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条件:

  • 4星以上
  • 30-50元
清空筛选条件
顾客评分:
仅五星 以上 以上 以上 以上
销售价格:
1-30元30-50元50-100元100~元以上
折扣力度:
1折-3折3折-4.9折4.9折-5.9折5.9折以上
筛选:
    • 刑法思维与案例讲习
    •   ( 9 条评论 )
    • /2023-04-01/ 北京大学出版社
    • 本书是一部借鉴德国鉴定式案例分析方法为我国刑法案例教学提供新范式的新型教学用书。 作者自2013年起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开设“刑法案例分析”课程,在保留传统案例教学方法的优长的同时,努力吸收鉴定式案例分析方法的精髓,经过九年的积累和完善,逐步将其打造成法学院的一门精品特色课程,广受学生好评。本书即是在该课程授课内容基础上充实、增补而成的。 为满足刑法案例分析关于考察的全面性和思维的经济性的要求,本书设计了“五步骤分析模式”,分析每个案例均按照“事实单元的划分”“参与人员的列出”“涉嫌犯罪的检验”“犯罪竞合的处理”以及“全案分析的结论”五个步骤展开。 全书共分就九章。第一章概述了刑法鉴定式案例分析方法的基本内容;此后的八章以八个案例为素材,每章均设置“案情叙述”“思路提要”“具体

    • ¥44.5 ¥89 折扣:5折
    • 刑事理论与刑事制度
    •   ( 1869 条评论 )
    • [法]米歇尔·福柯陈雪杰 译 /2019-11-01/ 上海人民出版社
    • 本书是米歇尔 福柯在法兰西学院讲授的第二门课程。本课程延续了对知识意志的探讨,仍以法律和司法制度为基础作研究。继 尺度 之后,福柯以对于整个中世纪的制度的研究为基础,引入 讯问 的主题。该课程的目标在于:司法作为国家镇压机器产生,确立镇压体系,它的作用不再是像在中世纪一样保障财富的流通,而是通过对人民的隔离来达到制度的目的。惩罚变为监禁。在司法经济学中发生了改变,即从对财产的征收过渡到对人的隔离,同时指出知识 权力关系的模式,该模式构成中世纪司法制度的特点。《刑事理论与刑事制度》是福柯隔离 权力 问题之地,一方面是通过大法官塞吉埃对赤脚汉骚乱的镇压的戏剧化的分析,另一方面是对从日耳曼法到现代性的开端之间的法律和司法制度的经济与认识论功能的分析。本课程对于司法制度作为权力行使之地提出了

    • ¥38.3 ¥68 折扣:5.6折
    • 失义的刑法
    •   ( 843 条评论 )
    • [美]保罗·罗宾逊迈克·卡希尔 著;谢杰 等译 /2018-07-01/ 上海人民出版社
    • 为什么在某些情况下,刑法会故意牺牲正义呢? 保罗 罗宾逊和迈克 卡希尔在审视美国刑法后在本书中坚定地指出,结果不公正的案件并不总是不规则或不可预测的。相反,刑法有时选择不给被告应得的惩罚:也就是说,即使系统按照设计的方式工作,也会产生令人不满意的结果。他们发现,尽管某些牺牲正义的规则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但许多其他的规则可以被更好的规则取代,这些规则将在不放弃正义结果的前提下实现刑法的目的。他们据此提出建议以求恢复刑事司法系统的正义。

    • ¥32.7 ¥58 折扣:5.6折
    • 刑法的私塾(精装版 原汁原味地回放刑法讨论会,跟着张明楷老师一起上私塾)
    •   ( 3695 条评论 )
    • 张明楷 /2017-05-02/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张明楷老师在指导学生时,每个周末都会精选刑法当中的疑难案例与学生讨论,通过对案例的讨论,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刑法的私塾》即为近几年张明楷老师与学生 周末刑法讨论会 的内容实录合集。《刑法的私塾》采用对话体的形式,原汁原味地真实回放刑法讨论会的现场,阅读本书如同亲临张明楷老师与学生的讨论会,跟着张明楷老师一起学刑法,学习庖丁解牛般地剖析和处理疑难案例。本书所选案例,多数是经常困扰刑事司法领域人士的疑难案例,对于司法实践的法律人士也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 ¥36.6 ¥65 折扣:5.6折
    • 刑法各论讲义(第4版)(外国法学教科书精品译丛)
    •   ( 328 条评论 )
    • 【日】松宫孝明 /2018-10-01/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刑法分论讲义(第4版)》是日本立命馆大学松宫孝明教授的《刑法各論講義(第四版)》的中译本。自2005年10月*版发行以来,本书已历经十二个春秋。与其他日本同类教科书相比,本书的特色在于以下两点:一、在阐释各条文的法意、各罪名的适用时,作者通过比较旧刑法与现行刑法的提案理由书,理清其制定与适用的历史脉络,而后在此基础上得出解释论结论。由此更有助于读者理解日本刑法对于法国刑法、德国刑法的继受,以及顺应日本社会现状而作出的调整。前者的典型有诈骗罪、背任罪,后者的范例如抢劫预备罪中没有刑罚的免除规定。二、从典型案例入手,以由点扩面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拓展能力。作者反对罗列观点式的 论点主义 教学方法,直斥其只能培养擅长死记硬背的八股学人。因此,在阐述各罪名的具体适用时,作者以典型案例而非界限案

    • ¥49.5 ¥88 折扣:5.6折
    • 宋慈说案
    •   ( 200 条评论 )
    • 黄瑞亭陈新山 /2018-05-01/ 科学出版社
    • 本书以说案形式介绍宋慈《洗冤集录》及其记载的案例、观点和检验方法,也介绍宋慈《洗冤集录》对后世的影响和成果。本书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对宋慈《洗冤集录》产生的历史文化条件,宋慈其人其书,宋慈《洗冤集录》的法律思想、学术思想、法医理论探索,宋慈洗冤文化等进行介绍;中篇对宋慈《洗冤集录》记载的检验法令、诬告、现场、尸体现象、损伤、窒息、中毒、病死、烧死等案例进行全面研究;下篇作为对宋慈及《洗冤集录》的继承与发展,对林几法医检验以“现代法医洗冤”进行介绍。

    • ¥38.9 ¥69 折扣:5.6折
    • 我国微罪体系建构研究
    •   ( 54 条评论 )
    • 李晓明,陆岸,张鑫 著 /2024-01-01/ 北京大学出版社
    • 《我国微罪体系建构研究》旨在全面考察境内外的轻(微)罪文化及相关理论,并根据我国现行《刑法》、犯罪观念及法律体系的现实,结合国情打造中国式的微罪立法及其体系。《我国微罪体系建构研究》阐述了微罪的概念及相关范畴,提出了建构和打造中国式微罪立法及其体系的方法,全面阐述了建构微罪立法及其体系的正当性,微罪立法及其体系的实体立法,微罪实体立法的条文设计,微罪程序立法及其配套措施,最终完成《微罪法(专家意见稿)》,供学界批判和讨论,并为立法与司法机关决策提供参考。

    • ¥44.5 ¥79 折扣:5.6折
    • 刑法公开课 (第2卷) 北京大学旗舰店正版
    •   ( 11 条评论 )
    • 周光权 /2020-12-01/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学术研究以及教学活动都不能停留在抽象的、一般性的讨论中,必须言之有物! 立足于此,本书运用现代刑法学思维与方法,对我国司法机关实际处理的大量案件进行反思和评价。在基本立场上,主张打造具有建设性、尽可能理解司法实务的行为导向刑法观,强调发挥刑法的积极一般预防功能;在方法论上,强调对具体问题的解决必须在体系性理论中找到位置,平衡好问题思考和体系建构之间的关系;在写作进路上,各讲均开门见山地列出研讨案例,然后结合刑法学说进行深度研习,尽可能展示思考过程。 本书的目标是熔前沿刑法理论与司法实务于一炉,协调刑法理论的体系性、一贯性与对具体案件处理的妥当性之间的关系,通过对若干具体问题的思考来点滴推进我国刑法学的纵深发展。

    • ¥37.95 ¥69 折扣:5.5折
    • 职务犯罪侦查指引 任惠华 著 中国检察出版社【正版书】
    •   ( 1 条评论 )
    • 任惠华 著 /2015-09-01/ 中国检察出版社
    • 《职务犯罪侦查指引》从职务犯罪侦查的特点和基本对策入手,全面讲解了职务犯罪侦查策略的特征、侦查策略的设计、实施程序及常用的调查访问、搜查等具体取证措施。详细分析了职务犯罪侦查讯问中犯罪嫌疑人拒供的心理特征和反讯问的常见手法,总结归纳了侦查讯问的组织实施方法和程序,并结合职务犯罪侦查讯问实务,详细讲解了4种讯问方法和8种讯问策略。基于证据和取证技术手段的重要性,作者对职务犯罪侦查证据的特点、证据的收集规则及审查、判断方法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重点讲解了文书检验和司法会计技术在职务犯罪侦查中的运用。为突出职务犯罪侦查实务性的特点,作者用大量篇幅,全面深入地研究了职务犯罪侦查中常见的贪污、贿赂、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刑讯逼供等案件的立案条件、侦查程序和侦查方法,探讨了在线索的发现与获取

    • ¥30 ¥97.37 折扣:3.1折
    • 实质刑法观 刘艳红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正版书】
    •   ( 2 条评论 )
    • 刘艳红 /2019-09-01/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本书以法律的形式理性与实质理性为线索,展开对刑法基本立场的探讨。本书认为,刑法中所有基本问题如刑事法治模式、刑法基本原则(罪刑法定主义)、犯罪概念、犯罪论、解释论等都可以还原为法律的形式理性与实质理性的对峙和统一。在刑法理性的构建中,不能抛弃形式的一面一味追求实质的一面或者反之;在刑法的形式理性和实质理性之间,应该坚守以形式理性的侧面和内容为前提,建构以追求处罚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之实质要求为内容的实质理性。因此,本书主张树立实质的刑法观,亦即建立以形式的、定型的犯罪论体系为前提,以实质的可罚性为内容的实质的犯罪论体系;相应地,对刑法规范应该从是否达到了值得处罚的程度进行实质的解释;同时,这种实质解释的意义与功能在于:形式入罪实质出罪、入罪合法出罪合理。

    • ¥36 ¥79 折扣:4.6折
    • 中国刑法教义学的面向:经验、反思与建构 王莹 北京大学出版社
    •   ( 5 条评论 )
    • 王莹 /2022-05-01/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当代中国刑法教义学经历了政治化工具的教义学、作为解释学工具的教义学及作为学科精致化工具的教义学三个发展节点。开展教义学研究需要警惕对德、日刑法教义学的过度路径依赖,突破“移植教义学”研究瓶颈,自觉立足中国法律实践观照中国法律问题,在承继与反思德国刑法教义学理论基础上努力尝试本土教义学理论建构。本书即是一本尝试建构中国本土刑法教义学理论的体系化的学术专著,也是一本致力于引入德国理论解析中国刑法中的争议问题的创新之作。 本书将德国刑法教义学的基本理论与中国本土刑法教义学研究方法有机融合,充分应用于中国刑法总论的方向性、基础性基本命题和刑法分论的多发、热点、新型问题的研究中,为中国刑法情节犯、不作为犯、财产犯罪、网络犯罪等问题困境寻找教义学上能够证成的答案,为我国司法实务提供

    • ¥48.95 ¥89 折扣:5.5折
    • 国家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犯罪界限与定罪量刑研究 刘飏 中国方正出版社【正版书】
    •   ( 1 条评论 )
    • 刘飏 /2010-02-01/ 中国方正出版社
    • 《国家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犯罪界限与定罪量刑研究》内容简介:国家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犯罪,是一种具有特定身份的人员实施的与自身职务有关的犯罪行为。它作为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的典型表现形式之一,在本质上是一种滥用权力、亵渎权力的行为,是权力运行过程中发生的权力异化和失控现象。腐败是权力异化的表现,而国家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犯罪是权力腐败的表现。 由于国家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犯罪与其他类型的犯罪相比,具有某种特定性,因此其社会危害性,特别是对国家政权机关的危害和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的危害甚于一般刑事案件。有鉴于此,古今中外各个国家莫不对官员滥用职权犯罪在立法、司法及犯罪的预防等方面予以特殊规定和处置。我国古代就有不少关于官员滥用职权犯罪惩治的规定,在唐代的《唐律》中规定得相当详细,如对官吏犯赃

    • ¥49 ¥105 折扣:4.7折
    • 高铭暄自选集 高铭暄 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正版书】
    •   ( 1 条评论 )
    • 高铭暄 著 /2007-08-01/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本书系统辑录了新中国刑法学泰斗高铭暄教授不同时期重要的刑法学论文。全书共分板块:其为刑法学学科建设及刑法学教育,主要收录了高铭喧教授有关刑法学学科建设、法学人才培养方面的论著其二为刑事立法问题研究,集中收录了高铭暄教授发表的关于1 979年刑法制定、补充,1997年刑法修订、完善的一些论文;其三为刑法总则问题研究,涵括了高铭暄教授有关中国刑法基本理论问题研究方面的作品;其四为刑法分则问题研究,收录了高铭暄教授有关刑法分则问题探讨的一些重要文章。全书生动地再现了高铭暄教授刑法学研究历程,全面地凸显出高铭 暄教授对中国法制建设、法学人才培养、刑法理论研究的贡献。

    • ¥30 ¥67 折扣:4.5折
    • 刑法立法方法研究
    •   ( 4 条评论 )
    • 陈伟|责编:殷亚平 /2020-07-01/ 上海三联
    • 刑法立法的科学化需要立法方法的支持与保障,因而刑法立法方法的研究无论在当下还是未来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本书作者认为,刑法立法与刑事政策之间存在紧密关系,在刑事政策导引下的刑法保持着活性化与扩张化的趋势,需要通过方法层面的技术制衡以避免逾越法治界限。

    • ¥43.12 ¥88 折扣:4.9折
    • 走向哲学的刑法学 北京大学旗舰店正版
    •   ( 5 条评论 )
    • 陈兴良 /2018-06-01/ 北京大学出版社
    • 《走向哲学的刑法学》一书系陈兴良教授自选集**卷,本书以刑法哲学为言说主题,以论文的形式对刑法哲学的基本原理进行了深入阐述。本书采用了社科法学的研究方法,对刑法的人性基础和价值构造作了具有新意的探讨和分析,尤其是对罪刑法定原则和罪刑均衡原则这两个刑法的基本原则,从历史和逻辑两个方面展开具有深度和广度的论述,对于进一步拓展刑法的理论基础和学术资源具有重大的意义。本书汇集了陈兴良教授在刑法哲学三部曲《刑法哲学》《刑法的人性基础》和《刑法的价值构造》中的学术精华,有助于领会和掌握刑法哲学的思想和观念。

    • ¥42.9 ¥78 折扣:5.5折
    • 侦查中的网络通讯监听法制化研究
    •   ( 54 条评论 )
    • 欧阳爱辉 著 /2017-02-01/ 中国社会出版社
    • 网络通讯监听作为国家侦查机关利用网络技术措施对相关人员互联网通讯数据信息进行截取的侦查手段之总称,在信息社会已成了查明案件真相、打击高危犯罪的重要手段。但和侦查实践运用中的欣欣向荣相比,全面系统的网络通讯监听法制化理论研究迄今在国内外尚属争论不断的前沿话题。而若其是否需法制化及如何实现法制化之问题无法得到妥善解决,势必将严重阻碍它在信息社会的进一步深入应用。故此,本书借助文献分析、跨学科科际整合等研究方法,从理论演绎、实证分析、对策建构三层面逐次推进,就侦查中的网络通讯监听法制化展开了绵密细致、较为详尽的研究,以期对我国日后相关立法、司法及技术侦查等实践工作能够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 ¥37.7 ¥68 折扣:5.5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