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善还是性恶? 死刑应该被废止吗? 借刀杀人,刀当何罪? 社会能为公平正义付出多大代价? 经济学追求如何在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实现效用较优配置,而法律追求如何实现公平正义。但是一个案件中,不同的人却有着完全不同的立场,那么立场不同,如何评价和取舍?哪一方的 公平正义 才更公平正义? 因此,本书探讨的核心议题是:我们如何用经济学思维衡量公平正义? 在本书中,法律学者李志刚与知名法律经济学家熊秉元教授合作,从法律经济学的角度,运用经济分析的思维框架,全面探讨法学问题。他们强调,公平正义作为一种高度抽象的价值追求,很难有确切的刻度。此时,对 效用 的比较和选择,可能是一把可供借鉴的尺子。 本书不仅澄清了普通人对经济学的误解,为法律人提供了可学、能用、好用的思维工具和论证工具,还以社会热点案例为据,
《经济刑法(19)》对经济刑法理论以及金融、走私、财产、贪污贿赂等领域的犯罪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各作者紧密结合当前国际、国内实际展开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建议,诸多观点具有创新性,对司法实践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本书通过典型案例分析,提出产品质量纠纷涉及的法律问题,系统全面地解读了与产品质量民事责任相关的法律规定。书中所选案例紧扣法律条文规定,具有示范性与指导性,对于读者有很强的参考借鉴价值。本书适合作为各院校法律相关专业的案例,也适合作为广大民众咨询日常法律纠纷事务的实用指导书,还适合作为各企事业单位、法律培训机构、法官和律师等法律从业者,以及其他法律爱好者进行法律实践和研究的专业参考书。
资本在市场化破产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如何在破产程序中成功实施资本运作,既是一项技能,也是一门艺术。 郭克军、龚乐凡主编的《资本运作--规则与创新(精)》涵盖基金实务、一级市场运作、公司治理与风控等诸多方面,真知灼见,精彩纷呈。 这本书内容丰富,视角多元,对于理论界和实务界均有的参考价值。
本书是我国部全面研究和阐述中国经济法学史及其研究方法的学术专著,填补了中国经济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空白,开辟了经济法学总论研究的新领域。有三个特点: 一是视新新颖,方法讲究。从学术史角度,全面研究中国经济法学史特别是总论研究史,在经济法学基础理论的研究中是新领域。从学术史角度展开中国经济法学学术史研究,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揭示脉络、评判得失,有助于疏理学科基础语词、范畴、现象、原理的源流,剖析观点、理论和学说的成因与流变,总结学科发展的成就与缺憾、经验与教训,发掘中国经济法学的学术积淀,提升经济法学学术规范,因此,对于促进中国经济法学科的发展和成熟,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本书在经济法学研究上的独特视角和研究方法,亦使本书具有了独特的价值。 二是资料翔实,信息丰富。作者在占有大量
《企业国有资产法》主要对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和经营机构的法律地位、职责权限、规范国有资产基础管理制度、国家出资企业、国家出资企业管理者的选择与考核、关系国有资产权益的投资、管理、处置等重大事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国有资产监督和法律责任等内容分章作了规定。新法专列一章,重点规定了企业改制、与关联方交易、资产评估、国有资产转让等关系国有资产出资人权益的重大事项,使得实践中争议较大、社会关注度较高、群众议论较多的国资流动性问题有了新的法律依据。要知道,原来涉及国企改制方面的纠纷案件,法院大多以无法律依据不予受理,而MBO(管理者收购)与外资并购问题则是近些年国有资产流失问题争论的重点。新法对这些影响出资人权益的事项作了较具体的规定。 总体上讲,国有资产包括的内容是广泛的,这次制订的国
随着教学经历的延续,教材及专著无法满足教学要求。一方面是外出版的专著由于研究角度与兴趣的不同,只能丰富学生的阅读范围;另一方面是已经出版的教科书,要么覆盖范围有限,要么深度不够。重要的是,仅仅限于文献资料的介绍,是难以满足教学要求的。 本书追求的特点: ,能够综合新制度经济学的主要领域与基本内容,具备全面性、完整性; 第二,能够反映新制度经济学的重要进展与主流成果,具备前沿性、性; 第三,理论叙述与案例分析结合,一般问题与“中国问题”结合,具备国际化与本土化结合的特点。 第四,是我国目前出版的《新制度经济学》教材中化表性的专著型教材,也是与国际规范接轨的标准教科书。
经济法学是法学家族中的后起之秀,目前学术上对其仍是众说纷纭。我一直以为,要使经济法能够站得起、立得住,仅对有关具体经济法律制度进行研究是不够的,还须对经济法学的概念、范畴和基本理论进行系统深入探讨,以奠定其作为一门学科的基本品格。世明教授不惧辛苦,对法学及经济法学界存在的避重就轻倾向和不时滋生蔓延的畏难情绪不以为然,独辟蹊径,对经济法学的理论渊源和流变进行研究,着重梳理经济法学术发展的脉络。此课题兼及法学、社会经济和历史的辩证思维,涉及德日英俄诸语种文献,研究难度和工作量很大,但又是建构经济法学必不可少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因此凸显其意义和价值所在,令本书在众多经济法出版物中展露头角、独树一帜。 学术著作的生命力不是依靠任何人自夸自擂而得以保持的,必须经受住市场考验。本书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