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小全书(第三版)》为最新修订版。继第二版出版后,最高院又发布了一些重要的司法解释,如新近颁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合同法通则司法解释,所以民法小全书全书也予以了相应修订,更新了相关文件内容,以符合读者对最新司法解释的查询需要。同时有一些法律文件已经被废除,第三版中也作了删除处理。该书延续一贯的编写风格,文件的选取凝练实用。该书具体特色如下: 《民法小全书(第三版)》为汇编作品,根据作者多年教学、律师实务经验及对国家法考的深入理解,结合最新颁布的民法典内容,将学习、律师实务和法考中最重要、常用的法律、司法解释、重要文件等,按照 三横七纵 的思路架构进行精心编排,以符合读者对民法法条学习、实务和考试中使用的要求。《民法小全书(第三版)》力争做到精炼、实用、准确、便捷,成为法律人案头常
《民法典请求权基础手册:进阶》由请求权基础方法指引、《民法典》规范标示、《民法典》重点司法解释(15件)规范标示、附录四大模块组成。 第一,请求权基础方法指引部分,内容为《请求权基础方法的适用模式》及《请求权基础与民法规范类型》。 第二,《民法典》规范标示部分,条文序号统一由汉字数字改为阿拉伯数字,条下各款以反白序号(?????)标示。规范划分至最小单元(一个条文可能涉及数项规范),分别标注其条旨、规范类别、关联条文/对比条文、攻防结构(部分)、检视程式(部分):依请求权基础方法,细化区分以下18类规范(主要、不完全主要、辅助、外部、宣导、原则、裁判指引、提示参引、类推参引、抗辩、反抗辩、再抗辩、否认、抗辩排除、否认排除、主要/辅助、主要/抗辩、辅助/抗辩);就《民法典》条文,标注其相关的法
民法典塑造民法文化,努力培养依法积极理性为权利而斗争的人。本书从自由全面发展的人、关爱特殊群体、具体的形象的人、生命尊严、民法典的大道初心五个章节讲解不同人的民法故事,例举了63个案例,努力 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 。民法典所培养的是大写的、完整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人,这也是在培育良好的公民素养。 民法典的人法品格和民法典中的法治思维是作者做民法典普法宣传工作的两条主线,《民法典中的人》是作者对民法典普法宣传工作的阶段性总结,是对广义法律实践观的研究尝试。本书也是在坚持近代民法和现代民法上经典人像的基础上,对人的形象的再描画、再补绘,展现二十一世纪我国民法典中自由全面发展的 人 的形象。
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尤其是国家在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面临着突出的问题和矛盾,传统的管理模式和思路都需要进行改变;另一方面,由于劳动者的素质等提高,他们越来越关注自己的合法权益是否被侵犯,越来越多的走向法律的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一定程度上劳资纠纷和矛盾也在加大。 《劳动争议与工伤纠纷实务指南》选取劳动争议纠纷中的60个典型问题,以案例形式呈现,对每个问题进行精确的分析,既有理论根据、法律依据,又有具体的裁判观点,并以点带线再成面,对理论界、实务界都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随着知识产权被广泛视为经济发展的关键构成,那些被斥为知识产权成果的窃取者也被指控破坏工业创新、艺术创造力以及信息本身的可获得性。这些主张是否正当?《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是否迎来了一个更好的崭新时代?克里斯托弗 梅和苏珊 K.塞尔回溯了围绕知识创造财产的社会冲突和政治图谋的历史。 从希腊诗歌中的古代商业,到当今关于网络盗版以及最贫穷国家艾滋病相关药物供应的争议,梅和塞尔将知识产权法视为一个持续历程,特定的权利和义务概念循着这一历程得以制度化;每一次问题的解决都会引发新的争端、政策转变以及更新的争端。以这一历程为背景,他们进一步检思后TRIPs时代。他们对技术进步、法律革新以及关于知识生产特征之哲学证成的考述表明,知识产权法的未来将如同过去一样充满争议。
我们每天都在产生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被无期限地存储下来,而且我们关联和分析这些数据的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升。曾经被我们视为隐私的事物,现在在新技术面前,可能变得公开、可见且有价值。这就是信息不对称的一个方面,它塑造了我们的隐私和自主权:我们不知道当下的算法、技术、硬件和数据库能够对我们的数据做什么。从无关紧要的事到有意义的事,从日常生活的琐事到可能影响我们的税金、保险费、贷款、自由出行等重大事件,这一切都在不断地向前演变和进步。 我们中的许多人在不对称的关系中必须作出妥协,无法得到我们希望得到的控制或同意。然而,在21世纪的日常生活中,在我们面对这些情况时,仍有办法开辟出抵抗、反驳和自主的空间。 混淆就是弱者的武器。
拙著民法研究系列丛书包括《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八册)、《民法思维:请求权基础理论体系》、《民法概要》、《民法总则》、《债法原理》、《不当得利》、《侵权行为》及《民法物权》,自2004年起曾在大陆发行简体字版,兹再配合法律发展增补资料,刊行新版,谨对读者的鼓励和支持,表示诚挚的谢意。 《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的写作期间长达二十年,旨在论述1945年以来台湾民法实务及理论的演变,并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促进台湾民法的发展。《民法思维:请求权基础理论体系》乃在建构请求权基础体系,作为学习、研究民法,处理案例的思考及论证方法。其他各书系运用法释义学、案例研究及比较法阐述民法各编(尤其是总则、债权及物权)的基本原理、体系构造及解释适用的问题。现行台湾民法系于1929年制定于大陆,自1945年起适用于台
公民对自己的个人信息,享有财产权吗?网络平台利用我们的个人信息攫取商业利益,为何我们自己却不能从中获得任何收益?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确立个人信息的人格权属性后,这些问题成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亟需回应的现实问题。 国内实务界和学术界从竞争性权益、用益权、数据资产权、权利束、数据服务合同利益等视角提出数据财产权建构的可能性方案,这些解决方案在本质上承认了一种制度发展趋势:技术革命正在逐步消融传统的所有权概念,数据无法被排他性地占有,注册、付费、订阅等产业服务模式推翻了数据所有权的实践基石。那么,在新时代,我们又当如何面对这种 所有权终结 的趋势呢? 本书在企业数据权益和个人数据权益的博弈中,选择了从数字时代的个人财产权切入,审视其概念危机和内容异化。相较于直接提供所有权补
《不当得利(第二版)》是在2009年版基础上的修订版,从属于王泽鉴教授民法研究系列。王泽鉴教授结合近几年台湾地区法规新的修正情况,纳入*近实务案例,补充新的文献重新检视争议问题,强化说理论证,对不当得利有较为深入透彻的理解。 不当得利作为民法领域一个重要理论问题,被单列为一本专著,足见其重要性。在当前的民法判例中,与不当得利相关的问题非常繁杂,其涉及面相当广,产生的法律后果和影响也很大。本书作者旨在整理分析判例学说,建构不当得利法的理论体系。 《不当得利(第二版)》是王泽鉴教授继2014年修订《民法总则》之后,对民法研究系列丛书的又一次系统性修订。
本书是 中国好书 《民法典与日常生活》的进阶版,将典型案例与法律热点相互印证,使生活解读与学术品味兼容并蓄。精心选取各地各级法院依据《民法典》审理的45个 案 或典型案例,进行不失学术品味的生活化解读,比如人脸识别案、江歌案、录像遗嘱首案等。同时,对《民法典》实施过程中的39个热点、焦点问题进行法理分析,比如老旧小区电梯加装问题、受到性骚扰如何维权、高空抛物致害中物业公司承担何种责任等。通过对这些案例和热点的解读与评析,旨在为读者提供更为 沉浸式 体验的机会,以便切实地观察法律人对法律问题的分析过程,直观地感受《民法典》所宣示的公平正义的实现过程,并向大众倡议 生活在民法典 中。
本书是一本系统向法科学生介绍讲解民法学学习方法的著作,全书以学习民法的重要意义、民法的体系、民法与其他部门法的关系、学习民法的必要准备等为基础,详细介绍了民法学习与文献综述、民法案例分析的方法、民法的学习方法、民法论文的撰写方法等问题,对于重要的民法学人、民法名著、民法文献等亦有所介绍。
本书解决专利损害赔偿额度低这一世界性难题为出发点,着眼于厘清规范的损害赔偿概念,为日本《专利法》第102条构建一套符合立法本意的解释论体系。第1部分从四个维度展开论述:文理论从文义视角描绘第102条的制度本相;系谱论从时空视角梳理第102条的制度轨迹;制度论从比较法视角吸收了德国、美国的制度精华;解释论从整合性视角擘画了一幅应然的制度图景。该部分在学理与实务的双重考量之下,为专利损害赔偿制度的理想模型建构提供了方法论启示。第2分部介绍了作者在1998年日本《专利法》修订中提出的立法建议被采纳的情况。同时,作者还就21世纪初期日本专利损害赔偿实践中的前沿问题和理论上的崭新课题进行了补充论证,并提出了具有内在一致性的建议。
《寻找新民法》内容:民法到了世纪之交,再度掀起了法典化与去法典化的争辩。荷兰民法典与俄罗斯民法典,一西一东,代表着资本主义西方社会和后社会主义东方社会两个新民法典的样板。中国海峡两岸刚好也兴起了重修/制定民法典的热潮。如果不能从比较宏观的角度,回顾整理以德国五编制民法典为典范的21世纪民法发展经验,并尝试在此基础上加入新世纪的一些明显变化,包含越来越居于主导地位的知识产业所凸显的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公法与私法相互工具化的管制革新浪潮、契约关系在许多方面的实质化,以及资信社会来临对交易成本所起的革命性变化等,将很难掌握修立民法典的方法和取向。《寻找新民法》共分三个单元:两岸民事立法、公私法的衔接与民法的新思路,可以视为作者对两岸民法学界提出的寻找新民法典范的邀约。
数字财产权利逐渐成为当代私法领域最为重要的议题之一。区块链数字资产何以成为财产权利?数据权益的法律构造应当为何?《民法典》以及其他法律法规还没有对数字财产权利作出系统性规定。本书尝试阐释财产权的客体、功能与结构以及范式,初步提出财产权的一般构造。在此基础上,本书尝试将该理论运用于具体场景,分别探讨区块链数字资产和数据权益的法律构造。
好的婚姻,讲爱,也讲理。我们在享受美好爱情的时候,如何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婚姻与财产,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作为一名婚姻家事律师,本书作者史文婷接触了大量一手案例和咨询,发现人们对于涉及婚姻的法律规定存在很多认识和理解上的误区。本书将作者在普法宣传中特别受欢迎的主题集结整理,根据《民法典》及其司法解释,系统讲解恋爱、结婚和离婚相关的法律知识,帮助读者守护好自己的爱与财产。 另外,作者站在律师的角度,为不同人群提出了贴合自身情况的婚恋忠告。书中配有多幅思维导图,可以使读者一目了然地找到自己想知道的关键点。
《担保物权法(第4版)》为 法律人进阶译丛 之一,详细介绍了日本的担保物权法。对于我国担保物权法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担保物权法与金融、经济命脉密切相关,在民商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这一点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以及民法典编纂的背景下,尤为凸显。邻国日本是如何规定和不断演化的呢?道垣内弘人教授以浅显易懂的语言,为我们讲解了复杂疑难的担保物权法,从制度、条文的立法趣旨到最新的实务、判例,都进行了系统详尽的讲解。《担保物权法(第4版)》无论对法学学习、研究或实务而言,都是一本值得信赖的基础性著作。
从1999年《合同法》开始,我国合同法就是民商合一的,且是典型商事的。合同法规范如何实现科学、合理的民商合一,使商业的归商业,生活的归生活,这既是一个法哲学问题,也是一个具体的合同制度问题。本课题通过《民法典》合同规则民商合一的规范技术分析,探讨交易规则中民与商的 合 与 分 ,以及如何通过解释使商业规则与民众生活既有必要的接近,也有适当的距离,实现各得其所。认为《民法典》合同编民商合一的法理构造,包括 商主民辅 型、 既民又商 型、 兼顾民事 型、 纯粹商事 型、 民主商辅 型五种形态,呈现出了不同规范类型的结构型差异,并基于该差异提出了我国合同法民商合一客观表达下的 合 与 分 。
《知识财产法哲学》主要的哲学分析是基于这样一个事实,即知识财产法的目的是在我所称的 抽象物 上创设权利。这些抽象物是具有诸如科学知识、文字信息或技术等一般社会定义形式的无形物。关于以诸如知识形式存在的抽象物的一个重要事实是,它们是不能由于使用而被耗尽的。事实上,情况恰恰相反,知识通过使用而获得增长。例如,对一个证明予以验证的数学家越多,越有可能找到其他更精妙的证明。阅读和解释一部作品的人越多,有关该作品的知识就越多。知识遵循的是所谓的不断丰富的规律,而不是逐渐耗尽的规律。
《民法典》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有关担保制度的解释》实施以来,纳入非典型担保对融资租赁实务带来哪些影响? 融资租赁为非典型担保贡献了哪些实践样本,展开了一幅怎样的实践画面? 目前学术界还没有对此进行系统深入的探讨和研究。从理论上看,融资租赁等在涉及担保功能发生纠纷时应适用《民法典担保制度解释》的相关规定,主要包括: 一是有关登记对抗的规则;二是有关担保物权的顺位规则;三是有关担保物权的实现规则;四是关于价款优先权等有关担保制度。对于不涉及担保功能的相关事项,包括 融资加融物 的交易特征、出租人不承担质量瑕疵担保、出租人享有取回权等,仍适用融资租赁相关规定。这些变与不变,对融资租赁实务的影响不一而足。从实践看,作为 融资 融物 相结合的交易形式,《民法典》时
本书大体是由物权行为法史学说考察和韩国民法界开的有关物权行为的争议考察两大部分构成的。序论中就提出问题与研究方法展开了论述,第一章到第四章则对物权行为的法史学说进行了论述。并且,在第五章中讨论了韩国民法界展开的有关物权行为的争论及笔者的相应见解,最后以结论结束。具体如下:第一章对罗马法物权变动的法理进行了考察。第二章内容包括中世纪法学的方法论 经院方法论,以及使用该方法论的中世纪法学者们对于罗马法中 原因 (causa)的体系性研究内容。第三章考察了与罗马法具有不同法律传统的日耳曼法中固有的所有权变动相关法理,以及通过该传统形成的Auflassung(不动产转让合意)制度和登记制度的成立过程。第四章则探讨了萨维尼对 titulus-modus (名义-方式)理论的批判以及代替该理论的物权行为理论的诞生。第五章则考察
本套书是王泽鉴先生*为著名的著作,在台湾地区几乎成为研习民法者的书目,数年前曾在大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这部八卷的巨著也受到大陆民法学界的重视,大陆民法学者关于民法的很多理论源自此,成为研习民法不可或缺的参考书,更有法学学人称之为民法学界的"天龙八部"。由于这套书出版时间较长,王泽鉴先生今年又针对民法领域出现的新问题作了重大修订。我国大陆民法也源自大陆法系传统,与台湾地区民法有很多相通之处,因此,此套书的再次引进当能给大陆民法学者更多的借鉴和启示。本选题由王泽鉴老师授权台湾元照出版公司自2009年1月1日起,安排大陆简体字版的出版。
梁慧星教授作为中国法制建设的亲历者和见证者,多年来致力于中国民法学研究和民法建设实践,为《民法典》的出台作出了独有的贡献。本书作为《民法总则讲义》《民法物权讲义》的续篇,是梁慧星教授对侵权责任规则制定、修改及理解与适用的深入阐释和经验总结,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 本书涵括侵权责任编的全部条文,通过条文拆分、法条串联、新旧对比、以案释法等方式进行规范解读,意在帮助广大读者短时间内掌握以法律条文为对象的学习方法。 本书的特色在于:首先,以侵权责任规定内容为主,辅以总则编、合同编条文,总体阐述侵权责任编的定位和功能,缕清其法律适用关系,彰显体系性;其次,结合原民法立法草案、《民法通则》、《侵权责任法》等立法资料,梳理现行侵权责任规定的立法演进及规范意旨,论证规范的深层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