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源代码运动已经不再仅是对“自由”和“共享”理念的追求了,她已经向市场化迈进,Copyleft与Copyright开始兼容,开源软件也从早期的将专有软件视为魔鬼转而现在的与其和平共处。 开放源代码软件并不是处在公有领域的软件,它在理念上有反抗传统知识产权法之处,但是行动上却寻求包括法、商标法、专利法在内的综合保护,这些保护与许可协议(合同法)相结合,已经为开源软件建立一个类似专有软件知识产权综合保护的体系。 本书探讨开源软件与专有软件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异曲同工,同时也支持那些为开源奋斗的人们,希望能为构建一个合理保护与利用知识产权的软件社会添上一块铺路石。
本书中,周云川法官回味了十余年来履行商标授权确权司法审查职责的历历往事,再现了多年来人民法院在商标授权确权司法审查中遇到的问题、争论和裁判的疑难案件,既有对规范的条分缕析,又有对于争议问题的探索,还有对案件所涉问题的解读,是周云川法官在繁忙的审判工作之余,用心用力积累、总结和探索商标授权确权司法审查问题的可喜成果。从本书的内容当中,我们大致能够感受到司法在商标授权确权中的努力、智慧和创造,也能够初步领略到司法审查的重要作用。本书内容充实,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可操作性很强,是一本很好的实务著作,值得推荐。
从18世纪的著作权法,到当前互联网上的著作权问题,再到明天的“数字点播机”(可以点播方式获得的图书、电影和音乐数字贮藏库),保罗·戈斯汀对著作权人与使用人所面临的挑战进行了通盘研究,尤其是通过对若干标志性案例——家庭录像案、图书馆复印期刊案、对《哦,漂亮女人》的改写案等——进行精要的解读,全面展示了制度如何应对科技变革,以及著作权之于美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影响。引人入胜的介绍、睿智的思辨,不失学理又饶有趣味——确是“一本极好的书”(a superb book)! 本书回顾美国著作权法自英格兰18世纪初期迄今之历史,展望21世纪开头几十年著作权之未来。作者对著作权人与使用人所面临的挑战进行了通盘研究,尤其是通过对若干标志性案例进行精要的解读,全面展示了制度如何应对科技变革,以及著作权之于美国政治、
《知识产权法律适用的基本问题:司法哲学、司法政策与裁判方法》研究的是知识产权司法哲学和司法政策,针对的是知识产权司法的基本问题,研究的是基本态度、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主要采用的是矛盾的和辩证的方法。当然,《知识产权法律适用的基本问题:司法哲学、司法政策与裁判方法》也涉及一些裁判方法的研究。亚当·斯密在其《道德情操论》中曾说,写作的原则必定“是灵活、模糊和不确定的,与其说它们为我们提供了达致境界的确定无误的指引,还不如说它们只是一般性地描述了我们应当追求的这种境界”。《知识产权法律适用的基本问题:司法哲学、司法政策与裁判方法》当然远不是写作,但既然是以“道”为主要研究对象,那么更多的是一般性描述知识产权司法追求的境界,而不是从操作性意义上为裁判个案提供确定无误的指引。
本指南共分五个部分:部分(初步审查)、第二部分(实质审查)、第三部分(进入国家阶段的国际申请的审查)、第四部分(复审与无效请求的审查)和第五部分(专利申请及事务处理)。、二、四部分按专利申请的审批流程顺序排列,第三部分为进入国家阶段的国际申请审查的具体规定,第五部分为适用各程序的通用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