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对民法总论相关知识、原理进行体系化阐述。全书分为六编。编 民法导论 ,具体包括民法概念论(作为私法的民法、民法的若干核心概念)、民法体系论(外部体系、内部体系)、民法方法论(民法的法源、解释、续造、案例处理方法)。第二编以下为本论,以私权为逻辑主线阐述民法一般原理。第二编 权利主体 ,具体阐述了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第三编 权利客体 ,具体阐述了民法上的物和其他权利客体,如给付、智力成果等。第四编 权利变动 ,具体阐述了权利变动的样态、权利变动的原因(法律事实)、法律行为与意思表示的一般原理(法律行为的概念、分类、意思表示的构成、意思表示的发出与到达、意思表示的解释、意思与表示不一致、意思表示不自由)、法律行为的成立与生效、法律行为的效力障碍(无效、可撤销、效力待定)、法律行
《民法思维:请求权基础理论体系》旨在建构请求权基础的理论体系,期能为民法实务提供可资遵循的思维及论证方法,以增进法律适用的合理性及客观性。《民法思维:请求权基础理论体系》重视方法论上的运用,所设实例主要针对民法领域重要的基本问题,并多引用判例学说及德国法的理论,有助于读者理解相关法律的解释适用,对民法的学习应有助益,《民法思维:请求权基础理论体系》对于大陆和台湾地区民法的比较研究也应有所助益。
本书是研习民法者的入门参考书,以私权利贯穿始终,开篇就转载了德国法学家耶林的名著《法律的斗争》,为全书定下了基调:即民法是保障私权利的基本法。接着从权利主体(自然人及法人)、权利客体(物)、权利变动(尤其是法律行为,既属重要,全书亦主要围绕之详加论述)及权利的行使等角度进行论述,力图把民法的权利本位、私法的价值理念与原理原则全方位地展现给读者。本书的另一特色是用实例引导读者发掘问题、思考问题,并带着问题去探求私法上的解决途径。
《民法典总则编 诉讼时效、期间计算评注(第188条 第204条)》系对《民法典》诉讼时效与期间制度的评注,内容覆盖《民法典》第188条至第204条。《民法典总则编 诉讼时效、期间计算评注(第188条 第204条)》在明确时效期间之于民事法律制度的普遍意义的基础上,对每个条文做出了系统全面的评注。其特色主要体现在三方面:第一,对司法实践涉及时效期间适用的裁判进行类型化整理,抽取先例、形成典型,清楚地呈现每个条文实践适用的全貌;第二,考察每个条文的立法史,并适当进行横向的法律比较,厘清规范适用的全部要点,并对学理争议问题进行必要的展开、评释;第三,在借助法教义学方法澄清条文内涵的同时,发现并填补法律规范漏洞,完善我国时效制度规范体系。 《民法典总则编 诉讼时效、期间计算评注(第188条 第204条)》旨在成为法官及律
本书以民法解释适用方法为主旨,用简洁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阐释了裁判方法与逻辑、如何处理事实问题和法律问题、法律解释方法、法律漏洞补充方法、不确定概念的价值补充、利益衡量等方面内容,以实际的判决或解释为例演示各种方法的运用,裁判的技艺跃然纸上。 此外,本书四个附录还分别讲授了如何理解法律概念、请求权基础与抗辩、法庭的审查权、法律思维与学习方法,以满足阅读者学习或适用法律之需。 第4版: 更新民法典及司法解释相关内容,或以注释说明新法变迁; 重构部分内容体例,新增 关于诉 事实认定方法 法律适用 法庭的审查权 等内容; 装帧设计雅致,更添艺术感与质感
《新编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观点集成(第二版)》是一部可以通览最高人民法院各类司法观点的权威司法实务指导用书。整套图书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司法解释、司法文件、指导性案例、会议纪要、个案答复、裁判文书和《最高人民法院公报》刊载的案例等为依据和素材,将散见于各种资料中的对审判工作具有指导性、参考性的内容进行收集、分类、归纳,从最具实践价值和理论意义的内容中提炼出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观点整理编写而成。 本套图书的特点有三: 其一,以司法解释为核心。书中编入的司法观点首先注重从现行有效的司法解释中提炼,突出观点来源的权威性。 其二,全面梳理、立体呈现。全面收集最高人民法院各种政策文件、指导性案例、裁判文书等,形成对司法观点多维度、多层面的立体支撑。 其三,去旧选新,强调现行有效。对最高人民法院
《民法典条文对照与重点解读》的姊妹篇。在类案指导不断被强化的背景下,本书凭借独特的体系框架、可视化的思维导图、便捷的查询方法、专业的法条释义、权威的案例参考等特色,助力大家快速走向《民法典》学习的进阶之路,帮助大家用较少的时间与精力,获得更多的《民法典》 干货 知识。 词条归类体系化强 对《民法典》条文进行了全面梳理,通过264个词条将《民法典》1260个条文全部收录并分类总结,让读者可以更全面、快速地了解《民法典》的结构与内容体系。 内容翔实解读细致 以264个词条为基础,展现了264个体系化的知识脉络。每个词条下精心设计了思维导图、概念、法典条款、实务要点、权威参考案例五大板块,旨在关联《民法典》相关法条,并提供内容精炼而不失全面、翔实而不繁杂的解读。 双重检索方便查阅 按照词
滋贺秀三先生是二战后日本负盛名的中国法制史学界的学者,《中国家族法原理》一书是其前半生研究家族法的代表作。1969年《中国家族法原理》一书获得日本*高学术成就奖 日本学士院奖。 关于传统中国家族法的原理,滋贺先生重视的是 分形同气 (父与子,分形而同气)的见解,人的存在、生命力的基础、人格的要素,所有这些都存在于 气 中。这种气,从父亲到儿子,被全部承继。世间所有的人,都是这种巨大的气中一个个具体的生灵:分形而同气的同胞,宛如一个生命体,理应互帮互助;中国的 家 ,正是这样在现实中共同生活的人类集团。这就是滋贺先生发现的中国家族的核心原理。其方法论的特点是尽量运用中国原有的概念来再现当时的情景,并通过分析这些概念来建构能够帮助达到内在理解的框架。
本书分为案例编、热点编两部分,聚焦夫妻关系、亲子关系与其他亲属关系,通过对一系列典型案例的梳理,展示了有关家庭关系的社会热点话题 妻子擅自终止妊娠,侵犯丈夫的生育权吗? 遭受谩骂、恐吓,如何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 丈夫打赏女主播,妻子能追回财产吗? 婚前一方支付首付款、婚后双方共同还贷的房屋,属于共同所有吗? 不离婚可以要求分割夫妻共同财产吗? 双方离婚时约定把共有房屋给孩子,离婚后一方能反悔吗? 夫妻离婚后一方不给抚养费,另一方可以拒绝其探望子女吗? 非法代孕龙凤胎,谁能成为孩子在法律上的母亲? 大学生没有经济来源,还能向父母要抚养费吗? 养父母和养子女关系恶化,可以协议解除亲子关系吗? 祖父母对孙辈有 探望权 吗? 丧偶儿媳将孩子送养给他人,公婆有权阻止吗?
《袖珍民法典评注》是以法律适用为中心,将民法学说、判例、规范融为一炉,具有多种用途的便携法律工具书。法律的适用是综合的,在思考问题的时候需要兼顾实体法和程序法、公法和私法、规定与惯例,本书详尽的内容对法律适用者无疑会有巨大的帮助,因为它对于每一个具体法律条文提供了集中和详尽的信息。对法科学生而言,法学教科书自属必要,但仅有教科书尚有不足。教科书传递给给学生的只是法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体系,许多学生可能并不满足这一点,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而本书提供了这样的素材。
本书前身为《侵权责任法一本通》,自推出以来,深受广大读者欢迎,多次修订再版。《民法典》侵权责任编正是在原《侵权责任法》的基础上,增删修改而成。为更好地帮助法官、律师、教师及其他法律实务工作者和研究者研究学习《民法典》侵权责任编,掌握我国侵权责任法律规范体系,在司法实践中准确、快速、有效地查找相关法律规范,法律出版社特邀清华大学法学院程啸教授,依据《民法典》第七编 侵权责任 ,全面归纳整理我国现行相关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司法解释、其他规范性文件以及经典案例,以侵权责任编法条为脉络,精心编成本书。本书还特别就侵权责任编每一条文增加了 法条评释 ,对该条文进行了精要性的注解说明,以方便读者迅速了解各条文的规范目的、疑点和难点。 可以说,本书是学习和适用《民法典》侵权责任编
本书从专利信息分析专业人员所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入手,首次系统整理了专利分析检索、图表可视化和报告撰写的相关内容。本书从专利检索基本知识开始,重点介绍了专利分析检索和数据处理的流程和策略,为专利分析检索的全面和准确提供了保障,为后续的环节提供了分析基础;紧接着介绍了专利分析各类图表的绘制方法,分享了专利分析实践中积累的可视化思维、原理和工具等经验;后梳理了专利分析报告撰写的基本要求,并按照宏观、中观、微观3个层次,讲解各类报告的撰写思路。
本书约80万字,对民法典总则编、物权编、合同编、侵权责任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人格权编等七编及附则部分的1260个法律条文进行详细地解读,观点鲜明准确;语言通俗精炼。 本书具有以下特点: 1.条文注释精准。以立法机关的解读为蓝本,对每个条文提炼出条文主旨,并对重点条文进行注释,使读者能精准掌握立法意图,轻松理解条文内容。 2.关联法规指引。详细列出与主体法条文相关联的法规名目,方便读者查询使用。 3.典型案例适用。收录人民法院公布的与民法典直接相关的典型案例,以案说法、以案析法。 4.资料增补及时。对由于篇幅所限未收录书中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专门制作成电子版文件,请读者扫描附录二维码,可免费下载使用。
本书是日本当代民法教科书里精当和细致的典范,新颖的法学讲义模式在日本法学界享有广泛赞誉。本书易懂但不浅显,编写由浅入深、逻辑严谨,大量的引证注释几乎囊括了日本相关领域发展至今天的主要成果。对于民法的学习相当的有益。
人民调解作为"枫桥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治理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并逐渐成为人民调解研究中的热点。学界和实务界对此不断整理研究,从关注实践问题到关注实践基础上的价值问题,逐渐形成一些具有学理和实践价值的本土经验研究成果。本书通过回顾2008-2017年相关研究成果,从人民调解的制度建构和人民调解的理论视野两个方面出发,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并加以评析,进而思考如何不断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为学界开展人民调解的"枫桥经验"专题研究提供学术参考。
资本的运行与担保的运用一直具有共生性,两者的发展也是同步的,对于金融行业来说,一部好的担保法能够大力促进金融的繁荣,是为不辩之理。随着经济交往的日益发达,担保已经从单纯的债权保障工具,演变为兼有债权保障功能和金融产品特性的混合工具,与金融创新密不可分,许多新型金融产品即以创新担保方式为核心,担保越发显示出独特的价值。本书结合生动案例剖析解决担保实践难题,全面详解中国担保制度与法律规则,深入探讨运用担保方法助力资本创新。第五版结合民法典、民法典担保制度司法解释等新公布的法律、司法解释进行了修订,回应了新规范、新形势的要求。
本书共分六编,分别论述了民法典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以及侵权责任编的外在与内在体系研究。物权编具体阐述了外在体系的基本概念、关于物权法体系的具体问题研究等内容;合同编具体阐述了契约自由原则、合同相对性原则及其例外等内容;人格权编具体阐述了人格权编内在与外在体系、人格权编与总则编的内在与外在体系关联、隐私权与信息的二元保护等内容;婚姻家庭编具体阐述了婚姻属性的民法典体系解释、民法典婚姻家庭编中的损害赔偿的请求权基础等;继承编具体阐述了遗产在我国民法典上的法律地位等问题;侵权责任编具体阐述了严格责任的代表 产品责任的体系结构、 不法性 作为一般侵权责任构成要件的必要性等内容。
本书旨在建构请求权基础的理论体系,期能为民法实务提供可资遵循的思维及论证方法,以增进法律适用的合理性及客观性。本书重视方法论上的运用,所设实例主要针对民法领域重要的基本问题,并多引用判例学说及德国法的理论,有助于读者理解相关法律的解释适用,对民法的学习应有助益,本书对于大陆和台湾地区民法的比较研究也应有所助益。
本书旨在针对2018年以来复审和无效审理部审结的专利复审、无效典型案例进行介绍,从中遴选出200余件具有典型指导意义的优秀决定进行分析、梳理和提炼,归纳总结相关审查规则要点,为知识产权从业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更好地发挥典型案例的示范和指引作用。
本书介绍了名称论、对象论、平等论、能力论、生死论之生论、生死论之死论、认识论、人性论、时间论、价值论、生态论等民法哲学理论。名称论研究民法的变迁史,对象论研究了民法的调整对象的问题,平等论从多个维度深入探究平等问题及其适用,能力论研究权利能力制度和行为能力制度的法哲学意义,生死论研究与生死相关的前沿民法问题,认识论研究立法权与司法权的关系问题,人性论解决市民主体的行为标准问题,时间论研究时间对权利的衰减和对身份的加强效应,价值论解决公平值标准问题,生态论阐述民法在解决生态危机中可能发挥的作用。 全书贯彻新人文主义的理念,是作者近30年民法哲学教学经验的结晶。
全书共分七章。第一章,物债二分的方法论:形成、效应与革新;第二章,物权体系中的强弱物权性;第三章,物上之债的提出与展开;第四章,具有绝对性的债权;第五章,诉讼程序中的债权顺位;第六章,关系范畴中被削弱的所有权;第七章,债权与物权的规范同态。
本书是日本民法典修改后的新译本。日本民法分为5编。第l编《总则》,分为人、法人、物、法律行为、期间、时效6章。第2编《物权》,分为总则、占有权、所有权、地上权、永佃权、地役权、留置权、先取特权、质权、抵押权10章。第3编《债权》,分为总则(债权的标的、债权的效力、多数当事人的债权、债权的让与、债权的消灭)、契约(又分为总则与赠与、买实等14节)、无因管理、不当得利、侵权行为4章。第4编《亲属》,分为总则、户主及家属、婚姻、父母子女、亲权、监护、亲属会议、扶养的义务8章。第5编《继承》,分为家督继承、遗产继承、继承的承认及抛弃、财产的分离、继承人的旷缺、遗嘱、特留分7章。
本书以时间为序详细阐述了《德国民法典》在形成过程中的博弈、对抗与妥协,描绘了德国历史上各学派、政党等利益团体对《德国民法典》的利益冲突和诉求。本书反映德国19世纪的政治文化发展图景;以观察德国有关历史传统在19世纪的发展和变迁轨迹为视角,对《德国民法典》的立法史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涉及《德国民法典》编纂的理论与实践、民法典编纂的进路、公众反向与法律改革运动等内容,为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资料。
本书从健康法总论、医事法、公共卫生法、健康产品法、健康保障法五个部分进行论述,每个部分均选取了其重点、难点、热点内容进行论述。例如,在健康法总论中,对健康法的概念、基本原则、逻辑起点、核心、体系以及未来进行了必要的论述,并就我国健康立法的历史阶段进行阐述,具有系统性、体系化的特点。在医事法中,则涉及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知情同意、医疗损害鉴定、医疗美容、远程医疗、医疗人工智能、基因编辑、自愿施救与法定施救、医疗机构的安全保障义务、精神障碍者监护制度、医疗旅游、非亲属活体器官交叉移植、非医师行医等。在公共卫生法中,则涉及疫情预警和报告、公共健康刑事法治保障、野生动物法律保护与疫情防控、客运列车应否全面禁烟等问题,在当前疫情常态化防控的过程中,具有现实的指导性。在健康产品法中,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