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结构分为十二章,其主要内容为:章主要比较研究现代外国继承法的意义、目的及方法,分析和预测现代外国继承法的演变及发展趋势;第二章主要研究继承法基本原则的内涵,继承法基本原则的确立及依据,外国继承法基本原则之评析,我国继承法基本原则的反思及其贯彻建议;从第三章到第十二章,分别对法国、德国、瑞士、日本、意大利、俄罗斯等大陆法系国家和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英美法系国家的各项具体继承制度进行理论阐述和比较评析,然后相对应地逐一分析我国《继承法》相关具体制度的现状和不足,结合社会调查掌握的当代中国民众继承习惯,借鉴外国有益的立法经验,提出修改、完善我国《继承法》各项具体制度的立法建议,并设计了21世纪《中国民法典.继承编》各项具体制度的“立法建议稿”条文。本书的特点主要有四:,以实
这部《虚幻的平等--离婚法改革的修辞与现实》完成的时候,玛萨·艾伯森·法曼教授还就职于威斯康星法学院,而威斯康星州彼时属于自由女性主义者的大本营,本书叙述和争鸣的离婚法改革,正是由威斯康星州的自由女性主义者推动的。但是本书作者跳脱出了自由女性主义的思想和立场,以自己的学术关怀和切身感受,提出了深层质疑和独到见解。因为,作者彼时正是一个需要独自抚养四个子女的母亲。所以,对于离婚法的改革,处在改革风波之中的作者自己,自有不同寻常的见识,尤其是作为一名女性主义法学家。
???当然,本书研究进路和学术观点虽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但论证过程的圆满和结论的可信,恐怕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打磨。譬如,本书建立法律行为的“二元”体系,更多的是一种理论预设,“关系行为”理论的立论根据尚需进一步的阐述。中国民法法典化过程中一直存在“体系模式”之争以及民法研究路径依赖之争,追求逻辑性、科学性还是重要性、实用性,是任何试图研究中国民法典问题的学者都无法逃避的难题。本书选择保留民法总则的民法典模式,但独具特质的身份行为如何在总则法律行为体系中有机地得到规制,恐怕还需要斟酌,否则,保留民法总则的重要意义则是可疑的。???本书主要针对民法法律行为制度进行研究,法律行为理论的源头在于大陆法系,尤其是德国法族的理论成果,而本书有关身份行为的研究起点和研究背景更多地依赖El本和我国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