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立足于司法实务,综合法律适用、事实认定和证据审查三个维度,分章阐述走私犯罪客观方面和主观方面。 第二、第三、第四章对犯罪客观方面进行了研究,分别为 走私犯罪对象及其数额的认定 通关走私 绕关走私 。各个具体走私罪名区别在于犯罪对象,通过专设 走私犯罪对象及其数额的认定 一章,一方面从整体上论证走私犯罪对象的内涵、类型以及不同对象的竞合关系,另一方面也分析不同走私对象及其数额各自的认定思路。而通关走私和绕关走私是司法实践中两种基本走私方式,二者在走私手法、案件特征、证据结构、事实认定思路、常见疑难问题等方面都有各自特征。区分以上两种走私方式并进行分别研究,更贴近司法实务。在具体分析时,既探讨二者个性问题,如通关走私中常见的单位犯罪、绕关走私中疑难的财物处置;也探讨共性问题
本书的突出特色在于结合交易网络化的时代背景,为经济刑法的法益、义务犯、主观方面、共同犯罪以及解释论等方面的理论变革提出了富有启发性与可行性的见解。 基于法益二元论,将超个人法益划分为溯源性超个人法益和独立性超个人法益,构建 溯源性 独立性 的经济刑法二元 双环 法益结构,并对两类法益的具体判断加以阐释,对其解释规制和立法批判功能加以论证。占有仍须以事实的、物理上的对虚拟财产存在控制、支配为前提,若没有事实上的相关因素,行为人对虚拟财产不存在占有,或者不发生占有移转。明确不同类型网络服务提供者的刑事责任和归责路径。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不仅仅是配合的消极义务,亦涉及特定情形下主动进行风险审查的积极义务。 在网络犯罪的主观方面,对 主观目的标准的引入 明知的判断 等命题提出了独特
本书是一本金融犯罪刑法学著作,从金融市场的特征及对金融犯罪的刑法惩治角度出发,运用刑法基本原理与概念,以专题研究的形式对金融市场上的犯罪行为进行了全方位、多层面的研究,成果共分十七个专题,具体包括:金融犯罪的概念及分类依据,我国金融犯罪的成因及对策,我国金融犯罪刑事立法轨迹,金融犯罪刑事立法模式和刑事立法完善,共同金融犯罪和单位金融犯罪研究,金融犯罪的数额认定,金融犯罪的法定刑设置研究,危害货币管理制度犯罪研究,危害金融机构设立管理制度犯罪研究,危害金融机构存贷管理制度犯罪研究,危害客户、公众资金管理制度犯罪研究,危害金融票证、有价证券管理制度犯罪研究,危害证券、期货管理制度犯罪研究,危害外汇管理制度犯罪研究,洗钱犯罪研究,金融诈骗犯罪研究和互联网金融犯罪研究。
本书是法国经济刑法学的重量级经典教科书,主要面向经济法学生(硕土、博士),也面向相关从业人员(律师、法官、会计师、审计师、商业公司的股东和董事)。本书自出版以来深受高校教师、法科学生和法律实践工作从业者的高度认可,对构建法国经济刑法的内容体系和基础理论发挥了重要作用,先后总共已出版11版次,每次修订都紧密结合立法改革和司法判例发展的新近情况,回应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学术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长盛不衰。 《法国经济刑法》虽定位为教科书,但并未局限于具体法律条文的梳理和注释,而是从法律史、刑法哲学的高度,对经济刑法的基础理论展开讨论,综合多种立法渊源和判例解释,对 经济刑法 这一高密度主题进行了综合概述。 首先,本书作者作为法国经济刑法发展的见证者和亲历者,通过详实的史料整理、
陈浩然编著的《反洗钱法律文献比较与解析》分析了全球范围内与洗钱问题有关的刑事犯罪、有组织犯罪集团、恐怖主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等问题,从国际公约和国内法的发展、演变分析反洗钱行动的变化与国际社会应对大规模犯罪问题的政策原则的演进,比较、分析联合国反洗钱法律文献的法治原则、创新原则和国际法规范原则,比较分析欧盟各项反洗钱指令的制度原则,分析欧洲国家按照指令反洗钱获得的重大成效,从中总结经验教训,重点分析FATF反洗钱建议的技术要素和操作技术,比照各国和我国反洗钱法律制度与之存在的差距,为完善我国的反洗钱行动的可操作性提供依据。
操纵市场诈骗罪侵害三重客体,即投资者的合法 权益、证券市场的秩序、国家对证券市场的监管活动。实践中,应重点监控拥有资源优势的主体的市场操 纵行为。本罪由故意构成,但并非目的犯,我国可借鉴美国法中的以客观要素推定主观要件的判断方法以 及欧盟法所采用的“莫尔海伦规则”确定主观要素中的动机、认识、意志、目的等要素的内容及举证方法 。本罪的有效规制,关键在于建立完善的事前预防机制、健全的民事损害赔偿责任体系、较为严格的行政 处罚措施以及具有明确量刑标准的法定刑。
《刑法罪名系列》丛书是《中国刑事法制建设丛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本丛书将刑法分则中的罪名按照“概念与罪名渊源”、“犯罪构成要件”、“立案追诉标准适用指南”、“司法认定实务指南”、“刑事责任”五个部分加以系统阐述。 本书为其中之一的《金融诈骗罪立案追诉标准与司法认定实务》分册,书中介绍了:金融诈骗罪的共性问题、金融凭证诈骗罪等内容。
面对白领犯罪、企业家犯罪不断增长的趋势,为了使经济刑法充分发挥其保护刑法公正与促进市场增长的作用,刑事制裁介入经济违法行为应当设置好介入的广度与深度。我国经济刑事制裁制度离应然的理想状态还有差距,本书从办案法官视角,提出我国经济违法行为刑事制裁介入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路径选择,将空泛的“适度论”落实到立法与司法实践中去。无论大企业家还是一般白领精英,为防范经济犯罪的刑法风险,都值得一读。
本书以我国已经公开审理的案件为基准,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与归纳统计,辨识不法公职人员转移非法所得的途径与上游经济犯罪类型之间的关联关系,研究资金转移过程中的关键路线与关键步骤,探究影响公职人员上游经济犯罪的因素以及转移不法所得的影响因素。
本书一共分为四个栏目。个栏目是“经济犯罪调研报告及审判实践”,共有6篇文章,其中,重点选取了反映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近两年经济犯罪审判实践的凡篇论文。第二个栏目是“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研究”,它是上海社科院法学所顾肖荣研究员主持的国家社科重大项目“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阶段性成果的反映,一共收录了7篇文章。第三个栏目是“《刑法修正案(八)》的理解与适用”,一共收录了6篇文章。第四个栏目是“经济刑法专论”。本栏目是《经济刑法》的传统栏目,本期共收录了18篇文章,内容涉及经济刑法的方方面面,既有经济刑法基本理论的研究,又有司法实践中的经验总结,同时还有对国外经济犯罪立法和司法的研究及借鉴,涉猎广泛,内容丰富,是经济刑法近一年来研究成果的*展示。相信对经济刑法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从中得到有益的启
经济犯罪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副产品,是人类智力滥用的邪恶之花,也是现代经济生活多重奏中特别不和谐的杂音。经济犯罪是多种因素的结果,这就需要通过多维方式对之进行防控的原因。对于宋远升、谢杰所著的《经济犯罪对策论(高等院校法学教育系列教材)》研究对象而言,既择取比较热门或者典型的经济犯罪类型进行研究,又兼顾了比较传统的经济犯罪进行探讨。在研究方法上,既采取多维视角进行研究,又采取了多层次的研究方式;既采取刑法的研究方法,运用刑事法律对策对经济犯罪进行防控,也采取了犯罪学的实证的基础研究方法,通过诸多方式对经济犯罪进行治理;既从立法方面对经济犯罪进行研究,又从司法方面对经济犯罪进行考察;既参酌国外、域外相关立法、司法经验,又结合现实关注本土化的中国路径。《经济犯罪对策论(高等院校法
《经济刑法》第九期又与读者见面了! 本期以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所主持或参与的研究课题为依托,组织了三个专题研讨,分别为“经济刑法基础理论问题研究”、“走私犯罪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和“贪污贿赂犯罪研究”;另外,作为《经济刑法》的一个传统栏目“经济刑法专论”,本期也精心组织了20篇论文,对刑法中的新罪名或热点罪名进行了研究。
由辽宁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中国刑事警察学院、辽宁省合同法研究会联袂发起,共同主办的第二届《辽海讲坛·法律论坛》,共征集论文85篇,经评选入书的有51篇。 为了配合中国人民银行和公安部开展“天网2011”活动,打击银行卡犯罪活动,论坛活动组织者将主题扩展为“金融风险管理与犯罪对策研究”,囊括了金融领域中的全部犯罪问题。 入选的51篇论文,有的论者以经济学为视角,对权力、职务金融领域犯罪的成本与收益分析,提出了增强打击金融犯罪严厉程度和频率,增加犯罪成本,降低犯罪收益及减少犯罪和预防犯罪的论述;有的论者对制售、地下钱庄、股票市场内幕交易犯罪及对策提出有创见性的立法建议;有的论者对盗窃持卡人信息、伪造*、集资诈骗、贷款诈骗、保险诈骗的特点、成因、防控对策进行了充分论证,提出了尽快全面立法,
《全流通时代的证券犯罪问题研究》以我国证券市场步入全流通时代为背景,撷取了司法实践中频繁发生而又极具理论价值的若干证券犯罪问题作为研究切入点。《全流通时代的证券犯罪问题研究》研究始终站在刑法谦抑原则、行为无价值及形式解释和实质解释相统一的立场,阐释证券犯罪的概念、类型、法益和被害人,剖析证券犯罪行政认定与刑事认定的关系和衔接。主张以因果关系推定规则认定证券犯罪的因果关系。运用部分犯罪共同说,提出共同犯罪罪名确定规则,讨论各类证券犯罪的从犯形态及转化为共同正犯的情形,主张从物理的因果性和心理的因果性入手区分不可罚的中立帮助和可罚的帮助行为。在罪刑法定原则框架内,探讨兜底条款的刑法解释。
《刑法罪名系列》丛书是《中国刑事法制建设丛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本丛书将刑法分则中的罪名按照“概念与罪名渊源”、“犯罪构成要件”、“立案追诉标准适用指南”、“司法认定实务指南”、“刑事责任”五个部分加以系统阐述。 本书为其中之一的《妨害对公司企业的管理秩序罪立案追诉标准与司法认定实务》分册,书中介绍了:虚报注册资本罪、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等内容。
本书的内容可分为总论和分论两部分。总论部分的专题是金融犯罪中一些普遍性、共同性的法律问题;分论部分的专题是金融犯罪中大多数个罪的构成和认定上的法律问题。在研究方法上,本书侧重于金融犯罪中的疑难问题。紧密结合司法实践;运用刑法的基本原理,提出解决对策;对于理论上的争议较大的问题予以归纳、剖析,并提出自己独立的见解。 本书具有“专、深、新、难”的特点,是一本既有实践意义,又有理论深度的著作。可供广大法学理论工作者、司法实务工作者以及金融部门的工作人员参阅,也可作为金融和法律专业院校师生的教学参考书。
陈晖所著的《走私犯罪论(第2版)》是一本真正意义上研究走私犯罪的书,其中运用经济学成本收益的比较分析公式,为预测未来走私犯罪的犯罪趋势提供了参考方法;对走私犯罪特殊形态特别足对既遂未遂标准的次完整概括,开启了走私犯罪未完成形态的热烈讨论;对走私犯罪司法解释的学理解读,较准确地把握了走私犯罪的特征,为司法实践提供了参考,等等。和初版相比,《走私犯罪论(第2版)》根据走私犯罪立法和司法上的重要变化,在章节上做了补充。对各章相关内容进行了修改,增加了如下亮点:一是完善了对走私犯罪的研究方向,对司法实践有重要的参考意义;二是开展了对走私犯罪的实证研究,充实了对走私犯罪的理论研究;三是对走私犯罪死刑存废进行了理性思考,发出了不同的声音。
我国金融业的迅速发展和金融信息化的不断深入,使得金融活动不仅瞬间完成,而且金融交易数量持续增长,金融机构每天都会有数以亿计的海量交易发生。要在海量金融交易中识别匿藏于其中的可疑交易,仅仅依赖人工识别是比较困难的。加之,可疑金融交易识别不仅涉及领域知识、客户背景知识及客户行为模式,还与不断变化的洗钱方式和途径密切相关。由于洗钱活动越来越专业化,特别是现代金融体系越来越复杂,金融产品创新层出不穷,给可疑金融交易识别带来极大的挑战。此外,能否有效识别已经发生的可疑金融交易,还取决于所采用的识别方法、技术和手段的有效性。《反洗钱中的可疑金融交易识别》是由张成虎教授及其博士研究生与西安交通大学金融商务智能与反洗钱研究中心近年来对基于数据挖掘技术与方法的可疑金融交易识别研究与应用的
随着我国证券、期货市场的不断发展与完善,证券期货犯罪不断出现些新情况、新问题,证券期货犯罪案件经常会出现刑法适用上的障碍、困惑及难题。如何准确认定证券期货犯罪案件,如何完善证券期货犯罪立法与司法解释,刑法理论界与实务界存在较大的争议。刘宪权、谢杰编著的《证券期货犯罪刑法理论与实务》从刑法原理出发,结合证券、期货市场特点与金融理论,不仅对与证券期货犯罪定罪量刑有关的基本问题作了全面且深入的探讨和分析,而且就我国刑法规定的内幕交易犯罪、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犯罪、操纵证券、期货市场犯罪等在刑法理论与司法实务中出现的全新问题、热点问题、难点问题、重点问题提出对策,以期对深度解析、公正惩治、有效预防证券期货犯罪的理论探索与法律实践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