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在对商业银行特殊性进行讨论的基础上,从契约理论视角探讨了如何制定法律规范才能对商业银行公司治理进行有效调整。提出商法、公司法乃至银行法规则的产生都是契约履约机制发展到阶段的必然要求,其是为了保障商事交易契约顺利履行而产生的。具体来说,授权性规则的内容应当是实践中比较典型的有效率的行为模式。任意性规则的内容应当是实践中最为大量存在的习惯规则,这种习惯规则地天然具有公平、有效率的特征。强制性规则是保障公平和秩序价值所必须的,除了有部分规则是对习惯的确认,也有相当部分是制定法,以此保证公平和秩序的实现或为了实现国家的特殊目标。商业银行治理规则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强制性规则比例的大幅度增加。在具体制度上,笔者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如认为股权有集中程度,有相对控股股东且有其他大股东存
信托制度在中国属于“舶来品”,我国并没有“信托文化”的历史传统,普通民众对信托制度的认知存在不足。并且由于我国现行信托法律制度自身的缺陷,实践中,信托制度主要应用于商事领域,民事信托难以寻觅踪迹。事实上,由于信托自身的特色和优势,信托在实务领域应用极其广泛,无论是商事、民事、社会公益或是其他领域,信托制度都有着广阔发展的空间。《中国信托法原理与实例精要》立足于信托法基本原理,通过对典型信托实务案例的述评,阐释基本的信托法理论,分析我国信托法律制度的利弊得失,以期实现信托法律制度研习与社会需求同步发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