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纵市场诈骗罪侵害三重客体,即投资者的合法 权益、证券市场的秩序、国家对证券市场的监管活动。实践中,应重点监控拥有资源优势的主体的市场操 纵行为。本罪由故意构成,但并非目的犯,我国可借鉴美国法中的以客观要素推定主观要件的判断方法以 及欧盟法所采用的“莫尔海伦规则”确定主观要素中的动机、认识、意志、目的等要素的内容及举证方法 。本罪的有效规制,关键在于建立完善的事前预防机制、健全的民事损害赔偿责任体系、较为严格的行政 处罚措施以及具有明确量刑标准的法定刑。
那些黑社会成员以及其他毒贩为了“清洗”其犯罪所得是怎样进行运作的?这部经过全面重新审阅和增补的新版《金融犯罪》,揭露和阐释了那些“洗钱者”最新采用的手段、所冒的风险、所套取的利润以及其最青睐的金融和法律途径。 读者因此得以深入到这些将大大小小走私收益重新注入合法经济之中的令人惊奇的国际“洗钱机”之奥秘当中。这个意义非常重大:今天,洗钱已经在世界金融流通领域中占据了重要的份额,并且使那些犯罪分子得以在其所有能够攫取收益之领域的实力更加稳固。 《金融犯罪》资料详实,面向所有那些,由于职业需要或者出于兴趣,希望了解这种全球化所带来的黑色一面的人士。洗钱,在某个领域,已经成为一种现代的“颤音”,因为洗钱的现实早已超越了人们的想象。
金融犯罪惩治规制的国际化,是20世纪末以来出现的客观现象,也是今后的发展趋势。本课题参照现有的惩治金融犯罪的国际性协议和惯例,提出金融犯罪惩治规制国际化的衡量标准。用该标准对照我国现有的立法和司法制度,找出差距,从而在惩治的方法技术、理论、配套的法律制度建设和参与国际合作的程度等方面,提出改进和完善的对策性建议:应立足我国国情,适应“规制国际化”趋势;应分阶段,有重点、有步骤地完善我国法律制度;同时应有选择、有步骤地参加一些国际组织,积极参与国际合作。
为探索金融检察工作,深化对金融刑法学的研究,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精神,积极促进金融和谐,2012年l2月15日,“全国金融刑法与金融检察研讨会”在著名的雾都重庆举行,此次研讨会由中国行为法学会和西南政法大学联合主办,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和重庆市人民检察院第五分院共同承办,来自中国行为法学会、人民检察院以及北京、天津、上海、广东、浙江、福建、四川、海南、江西、重庆等省市的高校和司法实务部门的专家学者共60余人参加会议。 中国行为法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原副校长李文燕教授,人民检察院申诉厅罗庆东副厅长,江西省人民检察院张国轩副检察长,重庆市人民榆察院第五分院戴仕俸检察长以及西南政法大学校长付子堂教授等应邀出席。研讨会开幕式由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执行院长唐力教授主持,李文燕副会长、付
《支付方式的演进对诈骗犯罪的影响研究》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研究视角上,从支付方式发展演变的角度审视、归纳诈骗犯罪相关立法规律。第二,研究方法上,突出理论研究与司法实践的紧密结合。第三,理论观点上,根据支付方式对诈骗犯罪的影响,在分析传统观点的基础上,提出并论证一些作者自己的观点。本书由秦新承著。
《经济刑法》作为我国本以经济犯罪与刑法为研究对象的论丛,重点研讨我国经济犯罪立法和司法实务的重大疑难争议问题,深入推进经济刑法一般理论之研究,并根据我国刑事法治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有选择地推介海外经济刑法的学术成果,介绍有关学说观点,以繁荣我国经济犯罪和刑法的理论与实践。 《经济刑法》第四辑汇集了19篇论文,分为四个主题,分别是经济犯罪基本理论问题研究、证券金融犯罪研究、新经济现象中的涉罪问题研究、洗钱犯罪和反腐败追诉机制研究,约27万字。这些论文大部分选自首届“中国经济犯罪基本理论问题”研讨会的交流论文。 本辑论文反映了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经济刑法重点学科的*研究视角和成果,并体现了以下研究特点: 证券金融犯罪研究,是经济刑法重点学科带头人顾肖荣研究员多年研究的领域;经济
证据是刑事诉讼的“灵魂”。《走私罪系列研究丛书:走私犯罪刑事证据研究》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走私犯罪证据的一般理论进行探讨,以走私犯罪形态为视角对走私犯罪的证据进行分类研究,构建了走私犯罪证据的基本理论框架。在走私犯罪证据的一般理论中,对走私犯罪证据的概念、特点、类型、调查收集及审查判断,从理论上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以走私行为方式作为分类标准,对各种具体走私行为中的证据问题结合司法实践进行探讨。《走私罪系列研究丛书:走私犯罪刑事证据研究》针对各种走私犯罪证据的特点,从证据收集、证据认定、证据规格等方面阐述作者的观点,对海关执法实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动作的社会,人们变得越来越实在和看得物质利益,众多的律师更是以追逐经济价值作为根本的目标。这不是谁的过错,只是客观世界的真实折射而已。为了写这本书,我也思量多时。如果要从价值尺度裁量,恐怕是得不偿失。然而,多年以来总想对积累和快要沉淀的种种认识与感想进行归纳,抑或是提升。
庞氏骗局是金字塔式骗局(传销)的鼻祖。 近100年来,它在 屡禁不止,并有愈演愈烈之势。 严行方著的这本《庞氏骗局(钓鱼还是钓愚)》系统介绍了庞氏骗局及其四大特点和三大类型,明确指出这是一种钓鱼和钓愚行为,并必然走向崩盘。 本书在深刻剖析庞氏骗局沉渣泛起原因的同时,重点揭露了它在我国的罪恶现状和表现形式,对读者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尤其适合身陷传销泥潭者及其亲友阅读参考。
人类已经进入崭新的21世纪,我国已正式加入WTO,这对走私犯罪侦查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缉私警察必须响应时代的呼唤,与时俱进,只争朝夕,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更加有效地开展反走私斗争。其中首要的一条是谙熟法律,精通业务,即熟练掌握,准确运用与走私犯罪侦查工作相关的法律规定和海关、公安业务知识。特别是处在海关缉私警察事业的初创阶段,打牢业务根基尤为重要。深圳海关走私犯罪侦查分局局长胡乃涛同志,长期从事公安工作,筹建缉私警察队伍,初期就狠抓业务基础建设,撰写了《走私犯罪侦查工作实务问答》组织汇编了《缉私警察执行法手册》在缉、私实践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这种远见和精神是难能可贵的。在走私犯罪侦查机关成立三周年前夕,《走私犯罪侦查实肋》一书在原《走私犯罪侦查工作实务问答》基础上改编并正式出版,
现代化的国家是法治国家。现代文明的社会是法治社会。中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之基本治国方略的确立及其贯彻,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至关重要。毋庸置疑,现代刑事法治在现代化法治国家中仍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而刑事法律学科也相应地为国家所重视,成为公认的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发展、繁荣为显著的主要法学学科领域之一,并被首批纳入建设国家重点研究基地之规划。在新世纪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刑事法学需要进一步发展与完善,以更为充分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刑法典分则实用丛书》是在中国人民公大学出社出版的《新刑法典分则实用丛书》的基础上候船订面来。由国家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家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的*重点学科刑法学科的部分师生与人民法院 、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解放军军事法院等单位部
商业领域犯罪是我国近年来多发的一类犯罪,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严重障碍。本书对商业领域各种犯罪活动特征、成因、表现形式、如何认定进行了深入细致地研究。本书有理论有案例。既通俗易懂,又体现了作者的学术品位。对读者了解、防范商业领域各种犯罪活动有一定帮助。
顾雏军、罗忠福、周正毅、张荣坤……这些曾经所谓的商界明星、富豪、成功者,当揭开其光辉的表面,赫然显露的却是欲望和沦陷。本书讲述了20个富豪一步一步走向灭亡之路的全过程,耍手段,玩资本,行贿赂,虽故事各异,命运却相同,即触犯最基本的道德底线,沦为阶下囚。这些精彩的人物纪实故事同时也向读者传递:财富不应当是生命的目的,它只是生活的工具而已,若为了财富而失掉荣誉和良知,那就丢掉了一切。
《当代经济刑法研究丛书:支付方式的演进对诈骗犯罪的影响研究》紧紧围绕司法实践,从已决判例或实际发生的案件中提出问题;以判例对比的方式分析问题;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解决实践问题的方案。其次,根据通说理论查找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如根据某诈骗犯罪司法解释的规定,可以得出无论金融诈骗的数额或次数多少,行为都可以不是犯罪这一明显违背刑法理论的结论。再次,在理论指导的基础上,提出符合立法规律、契合实践需要的立法、司法完善建议。如根据通说认可的金融诈骗犯罪的主要法益以及该法益的特性,提出将金融诈骗罪立法模式由数额犯调整为行为犯的观点。
王崇青编著的《全流通时代的证券犯罪问题研究》以我国证券市场步入全流通时代为背景,撷取了司法实践中频繁发生而又极具理论价值的若干证券犯罪问题作为研究切入点。《全流通时代的证券犯罪问题研究》研究始终站在刑法谦抑原则、行为无价值及形式解释和实质解释相统一的立场,阐释证券犯罪的概念、类型、法益和被害人,剖析证券犯罪行政认定与刑事认定的关系和衔接。主张以因果关系推定规则认定证券犯罪的因果关系。运用部分犯罪共同说,提出共同犯罪罪名确定规则,讨论各类证券犯罪的从犯形态及转化为共同正犯的情形,主张从物理的因果性和心理的因果性入手区分不可罚的中立帮助和可罚的帮助行为。在罪刑法定原则框架内,探讨兜底条款的刑法解释。
《全流通时代的证券犯罪问题研究》以我国证券市场步入全流通时代为背景,撷取了司法实践中频繁发生而又极具理论价值的若干证券犯罪问题作为研究切入点。《全流通时代的证券犯罪问题研究》研究始终站在刑法谦抑原则、行为无价值及形式解释和实质解释相统一的立场,阐释证券犯罪的概念、类型、法益和被害人,剖析证券犯罪行政认定与刑事认定的关系和衔接。主张以因果关系推定规则认定证券犯罪的因果关系。运用部分犯罪共同说,提出共同犯罪罪名确定规则,讨论各类证券犯罪的从犯形态及转化为共同正犯的情形,主张从物理的因果性和心理的因果性入手区分不可罚的中立帮助和可罚的帮助行为。在罪刑法定原则框架内,探讨兜底条款的刑法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