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总结司法实务经验为主要内容,并基于《刑法》《刑事诉讼法》以及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 等现行法律规定,以检察官、律师参与庭审活动为中心,运用大量案例对检察官、律师进行庭前预测、庭审准备、庭前会议、向被告人讯问发问、举证质证、交叉询问、发表公诉意见书与辩护词、法庭答辩等出庭技能进行全景式展现,系统传授检察官、律师参与庭审活动所需要的司法技能。并将《孙子兵法》13篇36计的原理运用到庭审实践中,在其内容的指导下,对一些庭审中的问题,既能说清其然,又能说清其所以然。 本书既能为司法工作者进行技能培训提供教材或者参考资料,又能为公诉、辩护等司法实务工作提供操作规程与实践指引。
本书重点解决破产案件的申请与受理、破产案件中认定债务人财产相关的法律适用问题。对债务人财产的保全、对原有保全的解除和恢复、破产撤销权诉讼之原告资格与被告范围、抵销权行使的方式、破产受理前基于债务人财产诉讼的审理或执行、破产受理后基于债务人财产诉讼的受理、破产受理后债务人衍生诉讼的管辖等若干程序问题,结合企业破产法、民事诉讼法等相关法律进行了具体的解释。
《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办理执行异议和复议案件若干问题规定理解与适用》由人民法院执行局参与该解释起草的工作人员和一线办案法官利用工作之余撰写而成。从(条文主旨)(条文理解)(案例)(实践中应当注意的问题)(相关法律法规)五个角度全面阐述该解释条文的起草目的、基本内涵以及实践应用,对于人民法院干警、其他法律从业人员以及广大读者更准确地学习、理解和适用该解释具有较高的指导参考意义。
本书共十一章,每一章为一个专题,每个专题开始均有一篇综述,对该专题所涉及类型纠纷案例的司法观点和司法处理原则等进行综合分析和论述。在综述之后为该专题所选取的案例,每个案例分为案例信息简介、案情简介、各方观点、法院观点、关联案例、律师点评等几个部分。全书从施工合同的主体、施工合同的效力、施工合同工程价款、施工合同工程质量、施工合同工程工期、建设工程专业分包、施工合同的变更和解除、实际施工人的权利保护、建设工程(造价、质量、工期)鉴定、施工合同其他类型纠纷及与建设工程有关的其他纠纷等角度,对法院审理建设工程案件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类建设工程纠纷案件的司法观点和处理原则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和分析。
从2016年年底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启动,到2018年《监察法》正式颁布实施,再到《监察官法》等配套法律法规相继通过施行,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作为一项极具中国特色的制度创新和重大政治改革,监察体制改革如何妥善处理权力与权利的关系?如何在提高反腐效能的同时,避免监察调查权力的过度膨胀和滥用,防止监察调查权力的非法治化运行?正是基于此问题意识,本书以涉罪被调查人权利保障为视角,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充分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和分析工具,对监察委员会调查权这一横跨多领域的主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全书共分为四个部分: ● 刑法基本理论。包括本罪的罪质、犯罪构成的具体内容、罪量要素、犯罪形态、罪数问题及刑罚运用等问题,供读者更深地理解和运用《解释》。 ● 关于《解释》的理解与适用。《解释》的起草者对《解释》出台的背景和经过、特别是 对《解释》条文予以逐条释明,以助于广大刑事司法工作人员、律师及其他法律工作者更全面地理解和适用《解释》。 ● 案例选编与裁判指引。编委会从全国各级人民法院报送的案例中精心筛选出35篇案例,详细阐述了裁判理由,对于在司法实践中具体适用《解释》能够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 相关法律、法律解释和规范性文件汇编。包括我国现行有效的法律、法律解释及规范性文件,也摘录了域外有关法律规范,既方便读者办理此类案件寻找依据,也方便读者研究和教学查阅相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推进从严治党、依法治国,纪检监察机关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和普遍设立各级监察委员会后,纪检机关和监察机关合署办公,队伍大幅度扩充,依法依法监督执纪问责的要求不断提升。为此,西北政法大学成立了纪检监察学院,并于省市纪检监察机关进行了广泛的合作,经常性地培训当地纪检监察干部,其他省市的纪检监察机关也前来学习考察,为了提升我们的培训能力,学院组织本院骨干教师和省市纪委的业务骨干研究决定编写本书,并集体商讨确定当前纪检监察工作中需要重点研究和培训的二十个主题,分工负责撰写,由主编审查后确定内容,本书坚持政治正确,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针对纪检监察干部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浅出、系统科学的阐释,为提升
对于人民法院的案例,目前通行的研究,无论是实务取向的案例汇编,还是理论层面的法律关系分析法、请求权基础体系法,均对应的是个案研究。本书则放眼人民法院30余年来的民事审判案例,开创性地以大数据的方法,在归纳裁判要旨的基础上,洞察和把握更为深刻的裁判思维。 本书根据新实施的《民法典》以及司法解释修订,并将人民院相关案例更新到2020年。本书作者长期思索和反复推敲,将主体、行为、权利和责任四元结构确认为对案例分析的方法论表达,即针对具体的案件,分析的思维方式是:界定民事主体,判断法律行为,保障民事权利,划分民事责任。 授人以渔而不只是授人以鱼 ,是本书长期以来的思考内容和这次改版的追求目标。
在这本文集中,来自学术界以及有检察实践经验的作者们从不同角度论述了科层构造的现代检察机关的发展、角色、现状和目标,并试图指出德国检察机关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如何确保德国检察机关在法治国家中发挥 法律守护人 的作用。
《大国转型中的法官管理 信息、激励与制度变迁》试图从信息经济学和激励理论的经济学视角探讨如何回应大国转型背后的法官管理难题和法治难题。基于长期的法院调研和2000多份法官调查问卷,尝试描绘当代中国真实的法官群体及其面临的制度环境,不仅在当代司法改革的历时语境中尽力概括一个既相互支持又相互制约的法官管理模式,更以一种 同情式理解 的态度设身处地地理解中国法官和中国法院在具有强烈路径依赖性的宪制架构下的种种 不得不 。此外,《大国转型中的法官管理 信息、激励与制度变迁》也致力于打通理论法学和部门法学之间的理论藩篱,并试图勾连起司法制度研究与诉讼法学研究之间隐秘的理论通道,更进一步,探讨法官管理和程序法治,甚至社会和经济发展之间更一般性的理论问题。 虽然中国法院深度 嵌入 在既有 条块 之间既结合
本书共分为三编。 *编 医疗损害责任纠纷司法解释整体释评 ,本编主要讲解了医疗损害责任纠纷司法解释起草的基本情况和重大意义,并从总体上对该司法解释的适用范围和溯及力,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案件的当事人、举证责任分配、鉴定意见及专家辅助证人、侵权责任认定、损害赔偿责任的确定等关键问题进行整体上的说明。 第二编 医疗损害责任纠纷司法解释条文释义 ,本编从立法背景和目的、法理基础、条文释义、适用要点等方面对司法解释的条文进行逐条解读。 第三编 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法律适用经典案例 ,本编精选司法实践中的经典案例作为样本,结合医疗损害责任纠纷司法解释进行深入分析,为司法解释的具体适用提供指导。
《上海审判实践》是由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组织编写的应用法学类图书,主要由上海市法院系统的法院审判人员、法学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人士撰稿,内容主要为法学实务研究和理论探讨。本书共收入文章25篇,包含专稿、司法实务、数字法院建设、案例精解、业务审判文件等方面的内容,对司法审判实践和理论研究具有一定借鉴和参考价值。
本规范从服务基层一线办案的实际出发,以案件办理流程为核心,分门别类地对所有相关执行规范进行了梳理汇编。 明显过时的或与*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冲突的规定被舍弃,某些不够明确的问题得以明确及补充。 编者还归纳了每一条文的要旨,以方便使用者查找。 本规范能够有效缓解办案人员在规范适用上的困难,有效提升执行队伍的业务能力,提升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规范化水平。
执行局历时两年,在广泛征求全国法院执行系统意见建议的基础上,采取全局参与和专班起草的工作模式,反复研究、修改,完成了《 办理执行案件规范》(以下简称《规范》)的重新编撰工作。重新编撰的《规范》共修正原有条目324条,新增条目452条,删除条目127条。修正主文3120处,修正脚注(不含法律、司法解释条文序号)770处。重新编撰后的条目数量由1000条增加到1325条。
本书是美国社会科学界迄今为止系统和详尽的一部关于联邦法官行为的著作,由波斯纳法官与政治学家爱泼斯坦以及经济学家兰德斯合作完成。 本书科学分析了美国联邦法官行为背后的利益动机、影响因素并且以实证方法展示了政治和司法体系中的法官角色。 本书中,作者以统一的法官行为模型为理论基础,在丰富的量化数据支持下,以法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的综合视角审视了美国各个层级联邦法院法官的决策选择,并着重讨论了联邦法官避免发表不同意见、谋求职位晋升、向律师发问等行为背后的激励因素。
智慧法院改革的推进清晰地展现了我国法院为适应经济社会数字化大变革自下而上地开展自我改造,生成审判新模式,并自上而下复制推广的改革路径。我国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司法的融合效果已初步显露,未来将加速变革。本书在深度剖析应然目标与实践进展的基础上,提炼当前智慧法院诉讼平台与规则建设的主要障碍,最后给出排除障碍的建议,为该项重大司法改革的顺利推进建言献策。
为方便执行领域的专家学者及实务工作者查阅,中国行为法学会执行行为研究会组织编写了《*人民法院执行zui新司法解释适用指导与条文对照》一书,为《变更追加规定》《财产保全规定》《终本规定》《公布失信被执行人规定》《财产调查规定》五个新近出台的执行司法解释编写了适用指导与关联条文对照。 该书作者均具有丰富的执行实践经验,参与了相关司法解释的起草、讨论和修订工作,对相关问题有着比较深入的研究。希望本书可以对广大法律工作者理解与适用上述司法解释有所帮助。
执行局历时两年,在广泛征求全国法院执行系统意见建议的基础上,采取全局参与和专班起草的工作模式,反复研究、修改,完成了《 办理执行案件规范》(以下简称《规范》)的重新编撰工作。重新编撰的《规范》共修正原有条目324条,新增条目452条,删除条目127条。修正主文3120处,修正脚注(不含法律、司法解释条文序号)770处。重新编撰后的条目数量由1000条增加到1325条。
在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律师制度和公证制度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法科院校中的很多学生都将充实到律师队伍中去,但是,在现有的诸多院校中,很多学生根本就没有上过《律师法学》和《公证法学》的课程,在校期间,也缺乏实际操作的训练,对职业法律人的基本思维方式和职业技巧几乎都不了解,对法律职业道德的修养和训练更是知之甚少,院校教育和实际需求出现了严重的脱节。有鉴于此,我们邀请从事公证制度研究的学者以及从公证实务的专家,进行系统、比较研究并形成《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诉讼法系列:公证法学》,作为法科学生的教材来弥补以上的缺憾。
公正与效率是人民法院建设的主题。法学理论和实践不仅聚焦 司法过程的性质 ,而且关注 司法过程的量度 。在全球范围内,法学与经济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融合发展进一步拓展了法官行为的研究范式和范围,逐步刻画出更加真实、精准、可理解的法官画像,深刻回答了 法官如何思考、如何行为 的命题。我国审判效率的度量须在传统法学方法论基础上锚定法官行为,法官在裁判中的信息选择活动构成了度量审判效率的实践基础,数据信息资源为 法官行为一审判效率 模型研究提供了充分的可能性。在新时代,全面科学审视法官行为及其对于法院追求公正与效率的意义,将不断启发人们对司法效率、司法成本、司法职业、司法裁断、司法未来的新思想和新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