思主义法理学的基本原理与中国法治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反映了马克思主义法理学的基本内容和*成果,对学习和研究法学和法理学的读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