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中国证监会1994年至2021年内幕交易行政处罚为研究对象,刻画出近三十年来证监会内幕交易监管的全景样貌,紧密结合证券法规则体系、处罚案例与诉讼案例,细致分析证监会在规则制定、信息监察、行政调查、行政处罚、信息技术与证券专业能力六大方面所面临的具体挑战与监管难点,由此,证监会内幕交易规制的行为方式与逻辑跃然纸上。在理论建构方面,本书试图剖析影响我国证券市场治理的根本之道,通过建构基于关键变量与治理优势优化组合的多元治理理论,借鉴比较经验,尝试为证监会内幕交易规制的发展完善提供方案参考,兼具理论视野与实务观察。
向巴菲特致敬的一本书 我要感谢作者罗伯特哈格斯特朗,当年一个年轻人对于自己热爱的记录,无意间激起万里之外另一些素不相识的年轻人的热爱,所谓的薪火相传就这样像蝴蝶效应一般荡漾开来。时隔多年、相距千里,那些受益于这本书、达到财务自由境界的曾经的年轻人,今日聚首,以自己的青春与实践向世人推荐这本《巴菲特之道》,也是在以这种方式向巴菲特致敬。 译者 杨天南 在《巴菲除之道》第3版中,作者不仅更精彩地描述了巴菲特60载栉风沐雨的投资之旅,还将其获取亿万财富的方法分解为12个普通人都可以学习的投资准则。作者将巴菲特的方法放到更广阔的历史背景上,揭示了20世纪投资巨人们的主要观点,从格雷厄姆到菲利普 费雪、查理 芒格,更涉猎投资数学、投资心理学等范畴。新版再现了巴菲特做出重要投资决策的全过程,包括近两年
随着金融科技的迅猛发展,加密货币及其监管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本书通过深入分析金融科技与加密货币的监管实践,评估了监管策略在同时促进技术创新和保障金融稳定方面的有效性,以及如何在这两个目标之间找到平衡。本书详细阐述了加密货币法律规制的各个方面,如知识产权保护、投资基金监管、反洗钱合规等,并涵盖了DeFi、NFT、GameFi、SocialFi、DePIN、央行数字货币、稳定币、DAO等细分领域的合规风险和监管趋势。同时,还比较分析了美国、欧盟、英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韩国及中国等主要经济体的监管政策,展现了全球各个法域监管路径的差异以及监管策略的多样性。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加密货币监管的具体规则设计提出相应的建议。 本书致力于填补我国金融科技与加密货币监管领域的研究空白,促进学术交流与理论创新;为
一是指出了中央与地方金融监管权限划分的本质与特征。金融监管权限划分对象在中央和地方是同一的,即对同一对象上出现了中央与地方金融权限划分的议题,而非对不同对象而形成的权限划分。更为重要的是,划分对象是一种典型意义上的微型金融机构,其定位于服务小微企业、农户、居民等社会弱势群体的地方金融组织,这些地方金融组织是提供普惠金融服务的基本主体。 br 二是刻画了传统金融监管权限划分模式的行政分权特征。本书运用了行政发包制这一政治经济学理论模型,用概念性方法思考中央与地方金融监管权限划分的行政逻辑,通过行政权的分配、经济激励、内部考核与控制描述了金融分权的特征及其相互支持关系,并分析行政发包制的内在不稳定特征,进而探讨对微型金融体系产生的重大影响。 br 三是创新性的运用法律要素量化评估方法。对
本书始终围绕地方政府参与金融监管中的 理论 与 现实 、 规范 与 事实 、 融资 与 监管 这三对主要矛盾,并采用规范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别就地方政府参与金融监管的发生原因、监管实践、现实约束、法定权限与法律构造这五个层面的内容,以层层递进的逻辑推演方式逐步展开论证。观点与创新包括:地方政府 融资 与 监管 职能合一的悖论;地方政府金融监管对象的 三圈层递进 理论;确立中央督察式省以下垂直金融监管体制;地方政府金融监管体制机制的行政法再造。
《金融法律评论》2024上半年卷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 金融强国建设的法制保障 ,如建设金融强国的金融法使命。二是 数字金融的法理研究 ,如企业数据资产入表与数据资产金融化法律问题,生成式人工智能背景下智能投顾信义义务的重塑。三是 供应链金融的法制实践 ,如供应链金融平台电子债权凭证的法律性质及风险防范,供应链金融纠纷裁判的理论与实践。四是 金融审判实务 ,如私募资管纠纷中赔偿责任认定实务分析,金融纠纷案件民刑交叉问题的释疑解难。五是 新时代金融法学与金融法教学 ,如中国式现代金融法学的创建与新时代的发展,新时代金融法治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六是 金融市场法制年度报告 ,如2023年银行市场法制报告,2023年票据市场法制报告,2023年证券市场投资者保护报告,2023年基金市场法制报告,2023年保险市场法制报告,202
《金融创新:模式与疑难法律问题解析》主要从资产证券化、金融创新交易、金融合规与法律风险控制等版块对目前金融领域的热点问题展开分析,力求向读者展现金融法律领域的前沿议题。每篇文章对一类金融产品或交易模式从设计、发行到投资整个流程中的各类法律问题作了系统的分析和解答。
本书是一本极具代表性的国际金融著作,它系统介绍了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基本原则、主要方法和新发展。对美、日、德等发达国家银行业混业经营的争议、非银行金融机构对银行业的渗透、金融控股公司在整个银行业咄咄逼人的竞争态势、新型不动产抵押贷款和新型服务交付工具的应用与扩张、各国央行地位和作用的变化、《巴塞尔协议》对金融风险监管政策的变化等都做了详细的探讨。本书精心设计了大量的案例、习题及趣味性内容,是前8版基础上的提升与升华。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环节是经济治理现代化,而宏观调控体系与宏观调控能力现代化是经济治理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在当前国内外背景下,本书运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理论与方法,深度思考宏观调控体系和调控能力现代化的要求、目标与任务。在此基础上,本书深入讨论健全我国宏观调控制度体系的理论指引与制度方案,尤其是探讨涉及宏观调控决策、宏观调控效果评估、宏观调控监督、宏观调控救济的宏观调控制度体系的现代化问题。
《聪明的投资者》(第4版注疏点评版)在完整保留格雷厄姆原著1973 年第4 版的基础上,由贾森·兹威格根据近40 年尤其是世纪之交全球股市的大动荡现实,对格雷厄姆的原著作了大量的注释和章后点评,进一步检验和佐证了价值投资理论。股神巴菲特为本书撰写的序言和评论是这个版本的又一个亮点。《聪明的投资者》(第4版注疏点评版)首先明确了“投资”与“投机”的区别,指出聪明的投资者当如何确定预期收益。《聪明的投资者》(第4版注疏点评版)着重介绍防御型投资者与积极型投资者的投资组合策略,论述了投资者如何应对市场波动。《聪明的投资者》(第4版注疏点评版)还对基金投资、投资者与投资顾问的关系、普通投资者证券分析的一般方法、防御型投资者与积极型投资者的证券选择、可转换证券及认股权证等问题进行了详细阐述。 《聪
本辑分为4个栏目:政策解读、理论探究、市场实务、投教园地,共收录11篇文章。政策解读部分收录3篇文章:孙鸿的《从法的新规解释和证监会的行政监管看证券市场看门人的归责变化》,傅福兴、李伊凝的《我国〈期货和衍生品法〉视域下期货公司退出机制初探 基于对德国期货监管制度的研究》、刘世幸的《〈公司法〉修订背景下公司治理结构变革的探析》。理论探究部分收录4篇文章,分别是谭子文的《违反投资者适当性义务参照适用惩罚性赔偿研究》、张志旺的《证券虚假陈述中董监高的 内部人 民事责任》、吴英志的《论公司强制股份转换中的少数股东保护》以及李慧腾的《比较视阈下简易破产程序建构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市场实务部分收录3篇文章:郝勇博《辽宁辖区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状况研究》、黄江东和施蕾的《证券监管执法的若干典
本书紧密结合科技创新和科技金融发展的新形势,从理论层面构建了科技金融发展的理论体系和政策分析框架,分析了我国科技金融的相关代表性政策以及这些政策的演变规律,同时对基于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5G等新兴技术发展而涌现出的科技金融新业态和新模式进行了分析;从实证研究层面,采取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之间的关联、科技金融的发展水平、科技金融的发展效率等。此外,本书还总结了国外发达国家和地区科技金融发展状况及对我国的启示,并提出了我国未来科技金融发展的相关建议。
预期被认为是影响房地产市场波动以及房地产调控政策效果的关键因素,预期管理更是各国政策制定者 为重视的目标之 。本书在分析国内外公众预期形成机制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基于社会学习理论,综合社会学、 理学、行为经济学等多学科理论知识深入分析房地产市场公众预期形成机理及影响因素;以 市为例,通过多源数据构建房地产市场公众预期指数,基于文本内容分析法,利用计量模型实证分析调控政策以及媒体报道对房地产市场公众预期的影响;利用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多主体建模 方法对房地产市场公众预期演化过程进行模拟 ,并提出房地产市场公众预期管理策略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