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要目:海关同盟与海关、俄白哈海关同盟对我海关国际合作的影响及对策、区域经济一体化与海关、经济一体化下区域海关法的兴起和发展、海关法专题研究、论中国自贸区原产地规则的制定与完善。
本次修改,一是增加了对海关实施稽查具有保障和支撑作用的基础性措施;二是进一步规范和优化海关稽查程序;三是完善海关稽查职权和措施;四是提高了对违法行为的罚款数额。
中国的远洋运输能力,在世界的承运国当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中国对外贸易的百分之八十至九十是通过海运完成的。海商、海事纠纷在中国的涉外纠纷中占较大比例。所以《海商法》已成为中国法中一个独立且重要的部门。 本书以海商法为主要框架,对海商法中的主要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简明和清晰的介绍、分析和讨论,并力图通过对案例的分析,研究中国法院对海商法有关条文的解释与运用。本书共十一章,分别介绍海商法的概念、与船舶所有权有关的法律问题、海运货物合同、租船合同、拖船合同、共同海损分摊、海事保险和海事争议解决等问题,并对海商法中有争议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探讨。 本书以比较的方式,从普通法的角度对海商法进行研究,并旨在通过案例的分析和应用,开辟对中国海商法研究的新途径,以促进中国法学研究的进一步
海难救助是海商法所特有的法律制度。海难救助客体随着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能力的提高而不断拓展和变化的范畴。从法律的角度研究和探索海难救助的客体,完善和发展海难救助制度,是一个既古老又常新的课题,也是一个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探讨的课题。研究这一课题,对完善和发展我国的海难救助客体法律制度,修订我国海商法等有关的海难救助法律制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本书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辩证法认识论的客体概念出发,遵循从思维的抽象向思维的具体演进的逻辑思路,对海难救助客体的概念进行了分析和界定;进而通过分析和确定海难救助的性质和概念进一步确定海难救助客体的范围;而后,从比较法学的角度,对比研究、阐述了英美法系中英国法、美国法和大陆法系中德国、荷兰、希腊、日本及我国台湾地区海难救助客体中船舶
《船舶与海工程系列:海商法》编写特色在于打破了我国传统《海商法》教材的编写体系,按照海商法调整的法律关系分为海商法基本理论、海商合同、海事侵权、特殊海上风险与制度和海事争议解决五部分,体系和内容完整,理论与实践结合。
.
本书内容包括:依法经营准则;违法失误明鉴;合法避税策略等。
本书出于推广宣传2009年10月1日施行的新《保险法》的需要,将新《保险法》的解读与适用作为主题,组织法学专家、保险从业人员和司法人员,针对新《保险法》的修改变化所涉及的法律内涵和法律适用事宜,进行研讨,提出各自的见解,对于法律适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出建议。同时,本书从完善我国保险法律制度的角度,进一步指出新《保险法》尚存在的法律疏漏,并进行理论探讨,就其修改阐述各自的见解。 希望本书能够为新《保险法》在中国保险市场实践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促进保险业的健康发展。
了解及掌握有关船舶权属、涉船合同纠纷的司法审判情况,对从事民事海事法律理论和实务工作的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为了充分反映船舶权属纠纷案件和涉船合同案件审理过程中常见的程序性和实体性法律问题,使人们对该类纠纷的成因、特点及其司法实践有全面、系统、深入的了解,本书选编了55篇案例,并按照案件纠纷所涉的主要法律问题分类,分为船舶物权、船舶修建与买卖、船舶租赁、船舶代理、船舶物料供应、集装箱租赁管理等六个专题。希望通过本书能将海事法官们在审判活动中积累的一些经验和心得与读者们进行分享及交流。
我国《海商法》颁布实施已近十年。过去十年,见证了我国海运事业的飞速发展、海商立法的日益丰富、海事司法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以及在这些条件冲击下海商法研究的迅速深入。 近海商法界引人注目的动态之一,是修改《海商法》的呼声。《海商法》不能解决实践中的许多困惑已是不争的事实,但法律的修改与其制定一样,是一件十分严肃的事情。我们在修改法律以前,能不能全面一点地审视已经有的《海商法》。它的主要成功与失误是什么?它的立法技术有哪些特点,其优劣如何,修订时应避免还是采纳?它有哪些内容应包括而没包括或不该包括又包括了?实践中的哪些问题真正是立法的失误引起的,哪些是理解不正确引起的?哪些规定必须修正,哪些通过适当的解释可以解决?在这些问题得到准确回答之前,任何修改都不免显得草率和鲁莽。进一步而言
进一步加强对海商、海事法律制度的研究是法学工作者面临的一项艰巨的任务。基于这一认识,本书笔者将研习之心昨冒昧付梓,期望能为海商、海事法律制度的研究添砖回瓦。学海无边,学无止境。限于学识,错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学界同仁指正。
随着全球经济融通程度不断提升,海上运输纠纷日益增多,复杂程度不断加大。实务界在定纷止争的过程中陆续发掘出不少难点。蒋洁主编的《海商司法案例解析》选取一些典型案例,从基本案情、法院裁判、法理评析、实务建议等多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从技术性、涉外性、风险性及其法律特征等层面展现中国当代海事海商案件司法解决的先进性,并探讨司法实践中暴露出的新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指导价值。不仅对于高等院校法律专业师生、海商法立法工作者、法官、律师和行政执法人员等有所帮助,而且有助于一般读者了解有关法律知识和当前法院相关法律问题的处理方法。
为了适应我国海商法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及教学的需要,中国政法大学组织相关教师对《海商法》教材进行了全面的修订,本次《法商法》教材修订是建立在多年的海商法教学及科研的基础上的,修订的内容很广。《海商法》全面介绍了海商法的主要领域,对一些重点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力图反映海商法的新发展及新问题,并突出其国际法。 该海商法教材系统地介绍了海商法领域的基础问题,涉及了海商法基础理论、船舶、船关、海上货物运输合同、海上旅客运输合同、船舶租用合同、海上拖航合同、船舶碰撞、海滩救助、共同海损、海事赔偿责任限制、海上保险合同、海事诉讼法等十三个方面的问题,并对一些重点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并体现了学术界现存的一些不同观点。
《中国近代海商法》以1840年以后中国海商法的近代化为研究主题,从国家与社会两个层面分析了19世纪后半期、清末修律、民国初期以及南京国民政府等四个阶段海商法近代化的历程。除对法史学界熟知的《海船法草案》、《*海商法》的内容进行对比研究之外,还对19世纪后半期华洋船舶碰撞诉讼和各种轮船章程中的海商法内容进行了初步研究。此外,对民国初期北京政府在海商立法方面的努力和大理院海商法判决例的研究在法史学界也属首次。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了中国海商法近代化的独特路径。作为一部以部门法近代化为主题的实证研究作品,《中国近代海商法》对丰富和完善中国法律近代化理论具有一定学术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