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刑法的启蒙(第三版)》是陈兴良教授撰写的西方刑法人物志,以在西方刑法学历史上曾经做出重大贡献的十位刑法思想家为单元,勾画出近代西方刑法思想和刑法理论的历史演变的基本线索。在这十位刑法思想家中,既有康德、黑格尔、边沁这样以哲学思想著称的学者,他们对刑法的独特论述值得关注;又有孟德斯鸠、贝卡里亚、费尔巴哈这样对于刑法学科的形成具有创始贡献的学者,他们对刑法基本观念的形成功不可没;同时还有龙勃罗梭、菲利、加罗法洛、李斯特这样对于刑法学派的形成具有开拓功勋的学者,他们对拓展刑法学术视野居功至伟。本书以轻松活泼的笔触处理枯燥晦涩的材料,具有可读性与启迪性。 暂无相关内容
张明楷老师在指导学生时,每个周末都会精选刑法当中的疑难案例与学生讨论,通过对案例的讨论,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书即为近几年张明楷老师与学生 周末刑法讨论会 的内容实录合集。 本书采用对话体的形式,原汁原味地真实回放刑法讨论会的现场,阅读本书如同亲临张明楷老师与学生的讨论会,跟着张明楷老师一起学刑法,学习庖丁解牛般地剖析和处理疑难案例。 本书所选案例,多数是经常困扰刑事司法领域人士的疑难案例,对于司法实践的法律人士也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刑事政策在我国是一个相对新兴的研究领域,且从研究成果来看,横向上针对刑事政策体系的研究较多,而从纵向上针对刑事政策运行过程的研究较少。本书在刑事政策体系的基础上,从纵向上对刑事政策的运行过程进行了研究,并着重探讨刑事政策运行所依赖的社会基础问题,包括目前社会基础薄弱的现状和原因,社会力量参与刑事政策运行的基本情况,以及如何通过社区的重建、参与意识的增强、社会参与力量的职业化和专业化等途径夯实社会基础,以保证其对刑事政策运行的支持效果。
本书共分为以下 5 大部分:入罪之前、 不等于不 、 寻衅滋事 、罗生门之判、你的权利。共收录罗翔教授的 40 余篇随笔文章 , 罗老师在书中通过盘点一系列社会热点案件,探讨了刑法义理及其适用,盘点了丰富的法治知识与人文理念。作者笔调自省而尖锐,洋溢着责任感与人文情怀。本书不仅启蒙读者的法律思维与维权观念, 可以帮助理解刑法背后 深层次的哲学基础。
本教材是根据*关于全国高等学校法学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撰写的刑法学教科书,是塔里木大学教师近10年从事刑法学教学和科研经验的总结,也是为适应新时期多层次读者特别是大学法学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求知特点而撰写的。它采用了普通高校法学院刑法总论课程的讲授方法,力求使学生拥有一部真正意义的刑法总论教科书。 本教材内容涵盖*的刑法修正案、单行刑法、立法解释及司法解释的内容。教材内容均以通说为准,论述准确全面,内容涉及国内刑法总论的基本理论与实践,内容求新、语言简明扼要,深浅适度、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巩固。
《自杀性恐怖犯罪论》: 自杀性恐怖犯罪是一种极其严重的暴力犯罪,也是现代恐怖犯罪的很主要的形式之一。这类犯罪不仅会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危害公共安全,而且极易造成社会恐慌,对所在国家乃至整个靠前社会的安全与稳定构成严重的威胁与挑战。 臧建国专著的《自杀性恐怖犯罪论》在借鉴靠前外关于自杀性恐怖犯罪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美国、中东等地区为例,从自杀性恐怖犯罪概念、类型、恐怖分子和恐怖组织、根源、影响、理论诠释、特征与态势、治理对策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理论与实践探讨。
注:书籍颜色、尺寸、重量以收到实物为准。(本店提供图片仅供参考)
《死刑的程序控制:中国死刑制度改革的必由之路》是中国政法大学青年创新团队“死刑的程序控制”课题结题成果。《死刑的程序控制:中国死刑制度改革的必由之路》通过论述死刑的程序问题,从学理上来探讨中国死刑制度
近年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不断加大法律的制定、修改和实施力度,相继修正或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70余部法律,为便于读者准确掌握修改过程,更好地学习理解法律的内容,我社特编辑出版了法律新旧对照本系列丛书。 丛书对所有修正或修订的法律,均在权威文本的基础上,根据修改的内容,列出新旧对照表,使读者对该部法律的修改变动情况一目了然。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于1979年7月1日公布,1997年进行了全面修订,并重新公布,此后又陆续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以及七个刑法修正案,对1997年刑法的部分条款做了修改。本书收录了1997年修订并根据七次修正案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历次修正案修改
张道许所著的《风险社会的刑法危机及其应对》讲述,风险社会的来临,给现代法治秩序提出了挑战,在一个无法将风险削减为零的世界中,如何去预防和控制风险,是人类很应该考虑的问题。纵观人类历史,每遇到一次危机,
本教材在借鉴和吸收国内众多刑法学教材编写的有益经验基础上,在结构体系、思想à.容、编写风格方面都有所创新,力求精解原理、联系实际、关注前沿,使读者对刑法的基本理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制度有比较全面、准确的
死缓是新中国独创的刑罚执行制度。自1951年大规模适用死缓以来,该制度在减少处决罪犯的数量上起到了重要的历史性作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全面认识死缓制度,有效利用死缓制度以使其发挥新的历史使命,成为死缓研究的重要内容。本书以丰富的历史资料分析,对死缓50多年适用的历史进行了形象化的描述,对死缓的起源、死缓的适用类型、死缓适用的条件、死缓适用的比例等进行了详细的论证,有助于全面认识死缓制度。通过历史性的分析,结合当代死刑发展的趋势,本书提出将死缓作为所有死刑执行的必经程序的主张,对研究我国的死刑制度具有重要意义。本书适合高等院校法学专业教师与学生使用,同时也适合于法学研究工作者,立法、司法机关人员参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