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关键之所在。进入新时代之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金融业面临三大任务: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和深化金融改革,尤其是防止发生系统性风险是金融工作永恒的主题。 《员工之过与银行之责》聚集于银行员工、客户和外部监管部门这三类"人"的行为之上,沿着银行与员工(亦即银行自身)、银行与客户,以及银行与各类监管部门之间的关系三条主线,通过对近50起媒体公开披露的金融案例进行描述、分析和总结,展示一幅幅违规如何发生、该当何责何罪和怎样引以为戒的鲜活生动的画面,意图以此来揭示防控金融风险直观而又普遍适用的手段和规律。
本书对近代银行组织法律制度加以梳理,从资本组织法律制度、内部组织法律制度、分支行法律制度三个层面,对银行法的内容、立法意义、立法缺陷、实施绩效等问题进行解析;同时,将银行的资本构成及产权演变、内部治理机制、分支行设置等法律问题纳入考察视野,试图概括、归纳近代银行组织法律制度的发展脉络与基本特征。 本书分为导论、正文、结语三个部分。 导论介绍了本书的选题缘由,回顾近现代银行法制研究的成绩与不足,阐述研究脉络与探索创新之处。后,针对书中“银行组织法律制度”、“银行法”等概念作出界定,以便使研究规范化。
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删除了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比例不得超过75%的规定,将存贷比由法定监管指标转为流动性监测指标。这有利于增强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 三农 等贷款的能力,进一步有针对性地缓解融资成本高的问题,促进创新创业,带动群众收入提高。
本书是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谈李荣老师的专著,采英美法视角,重点探讨了在中国金融综合化经营背景下,银行与客户在不同时段和层面的契约多重性问题等,以期对我国金融系统如何构建公平的银行与客户关系,形成更为合理的银行与客户利益格局。进行理论突破和法律规则的完善。
本书收录了ICC银行委员会在1995年至2001年期间就数套ICC规则回答的所有咨询,它的起始年份与UCP500生效年份接近,但包含了关于UCP400的后一组意见,以及关于《托收统一规则》和《见索即付保函统一规则》的咨询答复意见。 书中还注明了哪些意见已被后来的意见所完全或部重新考虑某份意见。 该书既是从业人员的业务指南,也是各国法律界的解决有关纠纷时的必要参考。
本书是对电子银行风险所衍生的法律问题进行专题研究的法学著作,作者针对其中与法律密切相关的电子银行操作风险与法律风险进行了深入研究,对我国互联网金融业务的主要法律风险进行了分析、对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发布的电子银行风险国际管理文件群的法律性质提出了独到见解。在电子银行业飞速发展并引发诸多风险的当下,本书对防范我国互联网金融法律风险、预测电子银行风险国际管理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不良资产处置是世界各国银行及其规制机构必须面对的普遍难题。因银行不良资产处置不力给银行、银行业及金融稳定和国民经济发展造成的巨大危害,徘徊于各个国家的各个历史阶段。本书通过对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法律规制问题进行研究,探索如何构建系统解决我国银行不良资产问题、防范银行危机、维护金融稳定的法律运行长效机制。通过总结、比较国内外的实践经验,本书从我国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的实际需要出发,根据银行不良资产处置行为一般模式和法律规制基本框架,对我国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法律规制的现状进行了实证研究,对现有的各项具体法律制度规范,或是揭示其中的缺陷和不足,或是有针对性地提出立法建议。
目前中国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现实困境是农村金融资源供给严重不足和农地资源配置的不合理,过往三轮农村金融改革的实践证明单纯依靠改革现有金融机构难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应是确立一种有效的融资体制机制,一方面将社会资金引入农村,另一方面通过调动农村内部资源尤其是重要的农地资源以改善农村金融服务。 本书立足于解决我国农村重大现实问题的需要,从经济法视角出发,通过对土地银行这一外生性制度的引入和本土化建构进行探讨,以期解决我国农村资金匮乏和农地资源利用不充分的两大困局。作者没有囿于微观的一般问题分析,而是从我国农村资源配置现实需求出发,借鉴大量手的美国数据和资料,结合法经济学和法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平衡不同主体利益,统筹农地金融市场公平、效率、自由和秩序,尝试多维度重新配置
《信托登记制度研究》是对信托登记制度的一个制度性分析,作者从理论探讨和制度构建两个层面对我国信托登记制度的设立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本书首先探讨了信托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起源与发展,然后从理论上对信托财产的独立性、信托登记的功能和效力、信托登记与财产权变动登记的关系等基础问题展开了深入的分析,随后结合我国现有信托法制度的实际,从宏观上提出了未来我国信托登记立法的可能模式,并对我国信托登记制度的具体构建如信托登记的内容、登记机构的设置、登记的申请与审查以及登记的电子化、登记错误的赔偿等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这些研究富有理论性和针对性,以期为将来的立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为进一步充分利用法规解读工作成果,提升依法合规操作水平,编者组织编撰了《银行业法规解读报告(2013-2014年)》。全书共30余万字,分为特稿、解读与述评、风险提示、专题研究、典型案例和地方法治亮点六章。具有三个特点: 一是具有较广的覆盖面。内容涵盖了过去两年发布的重要新法,涉及银行的公司信贷、资产处置、风险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内控与法律合规等主要业务领域,既有对银行经营管理有较大影响的18部中央法规的点评,也有对上海自贸区、浙江农房抵押等6个地方法治亮点的分析。 二是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解读内容涉及全行经营管理过程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既对担保圈贷款、员工参与非法集资等热点问题的法律风险进行了提示,也对工商登记制度改革、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绿色信贷等热点专题进行了专门论述。 三是具
本书共分12章120个问答包括:信贷与担保、存款、中间业务、票据结算、金融衍生产品与外汇业务、保理业务、国际结算与贸易融资、基金与证券、*、诉讼及保全、知识产权以及其他。基本涵盖了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范围,阐述了作者对新形势下银行新型及疑难法律问题的理解。 本书有以下几个特点:1.定位于解答当前银行新型业务中的法律问题及所遇到的疑难法律问题;2.即关注法律风险,又关注相关的合规性风险;3.突出实务性和操作性,与银行实际业务操作结合紧密;4.采取了问答的方式编写,各问题分类编排同时各具独立性,简洁易读。 本书主要面向商业银行业务人员、风险控制人员及银行法律人员,兼顾对银行法律事务有兴趣的法官、仲裁员、执业律师及法科学生。相信本书的面世对各位读者有所启发。
作者以比较独到的视角和紧密的逻辑安排,梳理了反洗钱约束与激励理论的相关研究文献,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综合分析了我国与欧美发达国家在反洗钱机制建设方面的差异,指出我国政府监管部门和以银行业为主的金融机构在反洗钱机制建设方面存在的不足——“约束乏力,激励缺失”。在此基础上,以委托一代理理论、博弈理论和成本收益理论作为分析框架,论证了在反洗钱实践中建立相应激励机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创新地将银行业反洗钱约束与激励统一于一个动态的、信息不对称的委托一代理模型之中,并通过数值测试找出相对较优的没计参数,提出了一个框架式的激励安排:政府应借鉴公共产品供给组合有效性的原理,建立“双向的”反洗钱约束一激励机制模式;这一模式对现行的反洗钱机制是一个“帕累托改进”;我国当前宜采用“强化约束,适度
侯福宁主编的《商业银行法律合规手册》以我国目前有效的金融监管法规为依据,以商业银行从成立到业务运作涉及的问题类型为主线,以合规支持和促进业务发展为指导,在吸收和借鉴目前市场上银行业法律、法规汇编书籍经验和不足的基础上进行探索,尝试采取新的编写体例,将法规嵌入业务,在介绍具体业务或问题的同时,尽量将我国现行有效的、支持此业务的法律法规列于其后作支撑,使读者在学习银行业务的同时了解业务背后的法律法规支持,对银行业务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商业银行法律合规手册》突出的特点在于实用性和操作性。在涉及商业银行具体业务问题时,阅读本书后即可对银行业务有一个系统和细致的了解。 为便于读者对银行设置和业务的了解,在编写体例上以商业银行涉及的问题为章节依据,本书共分公司治理、监管准入、存款业
*持卡人作为个体、分散的金融消费者,其与发卡机构、收单机构等在建立民事法律关系的过程中始终处于弱势地位,持卡人利益受到侵害的情况时有发生,在商业银行业务中,以*领用协议中的不平等条款为焦点,*投诉个案始终占有较高的比例,但持卡人大多得不到满意的结果。随着*功能的不断创新和应用技术的持续升级,*领域出现了很多新的发展问题,如联名卡与认同卡的无疾而终、*消费积分、*非法套现等等,需要运用新的法律视野来观察和分析。在实务中,因*侵权应当承担民事责任还是刑事法律责任,在理论和实践中都需要拨乱反正,其背后潜伏的正是银行部门立法的不当行为。随着持卡人队伍的不断扩大,持卡人整体作为一个数量规模庞大的社会群体,其法律权益理应从立法、执法和司法等多个维度来加以保护。在*司法领域,从拓宽持卡人的民事救
本书针对商业银行产权改革的特殊性,提出信托运营国有商业银行股权的制度设计,并从国有银行资产管理体制和信托运营合同两个角度展开。本书的主要观点是制定国有银行股权信托运营管理法,构建三个层次的国有商业银行股权运营和监管体制,以弥补信托合同内私法制约的缺陷,界定各个主体之间的信托法律关系和责任类型体系。
本书案例覆盖了借款合同纠纷、*纠纷、信用证纠纷、存单纠纷、损害赔偿纠纷、保证合同纠纷、票据请求权纠纷等各个方面。本书收集的一百多个司法案例,均系银行业近年来发生的典型真实的银行诉讼案例。本书力图从理论结合实践的角度,针对读者普遍关心的银行实务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结合人民法院出台的存单、信用证、担保等司法解释和银行监督管理机关颁布的行政规章、规范性文件以及*银行法律理论学术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深入的理论阐释。 本书不是简单的学术理论著作、大学教材或法律条文释义,也不是简单的案例汇编,而是条文释义、理论分析和实例的巧妙结合。书中所有案例均详细列明了审理全过程,通过“基本案情”、“争议问题”、“法院认定及判决”、“案例评析”的索引帮助读者快速掌握案例重点。本书用实例说明理论,用理论
在金融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背景下,银行业务创新层出不穷,合法合规问题更加值得关注。张炜主编的这本《银行业务法律合规风险分析与控制(上下)》从银行业务的操作模式和法律结构入手,系统分析探讨了银行各类业务中的法律合规风险及其控制对策。为增强针对性和实用性,《银行业务法律合规风险分析与控制(上下)》对每项银行业务按照“业务概述”、“法律规制”、“法律合规风险分析”和“法律合规风险防控”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在提出风险防控措施时,注意从管理层面和操作层面进行分析提炼,以方便银行各级管理人员、业务人员和法律人员阅读使用。此外,本书每个业务章节中都配有相应的案例分析,力求通过对典型案例的解析,进一步增强相关业务应用指导作用。
本书是20世纪以来迅速发展的一门新兴法律学科,是目前世界各主要国家法学研究的重点领域之一。《银行法学》由中国银行法学研究会组织编写,以银行法在我国当下的立法、实践和学术研究成果以及国际上的新近发展为依据,对银行法的基本理论和中央银行法、商业银行法、政策性银行法、银行监管法的主要制度和重要规则进行了系统地介绍和解析,尤其对商业银行的法律制度做了较全面详细的论述。《银行法学》可用于高等学校法学专业、经济(金融)专业的银行法、金融法教学和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法务培训,也可以用作从事银行法实务的司法人员和律师的业务参考书。
笔者在对商业银行特殊性进行讨论的基础上,从契约理论视角探讨了如何制定法律规范才能对商业银行公司治理进行有效调整。提出商法、公司法乃至银行法规则的产生都是契约履约机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其是为了保障商事交易契约顺利履行而产生的。具体来说,授权性规则的内容应当是实践中比较典型的有效率的行为模式。任意性规则的内容应当是实践中为大量存在的习惯规则,这种习惯规则地天然具有公平、有效率的特征。强制性规则是保障公平和秩序价值所必须的,除了有部分规则是对习惯的确认,也有相当部分是制定法,以此保证公平和秩序的实现或为了实现国家的特殊目标。商业银行治理规则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强制性规则比例的大幅度增加。在具体制度上,笔者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如认为股权有一定集中程度,有相对控股股东且有其他
民间借贷纠纷包括了个人之间、个人与非金融企业之间、非金融企业之间的借款合同纠纷,近年来受宏观经济形势变化的影响,我国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呈现高发态势。本书编辑之目的即在于为涉及民间借贷纠纷的当事人及律师提供全面*实用的法律、法规、政策与案例指引。 本书包括法律适用指南、典型案例、现行法规政策三个部分。 一、法律适用指南 概述民间借贷纠纷的概念与特征,对利息与利率、企业借贷合同的效力、民间借贷纠纷中的证明责任等三个常见重要的问题予以特别说明,并对民间借贷纠纷中常见的高利转贷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集资诈骗罪、合同诈骗罪、诈骗罪等五个罪名予以详细解读及案例说明。 二、典型案例 共收录了42个案例,均为人民法院和中高级人民法院二审、再审裁判,系从两千余份裁判文书中精选而出
银行法研究银行监管机构、银行、银行消费者之间的法律关系。三者之间的法律关系随着金融产品的变化、创新而不断更新。无论进行何种更新,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和保护银行消费者权益是银行法不变的主旨,监管机构法、审慎监管法和银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具体内容都是围绕着这个主旨设计的。但是,法律和金融市场的特点决定了银行法存在着滞后性,对金融危机或多或少只能作出被动的反应,影响了其主旨的实现。本书结合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研究了银行法从理念和具体制度安排上如何减少滞后性,从而能够在*程度上能动地应对银行失败。
★个人汽车消费贷款审判与风险防范 总结审理中遇到的常见热点纠纷问题,对贷款办理、发放、监管和催收等环节提出具体改进措施。 ★个人住房贷款审判与风险防范 着重从银行内部和外部两个角度提示贷款风险,分析风险成因,提出防范对策。 ★*审判与风险防范 通过翔实的数据从多角度总结*案件特点,探讨银行可能面临的法律风险及商誉风险,并提出对策建议。 ★法律指引 精选收录了个人消费贷款密切相关的法律文件,为银行、监管机构及个人提供法律指引。
本课题在研究内容上,以金融危机和金融全球化为背景,紧紧围绕中国银行业宏观调控与监管制度的发展,结合当前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和银行法建设实际,有重点、有选择地研究了银行业纵向调控和监管法律关系问题,搁置商业银行金融交易和商业运行中平等主体的制度安排不去涉及,体现了研究视角和思路的独特性。表现在: (1)明确提出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是法律制度问题。(2)明确提出金融危机的基础制度原因是货币权问题,并首次明确了“货币权”这一概念,指出它是基本金融权力的主张。(3)明确勾画出国际货币金融法律秩序的核心要素和当下价值取向、制度内涵。(4)明确提出必须从宪政高度进行中央银行独立性与透明度建设。(5)明确了在分业金融监管体系下混业金融监管的可选路径。(6)明确设计了银行救助的公共资金救助体系:问题金融机构的接管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是为了保护商业银行、存款人和其他客户的合法权益,规范商业银行的行为,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加强监督管理,保障商业银行的稳健运行,维护金融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制定的法律。 本法于2015年8月29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进行了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