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开设海商法案例教程的目的在于,通过案例培养学生对海商法知识的兴趣,同时锻炼学生分析问题、提炼法律争议点的能力;在对有关问题进行分析解答的同时,进一步提出思考问题,介绍有关参考书目和参考文献。本书在每章节后还有相关法规的条文,以方便课堂讨论时学生对有关法条的掌握。本书在体例上设置了“本章知识要点”、“基础知识介绍”、“案情介绍”、“事实提炼”、“争议问题提炼”、“案件分析”、“相关评论和理论争议、分歧介绍”、“思考问题”、“阅读延伸”、“本案涉及法条”等多个栏目。这或许是本创新的地方,是否成功有待实践检验。在此,我们恳请使用本的高等院校和读者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以便我们修改、完善。
本书第一章阐述海上货物运输合同法基础理论,内容包括海上货物运输合同的概念、种类、性质和特征,海上货物运输合同法律的渊源、特点,海上货物运输合同法律关系,以及海上货物运输合同的订立与效力。第二章至第九章分别阐述国际海上货物运输合同当事人和关系人的识别,承运人的义务、责任和权利,货物损失之非合同赔偿请求,托运人和收货人的权利和义务,提单,海运单和电子提单。第十章简要阐述国际航次租船合同。第十一章阐述国内水路货物运输合同。第十二章阐述国际货物多式联运合同。第十三章阐述国际海上货物运输公约以及英国、美国、日本、韩国和德国这几个具有代表性或与我国有着密切的海上贸易关系国家的海上货物运输合同法律。第十四章阐述海上货物运输合同纠纷解决,内容包括海上货物运输合同的法律适用、请求权时效、
我国海商法事业已经不再是一个冷僻和令人感到陌生的领域,对我国海商法领域的成果进行全面总结和梳理的时机已经成熟。本书是我国首次对《海商法》进行的大规模系统的注释。 本书编著过程中,注意尽可能广泛地吸收本法实施以来各方面取得的成果;在对已经审结和裁决的海事海商案例进行比较全面筛选的基础上,为各相关条款选取典型案例;收集与本法各条规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司法解释;同时,还详细介绍了本法每一个条款在《海商法》制定过程中经历过的不同版本草案的变化情况。 本书的内容结构包括“条款释义”“条款沿革”“相关规定”和“典型案例”四个组成部分。这样的编排有助于读者通过了解各条款的历史沿革和具体适用的情况,加深对本法的立法过程、立法目的和各条款规定含义和应当如何适用的理解。同时也有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自1993年7月1日施行以来,对于调整海上运输关系和其他船舶关系发挥了不可替代的规范作用,并对于维护当事人各方的合法权益、促进海上运输和经济贸易的发展发挥了颇为重要的社会作用。同时,该法施行以来我国航运经济与航运政策、 相关立法和航运实践发生了深刻变化,要求该法通过修改实现现代化。本书对于《海商法》修改进行了系统的理论研究,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海商法》修改的基本理论,包括该法修改的必要性、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技术路线,以及该法的性质定位、调整对象、适用范围等基础理论问题;二是《海商法》修改涉及的主要制度,包括对于除海上拖航合同以外的现行其他各项法律制度的修改完善,以及该法修改时应当创设的 水路货物运输合同、船舶污染损害赔偿、船员权益保障和港口货物作业合同等
改革开放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保税业务取得了日新月异的发展,传统的保税加工业务长期占据我国外贸半壁江山。近年来,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保税物流业务发展迅速,保税服务业务也逐渐兴起。与此同时,国家为推动保税业务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陆续制定出台一系列政策、法规和文件,为我国保税业务构建了较完整的规范体系。由于保税业务门类繁多、法规文件数量庞大、规定繁杂且修改更新较快等原因,海关保税监管人员在法规文件查询、适用上往往存在一些困扰。为进一步增强保税业务执法依据的透明度,提高海关保税监管执法统一性,我们组织编写了这本《中国海关保税业务政策法规大全》。 本书的编写遵循完整、系统、实用、有效和*的原则,结合海关系统近年来全面清理规范性文件的工作成果,对文件进行了全面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自1993年7月1日施行以来,对于调整海上运输关系和其他船舶关系发挥了不可替代的规范作用,并对于维护当事人各方的合法权益、促进海上运输和经济贸易的发展发挥了颇为重要的社会作用。同时,该法施行以来我国航运经济与航运政策、 相关立法和航运实践发生了深刻变化,要求该法通过修改实现现代化。本书对于《海商法》修改进行了系统的理论研究,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海商法》修改的基本理论,包括该法修改的必要性、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技术路线,以及该法的性质定位、调整对象、适用范围等基础理论问题;二是《海商法》修改涉及的主要制度,包括对于除海上拖航合同以外的现行其他各项法律制度的修改完善,以及该法修改时应当创设的 水路货物运输合同、船舶污染损害赔偿、船员权益保障和港口货物作业合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