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产犯罪是指侵犯他人财产或具体财产价值的犯罪。这一术语可从广义和狭义上予以使用,取决于财产损失的出现是否属于相关犯罪类别的刑事处罚条件(比如诈骗罪、敲诈勒索罪、背信罪),抑或只是构成要件行为通常的伴随结果,而非其必然后果。后者涉及财物犯罪,相较于狭义的财产犯罪,财物犯罪特点首先体现在,其(比如盗窃罪和毁损财物罪)亦将经济上无价值之物纳入保护范围(例如偷走情书、撕毁他人纪念照片等)。在本书第43版中,扬 舒尔(Jan Schuhr)对第1条、第24条以及第13条至第21条做出了修订。
中国涉案财物制度改革蓝皮书 由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法学院编写,旨在持续记录和描述中国涉案财物制度从传统向现代改革转型的发展状况,分析改革中存在的问题,预测未来发展趋势,推动涉案财物管理和处置工作的现代化进程。该蓝皮书2023~2024年卷为《中国刑事涉案财物制度改革发展报告No.3(2023~2024)》,分为总报告和分报告两部分,描述了中国刑事涉案财物制度改革现状,梳理和分析了刑事涉案财物制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未来我国刑事涉案财物制度改革的完善建议。
本书是美国哈佛、耶鲁等一流大学法学院受欢迎的财产法课程教学用书,作者为美国著名的有丰富理论和实践经验的法学教授。 本书详细论述了原始取得和继受取得、地产制度、有限期租用、土地转让、土地使用管理等内容: ·案例摘录和作者评注精彩生动 ·饶有趣味的史实、大量照片和插图引人入胜 ·经济学观点渗透全书 ·配套的教师手册解答所有疑难问题,使用方便 第五版章增加了有关知识产权和域名抢注的资料、第四章增加了有典型意义的新案例和禁止永久不得转让所有权的原则的新发展。 另有配套的教师手册归纳教学重点,解答疑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