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由三编十二章组成,既有对评估、拍卖理论问题的探索,也涉及评估、拍卖的一般问题和疑难问题的全面梳理和系统分析。从不动产、动产到财产性权益的定价、拍卖流程等一般性问题的介绍与梳理,到撤拍、悔拍、拍卖标的交付、税费负担等疑难复杂问题的研究分析,本书以全面、详实独开司法拍卖类书籍之先河。书中内容既是对既有研究成果的检视和反思,也是对司法拍卖可能路径的有益探索。 作者结合自己在人民法院系统执行局工作的实践经验及对执行法律、法规的学习与理解编写本书,目的就是对评估、拍卖的相关法律知识点以及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全面的梳理和解答,以供执行实务工作者以及执行理论研究者、社会大众参考。
在我国刑法的实务处理和理论讨论中,存款的占有至少具有四个层面的含义,即现金的事实占有、现金的法律占有、存款债权的占有以及基于存款债权的占有而产生的对现金的占有。这种多义性直接导致了存款占有归属认定上的不确定性,从法治国原则的角度来看,这将对法安定性与国民的预测可能性构成威胁。因此在刑法教义学上,自上,有必要讨论这种多义性在多大程度上偏离了德日刑法教义学传统中对于财产犯罪基本概念的解释;自下,则应着眼于这种多义性在现实案件处理上的必要性与妥适性。本书尝试从清理我国刑法中涉及存款占有这一命题的具体案件出发、结合德日刑法理论和实务对于这些案件的处理讨论存款的占有所具有的这种多义性在教义学解释体系和实践处理中的必要性与合理性,在财物概念上主张有体物概念,在占有概念上主张事实上的
民法典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民法典的实施水平和效果是衡量各级党和国家机关履行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尺度。本书紧扣中办、国办《关于建立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清单制度的意见》中关于认真学习民法典的要求,从干部正确履职的角度,重点溯源民法的法典化过程,详解民法典平等、自愿、公平、诚信、公序良俗、绿色等7项基本原则,民事主体、物权、合同、人格权等7大基本制度,剖析民法典在具体案例中的运用,助力提高各级干部维护人民权益、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能力和水平。
全书共12章。包括:精神损害赔偿的界定,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历史变迁,精神损害赔偿的性质、功能分析,精神损害赔偿之范围,精神损害赔偿的原则,精神损害赔偿同案同判的困境,典型国家精神损害赔偿额判定借鉴,精神损害赔偿额判定学说分歧,精神损害赔偿案件画像,精神损害赔偿的实证分析,精神损害赔偿因素量化证成及设计,精神损害赔偿 严重 之量化证成及设计。 专著梳理了精神损害赔偿的理论,在相关理论基础之上,创新性利用大数据分析等工具、通过交叉学科的研究方法、以北大法宝精神损害赔偿判决文书为对象展开,对决定精神损害赔偿的全要素 标价 量化。 本专著对学者提出的影响因素进行理论推演及案例研究,发现影响判决结果的新因素,寄希望对发展和完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产生积极的作用。
本书通过阐释未成年人监护制度的一般理论、历史沿革,考察与评析法国、德国、日本、瑞士、俄罗斯、英国、美国七个国家相关制度的规定,并对我国未成年人监护制度进行考察与评析,分析其存在的不足,借鉴国外立法的经验和我国学者建议稿的研究成果,进而提出完善我国未成年人监护制度的立法建议,以期为 民法典?婚姻家庭编 的编纂提供参考。
本书内容包括:绿色生产和消费法律制度产生的背景与发展现状、我国绿色生产和消费法律制度基本问题梳理、绿色生产和消费法律制度构建的理论基础、绿色生产法律制度的域外经验及其启示等。
本书分为实体法篇和程序法篇。 民法的调整对象是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我的民事立法经历了一个由总入分、由粗入细的渐进过程。实体法篇的内容体现了这样的过程,即以《民法通则》为总览,收录了合同、担保、物权、侵权、婚姻、收养、继承和知识产权方面的内容。 而民事诉讼程序是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和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审理民事案件,解决民事纠纷的法律活动。程序法篇分为诉讼程序和非诉程序两类内容,主要包括《民事诉讼法》、《仲裁法》、《人民调解法》、及《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等。
本书为著名民法学者徐国栋先生早年的关于民法基本理论的经典著作。曾入选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首批中青年法学文库。本书在民法学界影响甚广,学术引注率很高,为学习民法学学生之参考用书。现作者对本书全面进行修订,将于今年年底完稿。
石悦主编的《卫生民事法》将卫生民事法分为总 论、人身、物权、债权、侵权责任以及亲属六篇,共 十八章。全书立足于我国现行卫生民事法律制度,着 重对卫生民事法的基本理论、基本范畴和基本概念进 行理论性讲解,对卫生民事法的具体知识细则进行专 题性阐述,同时兼顾卫生民事法与其他部门法的知识 贯连,并将我国卫生民事法在立法、司法中出现的新 问题、前沿性研究成果陈列其间,构建了较为完整的 卫生民事法体系。 本书不仅适合作为医事卫生法学专业本科生的首 选教材以及其他专业学生的通识教材,也适合作为卫 生民事法实务人员和相关应用型、复合型法律人才的 培训教材。
保护的责任 是21世纪以来全球化背景下由西方国家提出的一种新的国际干预理念,其基本含义可概括为:每个主权国家均有责任保护其人民免遭种族灭绝、战争罪、族裔清洗和危害人类罪之害,但如果这个国家 无力 或 不愿 来承担这一责任,国际社会就可以介入并以适当方式保障该国人民的人权。近年来, 保护的责任 开始由理论探讨转化为实践运作,由此引发了国际社会关于 保护的责任 相关问题的广泛争论。本著作运用中非、利比亚和叙利亚等案例验证 保护的责任 理念在理论基础、实施主体和实施的合法性问题上存在重要的漏洞,*后探讨了东盟等区域组织作为 保护的责任 制度体系构建的重要支点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本著作是国内*部直接以 保护的责任 作为研究主题的学术著作。
孝敬老人是我国的传统价值,也是绵延至今,卓 有特色的中国价值。当前,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不 断加快,如何有效地赡养和孝敬老人,保障老年人的 合法权益,实现 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为、 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的保障目标,成为我们目前面 临的重要民生问题。韩莹莹、王思锋、支振锋*的这 本《以法律促进孝亲敬老--中国老龄化困局的法治 对策》立足于我国孝敬老人和老年人权益保障的现状 ,全面考察和分析了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 、俄罗斯、挪威、新加坡、韩国、日本、印度等国家 以及我国港澳台地区关于老人关怀、敬老的立法和政 策,对我国《宪法》、《婚姻法》、《继承法》、《 刑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现行法律以及代表 性地方立法中孝敬老人的相关规定进行了全面梳理和 检视,选取了数份老年人权益保障司
立遗嘱是一件很不吉利的事情?老了病了才去立遗嘱?家庭和睦就不需要立遗嘱了吗?有法律,就真的可以不需要立遗嘱吗立遗嘱,真的是有钱人的事儿吗?我家就一个孩子,也需要立遗嘱吗?立遗嘱,真的只是个人的事情,与企业无关吗?订立遗嘱,有哪些形式?口头的行不行?自书遗嘱有哪些风险需要注意?让人代写遗嘱,是否一定要有其他人在场?哪些财产可以写进遗嘱里?遗嘱订立之后,放在什么地方比较安全可靠?遗嘱,是保密好,还是公布好?……陈凯、蔡慧永主编的《如何立一份有效的遗嘱》为你打开了维系家族传承的一扇窗!教你了解订立遗嘱的前前后后,手把手地教你如何更好地订立一份有效的遗嘱!
书稿从人工智能侵权的热点案件入手,研究人工智能带来的风险和法律问题。立足于国内外现有研究成果,从医疗、交通运输以及其他使用人工智能的领域出发,分析人工智能致害在不同领域的归责原则、构成要件和责任承担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