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我国实际发行的品种进行分篇,以法律规定和证券交易所的规则为基础,从实务操作层面分别对公司债、企业债以及其他的发行、上市和交易阶段所涉及的实践操作的相关内容进行了详细阐述。 重点介绍了公司发债之前的考虑因素和中介机构的选聘,法律规定必须满足的条件,实践操作中的程序和申报文件以及交易中涉及的问题等。 附录部分包含募集说明书内容指引、法律意见书和律工作作报告范本,供读者在实践应用中作参考。
该论题只是在近年一才吸引了学术界、实务界的普遍关注,一方面需广泛借鉴、参考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资本市场的理论和司法实践,另一方面需结合我国国情进行由浅入深,由宏观到微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探讨,因此,很多理论观点还远未形成成熟、一致的定论。在本书中,各位作者的认识、观点也不尽一致,章节中的一些观点、见解并不必然代表主编的看法。从事司法实务特别是审判工作的读者,应对书中的内容、观点进行多角度的辨析。本书的主要价值应是为读者提供一些思考问题的材料、工具和角度,而不是提供“放之四海而皆谁”的普遍性原理。
资产证券化是一项金融创新。它的出现,表明了一种新的融资方式——资产融资的诞生,同时,它也“引导了一场革命并改变了世界及美国的金融风貌”。资产证券化是一个经济问题,但更是一个法律问题。资产证券化的每一个过程都离不开法律的确认和保护,完善的法律制度将保证资产证券化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资产证券化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实际上由证券化的资产和资产的证券化两个方面或者说程序构成。本文的研究以此为主线,将全文分为总论、证券化的资产、资产的证券化、中国的资产证券化四篇,共计九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