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产罪基础理论研究(财产罪的法益及其展开)》(作者童伟华)从比较法的角度论证了财产罪法益的内容,以此为中心探讨了财产罪的对象、不法原因给付与财产罪、权利行使与财产罪等财产罪的若干基础理论问题,并在此基础上阐发了财产罪法益的解释机理。本书对德国、日本的相关立法、判例和学说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对我国财产罪立法、司法解释及各种学说观点进行了深入剖析,从刑民关系的视角提出了《财产罪基础理论研究(财产罪的法益及其展开)》的主张,深化了对财产罪基本范畴的认识。
由卢培伟主编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与侵犯财产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法律知识宣讲》丛书之一,具体内容是对我国刑法分则第四章所规定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第五章所规定的侵犯财产罪,以及与其相关的司法解释等内容进行宣讲和普及。
新中国刑法学在建国初期创建之后,虽然曾因政治运动出现过一段时间的停滞,但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复苏,并逐步走上繁荣发展的道路。尤其是晚近20年来,刑法学研究更是突飞猛进,成果迭出,成绩斐然,从而成为公认的我国法学领域为发达的主要学科之一。在新中国刑法学创建以来的50多年间,共出版著作近3000部,发表论文数万篇。面对如此丰硕的研究成果,总结其成就,反思其得失,从而为刑法学的进一步开拓发展提供导向,显得异常迫切。这就需要加强对数十年来刑法学研究成果的系统整理,将体现刑法学发展和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代表性研究成果,从发表在数以百计的报刊和文集上的浩如烟海的论文中精选出来,按照专题汇编成册,从而为今人的研究、学习提供了便利,也为后人保留了有代表性的研究资料。 以高铭暄、赵秉志教授为
本书共分五章,内容包括:财产罪中占有的理论解读;财产罪中占有的构造;财产罪中占有的认定;财产罪中占有的解释功能。
本书包括:盗窃罪;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为境外窃取、刺探险、收买、非法提供军事秘密罪等内容。
《侵犯财产犯罪知识问答》在写作过程中,参阅了许多相关的学术著作、文献,以及中国法院网、央视“今日说法”栏目等中的案例。由于本书是普法性质的读物,我们对涉及的相关内容没有一一作出明确注释,敬请著者谅解,并表示诚挚的感谢。 由于水平有限,本书难免有不妥之处,竭诚欢迎广大读者朋友批评指正,提出宝贵意见。
《财产罪比较研究》这本书,试图通过对东西方各主要国家有关财产罪的刑事立法、判例和学说的比较研究,为国内学者提供一方面的参考借鉴资料。比较研究固然是一种很好的介绍引进国外优秀研究成果的方法,但这需要作者有较好的学术修养、较高的外语水平和丰富的研究资料。 本书内容全面,条理清晰,结构合理,具有较高的科学性、系统性、理论性及实用性,可供广大相关人士参阅。
本书上篇为研究述评,包括诈骗罪研究概况、诈骗罪主要问题介绍、诈骗罪研究状况整体评论;下篇为代表性论文精选,包括了“对诈骗罪盗窃兼施的案件应如何认定”、“试谈诈骗罪”等内容。 本书分为上编研究述评和下编代表性论文精选,上编分为诈骗罪研究概况,诈骗罪主要问题介绍,诈骗罪研究状况整体评论。
本书从财产性质及财产控制关系人手,对新形势下财产犯罪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展开研究,厘清刑法理论中对财产犯罪认定的一些界限,以期对司法实践中财产犯罪的定罪量刑问题有所帮助。
本书的撰稿人由法院、检察院的一线法官、检察官组成,具有丰富的办案经验。本书对具有社会普遍性和代表性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案例进行提炼、总结,展示法官、检察官对相关案件的逻辑推理过程,呈现办案过程中的经验和智慧,运用法律经验帮助读者领会法律条文和法律精神,使本书既突出了实用性,有保持了较高的专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