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基于长期的研究积累,并充分发挥其从事反垄断前沿实务的经验,坚持以理论、实践与国际比较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数字经济时代反垄断法因应与变革的初步方案展开论述。本书汇集总结了国内外数字经济领域新的反垄断理论和执法实践成果,是目前该领域内少有的全景式论述新型经济环境下反垄断法的专著。
本书实证考察竞争法实践,揭示出其不同于形式理性法的各种功能与具体的制度实践机制。主要内容涵盖 竞争法、法律功能理论以及竞争法的功能 竞争法的政策功能 竞争法的识别功能 竞争法的稳定行为预期功能 竞争法诸功能的现实并存及其相互关联 功能视角下我国竞争法文本与实践审视 其他法律中的政策与识别 法律系统、竞争法功能理论对于法治之意义 等。
本书针对反垄断法律制度中的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审查制度展开,聚焦数字经济领域的相关新问题,主要针对数字经济领域的非价格竞争问题(大量产品和服务涉及多边市场的免费模式)进行研究。全书以非价格竞争问题的认定、抗辩与救济为核心主线,同时关注国际发展趋势,以及我国2022年《反垄断法》修正的现实背景。在此基础上,还针对该领域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审查直接关联的监管科技,以及部门间协调等新问题进行探讨。
标准必要专利反垄断规制问题是摆在我国法律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这对于进一步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知识产权反垄断法治、增强我国高科技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书立足这一背景,创造性地从专利基础性问题、FRAND许可承诺和许可费、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典型许可滥用行为、经营者集中控制、禁令救济和完善反垄断规制路径的建议七个方面展开论述。
本书立足于我国经济转型和制度变迁的宏大时代背景,从竞争法的上位概念 市场规制法 开始,结合新修改的《反垄断法》和即将修改的《反不正当竞争法》,详细阐述了反垄断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相关制度和进展。相比以往竞争法的研究,本书结合数字经济的新发展和新出现的不正当竞争方式做了详细论述。全书贯穿 总-分 的逻辑结构,在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对具体的不正当竞争行为规制的内容进行了介绍,即先阐释基础概念和基本制度,再阐述制度的具体内容。同时,全书注重具体制度形成的历史考察和中外比较,在结合制度运行效果的基础上,探讨该制度的本来面目和新发展方向,以期为实现我国竞争法治的现代化贡献绵薄之力。
《反垄断法的相关市场界定及其技术方法》作为一个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入研究反垄断执法中相关市场界定的学术成果,在法学方面,深入研究了相关市场界定在美国、欧盟以及东亚国家包括在我国的产生和发展;清晰地论述了需要进行市场界定的反垄断案件类型,深入探讨了在经营者集中控制、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和垄断协议等各个领域的重要作用;还深入探讨了界定市场的证据规则,包括举证责任、合格证据的标准、证据的来源以及各种证据的证明力等;在经济学方面,全面和系统地分析研究了界定市场迄今使用过的13种技术方法,探究了应用这些方法的市场环境和各自的局限性,比较了这些方法在不同市场条件下使用的频率和效果。
知识产权法与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关系由于理论上认识不清,导致在司法领域知识产权法与反不正当竞争法适用方面的冲突,而数字技术使这种冲突表现得更为突出、更具典型性,增强了解决冲突的迫切性。本书通过对知识产权单行法(如《著作权法》《商标法》《专利法》)与反不正当竞争法在数字环境下具体冲突的表现进行提炼总结,提出解决数字环境下知识产权法与反不正当竞争法适用冲突时要坚持的 平行保护说 ,制定合理有效的冲突协调原则和措施。
政府补贴是法律、政治、经济交织的复杂问题。补贴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纠正 市场失灵 ,但过度使用则会导致 政府失灵 。补贴问题反映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在国际贸易领域,补贴可能会扭曲自由贸易,而反补贴措施也容易异化为贸易保护主义的工具。因此,补贴问题成为贸易自由化进程中争议的问题之一。本书从条约宗旨、适用对象、约束范围、判定基准、规制领域五个方面,对WTO《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定》与CPTPP非商业援助制度进行了全面的比较研究。
概括地讲,本书内容具有以下特点: ,力求文本的广泛性与典型性。在选取翻译的文本时,我们注重国家的广泛性,选择了31个国家的42个竞争法律文本;同时,注重兼顾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法律文化传统不同的国家。考虑到美国反托拉斯法以及欧共体竞争法律已有汉译本,我们重点选取了其他发达国家及有代表性的发展中国家和若干转型时期国家的竞争法律,以尽可能地扩大借鉴的视野。 第二,力求兼顾文本的即时性和准确性。我们所选择的这30个国家的法典廪文,除英语外,还涉及德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韩语、日语、土耳其语、蒙语、越南语等诸多语种,由于受译者所掌握的外语语种的局限,同时为了提高翻译工作的效率,官方文本非英文的,翻译时均以所译国家权威机构提供的英文文本为主要依据。同时,又参照了
本书对国外反垄断执法后的经济效果评估,从制度和实践层面上作了梳理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反垄断执法效果的评估机制的建设健全提出了建议。
石油是发展工业的 血液 ,是国家重要的战略物资。本书系统梳理了我国石油行业由高度行政管理到产业化监管,再到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的过程,在辩证分析 规制论 与 豁免论 观点的基础上,提出石油行业应当属于竞争性行业,应确立石油业 普遍适用竞争法,例外适用管制法 的原则,适用《反垄断法》对我国石油行业进行规制。作者通过实地调研和相关考察后发现石油行业存在竞争不自由或受到限制的情形,石油行业限制竞争行为具体体现在石油行业垄断协议、石油经营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等情形。因此,本书为构建我国石油行业限制竞争行为反垄断法规制具体路径进行了尝试,主要包括四方面内容:一是要创设竞争政策为倡导的基本框架和法律条文;二是应当配置反垄断执法机构对石油业监管的参与范围和程度;三是构建石油行业主管机关对油价调涨
本文采用奥地利学者威尔勃格的“动态系统”理论,提出应综合考虑如下因素并考虑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最终得出结论:各方经营者的利益考量(包括原告所要求保护的利益、被告行为对原告利益的影响、原告采取避免损害措施的可能性及成本、被告正当的竞争需求、被告的行为是否歧视性针对原告等);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等;以及公共利益等。
技术标准化对市场竞争既有正效应,也有负效应,故需以维护公平竞争为己任,以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为宗旨的反垄断法来规制。《技术标准化的反垄断法规制》作者吴太轩采用系统研究、比较研究和实证研究方法,对海内外相关著名案例进行分析,通过比较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和我国台湾地区的相关规定,捉出技术标准化限制竞争的实质是权利滥用,主要表现为知识产权的滥用;反垄断法规制技术标准化行为的一般思路是先分析该技术标准化行为是否属于权利滥用行为,再分析该行为是否违反反垄断法,后对违反反垄断法的技术标准化行为追究法律责任。《技术标准化的反垄断法规制》对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立法和执法提出了一些新颖且具可操作性的建议,是研究技术标准化问题的具有理论深度和实践意义的一部力作。
《竞争法学(第三版)》是对反垄断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系统介绍。其特点大致如下:首先,在兼顾体系性的基础上注重理论分析(因为该领域的法律实践时间不长,国外相关经济理论非常多,需要有效的内化到国内的法律框架中)。第二,内容的创新。包括探讨了同类教材中未曾涉及的竞合问题,互联网不正当竞争问题等;法律不足问题的探讨,例如俄罗斯法对行政垄断规制的借鉴。第三,理论与实践结合。相关知识或原理的表述中以简要案例的方式加以说明。另外,结合国内外并以中国法律文中心展开相关表述。 此次改版主要是因为今年底《反不正当竞争法》将要修订推出,这次是自1993年颁布以来的首次修改。而反不正当竞争是竞争法两个重要部分之一。而反垄断方面也会根据理论研究和案例的一些发展作出更新。
当前,互联网由 消费互联网 向 产业互联网 发展, 互联网 经济发展呈现网络化、平台化、智能化、服务化、协同化特征, 互联网 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法实施问题日益复杂。 本书以 互联网 经济发展的反垄断法保障为研究对象,主要内容包括相关反垄断法理论保障、反垄断法规则体系内容保障、反垄断法重点实施方法保障、实施体制机制保障等,并提出了 互联网 经济发展的我国反垄断法保障制度建议。 本书在分析哈佛学派、芝加哥学派、后芝加哥学派、新布兰代斯学派反垄断法理论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 互联网 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法理论和实施策略,对超级平台、智能制造、先进技术互操作、算法合谋、未达到申报标准经营者集中有关的反垄断法实施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以有效推进反垄断法实施,为 互联网 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本书从分析倾销和反倾销的基本理论问题入手,在介绍了反倾销的基本法律问题之后重点分析了中国对外反倾销的经济影响和中国遭受反倾销与对外直接投资的关系.本书法律问题与经济分析相结合.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策建议。在研究过程中,我们采用理论分析与经验研究相结合、描述性统计分析与计量检验相结合的方法,力求做到准确和客观。全书共分六章,分别是:倾销和反倾销的基本理论问题与文献综述;反倾销程序、措施与确定构成倾销的标准;中国对外反倾销的经济影响(描述性统计分析);中国对外反倾销的经济影响(计量检验);中国遭受反倾销与对外直接投资的关系:对策建议。
《竞争法学(第4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法学教材》对于有关竞争法学重要问题、疑难问题和新问题进行理论分析,突出竞争法学知识体系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辅之以竞争法学知识的拓展、竞争法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研究与探索。分三编,*编 竞争法总论 包括竞争法背景知识概述、竞争法概述、竞争法的体系、各国(地区)竞争法;第二编 不正当竞争行为 包括商业混淆、商业贿赂、虚假宣传、侵犯商业秘密、不正当有奖销售、商业诋毁、互联网不正当竞争;第三编 垄断及其法律规制 包括反垄断法概述、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经营者集中、滥用行政权力限制竞争、反垄断执法程序。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已经十届 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自2008年8月1日起施行。为了 好地宣传反垄断法,使社会各界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的规定,保证反垄断法的顺利实施, 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经济法室编写了这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条文说明、立法理由及相关规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围反垄断法》逐条作了说明,并附上相关规定,便于准确理解和把握立法原意。
本书对国外反垄断执法后的经济效果评估,从制度和实践层面上作了梳理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反垄断执法效果的评估机制的建设健全提出了建议。
本书聚焦于网络视听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版权侵权与不正当竞争问题,对近年来发生的法律纠纷进行了数据统计与类型化梳理,从侵权行为模式、案件焦点与相关法律规定等几个方面对司法实务中的问题进行分析。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案说法的方式,对权属认定、信息流和算法推送、第三方平台电子证据效力、侵权损害赔偿数额的认定思路和影响因素等焦点与热点问题进行专门剖析。本书既关注了网络视听产业面临的常规法律问题,也分析了实务中对互联网传播中著作权保护的困境。本书适合法律实务工作者、网络产业法律从业人员以及知识产权领域学习者阅读。
反垄断法价值是反垄断法学术研究和制度实践中的一个纷繁扰攘的领域。价值争议在美国表现为芝加哥学派与民粹主义者间的学术之争,在欧洲表现为欧共体竞争法应该更侧重于竞争还是消费者权益保护,在中国价值争议内化在笼统的立法条文之中并构成了反垄断法顺利实施的深层障碍。凡此种种,都彰显了价值研究的必要性和急迫性。叶卫平编著的《反垄断法价值问题研究》对成熟反垄断法的价值构造和价值目标之间的内在关联作了系统的梳理。反垄断法价值有实体价值和形式价值、工具价值和目的价值之别。其中,自由是基石性价值,是其他价值生成和演化的基础;效率是伴随着经济分析方法的应用而取得了优势地位的价值;在效率价值过分扩张的情况下,公平价值也开始发挥其价值填补功能。实体价值间的矛盾运动,使得反垄断法规则体系在整体上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