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侦查学(第2版)》是刑事侦查综合型理论著作。全书由导论、刑事技术、侦查措施和侦查方法四部分组成,共二十五章。作者在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广泛吸收了当代刑事侦查学的新成果,对刑事侦查的基本理论和重大实践问题作了全面、系统、深入的论述。本书内容丰富,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知识性和实用性,适合于刑事侦查学教学、科研工作者,侦查人员及其他司法实际工作者,在校大学生和自学法学的人阅读。
恩里科 菲利(Enrico Ferri,1856-1929)是意大利著名的犯罪学家。他与龙勃罗梭、加罗法洛(Baron Raffaele Garofalo)被誉为 犯罪学三圣 ,是刑事社会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菲利的主要著作《刑事实证学派》以实证主义哲学为基础,坚持犯罪现象的决定论,不承认古典学派信奉的 自由意志论 ,基于有效的社会防卫目的,致力于 对罪犯的犯罪行为和社会两方面 的研究。菲利在 犯罪社会学 这一概念下,将刑事科学组合成一个体系,对犯罪问题进行了广泛的探讨,构建了自己的犯罪学思想体系。 《实证派犯罪学》一书汇集了恩里科 菲利于1901年4月22日、23日和24日在意大利那不勒斯大学三次讲演的讲稿。虽只有短短四万余字,却是菲利刑法学说和犯罪学理论的高度浓缩。
本书以刑事案件现场勘查定位为起点,梳理了犯罪现场勘查的发展,并针对主要法治国家的刑事案件现场勘查规则进行研究,对当前中国犯罪现场勘查的各个程序环节进行讨论,并选择了几类重要的犯罪现场进行勘查分析。本书对犯罪现场勘查的主要原理进行阐述,结合现场勘查学界和实践部门遇到的现实障碍进行分析。
《你不知道的刑侦内幕:一线警察讲段子》是由资深警察何斌经过五年采访,根据一线警察口述资料,加工整理而成的一部刑侦纪实故事集,书中精选了四十多个真实的经典案件,包括杀人案、抢劫案、诈骗案、盗窃案等不同案件类型,将凶杀、绑架、奸情等犯罪元素一网打尽。
《公安机关刑事案件审核制度实证研究:以侦查权力的控制为视角》主要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借助其他社会科学的相关理论,从规范与经验两个层面对公安机关刑事案件审核制度的实践运作、发展状况进行考察分析,在此基础上,以案件审核制度为重点,探讨侦查权的内部控制机制的改革与完善,并提出了具体的完善路径,包括建立统一的案件审核制度、扩大案件审核的范围、进一步强化法制部门的审核权、改革现行审核程序、方式、完善现行审核责任机制等。作者指出,在当下的中国语境,侦查权力控制的科层制模式是一种相对合适可行的模式,在追求侦查权控制的司法模式并努力实现该模式所的前提条件、继续完善检察机关侦查监督制度的同时,可以案件审核制度为重点,通过加强侦查权的内部制约,来进一步强化对侦查权的控制,从而寻找到推进侦查法治
《**滥用与治理实证研究:以云南省为视角》依托云南省禁毒委员会办公室和云南省禁毒教育培训科研基地相关项目,从公安学、法学、医学等领域逐渐向社会学、教育学、社会工作等领域拓展,逐渐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禁毒学。 《**滥用与治理实证研究:以云南省为视角》运用多学科视角、交叉学科的研究思路,采取文献研究、比较研究、定性与定量研究等方法,展开了**滥用的原因和治理的研究,用实证研究的方法探寻**滥用的规律和特点,以及治理的对策建议,进一步丰富了相关研究的一手资料,拓展了禁毒研究的视野和领域。
环境资源犯罪范围较广,罪名较多。本书*章围绕环境资源犯罪所有罪名,针对其中涉及的共性问题进行概述;第二章至第四章围绕环境污染犯罪的基本问题、矿产资源犯罪的共性问题和非法采砂犯罪的特殊问题三个专题进行阐释,即主要研究环境污染犯罪和破坏矿产资源犯罪。
犯罪标记行为是案犯在犯罪过程中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传统上,对犯罪标记行为,我国司法工作人员欠缺自觉的识别意识和分析知识。本书以犯罪标记行为为研究重点,全面阐述了犯罪标记行为的内涵和特征、犯罪标记行为的具体类型、犯罪标记行为与相关犯罪行为的区别以及犯罪标记行为的侦查作用。此外,本书还从证据法学角度,全面、系统地研究了犯罪行为分析的证据价值、行为证据分析意见的证据资格、展示性证据与行为证据分析、隐蔽性证据规则与行为证据分析、刑事证明标准与行为证据分析等一系列新问题。本书拓展了侦查学和证据法学的研究范围,丰富了侦查学和证据法学的理论内容,有助于司法工作人员准确认定案件事实,有效防范冤假错案。
我社曾经出版了《专利申请文件撰写指导丛书》,内含《专利申请文件的撰写与审查要点》《发明与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文件撰写案例剖析》《机械领域专利申请文件的撰写与审查》《医药及卫生领域发明专利申请文件的撰写与审查》《化学领域发明专利申请的文件撰写与审查》等,是分别比较系统地介绍了专利申请的文件撰写,并结合一些案例给予解读说明,对提高审查质量和效率起到了指导规范的作用,但美中不足的是,这套丛书中引用的一些案例不够全面和代表性。在实践中,常有读者,如专利申请人、代理人常常遇到与申请文件撰写、答复审查意见的问题,希望能够出版带有案例剖析的指导书籍。
本书从刑事程序法治的时代大背景出发,从应然的角度研究侦查权及其制衡机制的理论维度,提出了侦查权制衡框架下的权能均衡、权力谦抑和权利积极的原则。继而,作者从法律文化视角切入,深入透视中国侦查权制衡机制的变迁,实证研究了中国刑事侦查权在实践中的种种失范异化问题,剖析了侦查权在当下的失衡窘境。本书选择美国、法国和荷兰三国的典型案例为主要分析对象,对比研究了侦查权制衡机制和程序设置。本书还将侦查权异化场域中的司法鉴定问题纳入研究视野,在此基础上,对中国侦查体制改革提出了侦查权制衡机制建构的建议。
倪铁编著的《中国侦查体制演进研究--基于现代诉讼法治的视角》分为上、下两编总计十九章,分别从“侦查”语词演进研究、中国传统侦查体制演进研究以及中国现代侦查体制演进研究这三方面内容展开探讨。本书具体篇章安排包括“侦查”语词演进、中国传统侦查体制运作准则、中国侦查体制的初创、中国侦查职官体制演进、中国侦查管辖体制演进、侦查启动体制演进、侦查启动领域中报案体制演进、侦查启动领域中自首体制演进、中国侦查技术体制演进研究等。
本书旨在通过描述犯罪嫌疑人指掌纹、足迹、面貌、血迹、口音、DNA、虹膜等特征信息概念,建立包括基本特征、生物特征、生活特征、病理特征、环境特征等特征种类的个体识别特征集,并从特征集中挖掘可能存在的交叉关系以及更丰富的人员特征信息,同时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在刑事侦查中的应用实践,实现从物证到人员特征因素信息?再到还原出嫌疑人的分析研判的过程,达到对物证信息的深度挖掘应用。基于此,充分利用多种个体特征的综合效用信息实现对犯罪嫌疑人精细刻画和精准识别,在明确案件性质、确定侦查方向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为公安机关侦查实践提供科学利器。
夏尼、汤普森编著的《犯罪制图案例分析--实践与研究》通过提供真实案例、实际问题解决方案以及用于智能警务和犯罪预防的*技术对犯罪制图近年来的发展和应用进行了全面的展示。虽然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版发行了一些以犯罪制图为主题的著作和书籍,并且这些书籍对目前应用于犯罪制图方面的技术、方法已经进行了很好的阐述,但本书的目的在于通过总结犯罪制图在各国应用的现状进一步对现有的成果进行补充。
破案时,有哪些观察技巧?哪些因素会影响大脑的感官方式? 毛发、衣物、粉末、手印、足迹、笔迹、泥土、玻璃、DNA、血液 这些物品通通会 说话 ,它们会告诉你什么样的秘密? 《科学探案:破案技术》分毛发探案、衣物探案、粉末探案、足迹探案、血迹探案、DNA探案等17讲,介绍名词术语、科学原理、案例应用,启发中小学生思考并动手体验,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法律意识、权利意识、责任意识等核心公民意识,促进公民素养和科学素养的养成,促使学生及其家长关注自身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增强社会责任感。 全书图文并茂,文字简洁生动,注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想象力,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推理、判断能力。
我国侦查学研究历经了从初级到高级以及从零散到体系化的发展过程,尽管与其他相对成熟的学科相比还有距离,侦查理论对侦查实践的指导还不够理想,系统化的侦查学理论体系还尚未完成,但作为一门独立的法学学科已经被认同与确认。①苏联学者拉·别尔金也认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刑事侦查学是一门科学……”②随之而来的问题是,面对现代社会尤其是高科技下的流动社会,如何建立具有现代性、时代性和创新性的侦查学也就成为侦查学理论需要研究的问题之一。然而,侦查学的研究尤其是侦查基础理论的研究不仅需要接受现代社会供给的尖端性科技成果,还需要吸收侦查实践中的经验智慧,更需要探索支持其作为独立学科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王传道教授在年近八旬之际推出了《侦查学理论探索:王传道论文选编》则为上述三者的推进与发展
本书在对犯罪故意的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追溯了犯罪故意的古今流变,对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刑法的中的犯罪故意理论进行了考察,并阐述了犯罪故意的归责基础和规范构造,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职务犯罪侦查讯问原理与技巧/侦查原理与询问实务丛书》在收集整理职务犯罪侦查讯问实践办案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参考和吸收外的新研究成果,对职务犯罪侦查讯问领域内诸多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索,重点研究了新刑事诉讼法实施以来职务犯罪侦查讯问中的问题、职务犯罪侦查讯问的要求、犯罪嫌疑人供述的理论模型、职务犯罪侦查讯问的构成环节和操作流程、职务犯罪侦查讯问中的情绪控制原理、认知控制原理、供述引导和侦查汛问中的活题管理等理论和实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