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满足广大读者处理工伤纠纷实务中快速、按需查找相关法律规定而编辑出版。根据工伤纠纷及其立法的实际情况,整理出纠纷处理中常见的关键词,并将与该关键词相关的法律、法规、司法解释、规章、规范性文件一并列在该关键词下,便于读者根据自己的需求查询使用。每部分还添加导读,简明扼要地介绍本部分的主要内容。本书在录部分添加了2003年工伤保险条例和2010年工伤保险条例的条文序号对照表,主要是考虑到2010年以前发布的相关文件中,引用的部分法条序号与2010年工伤保险条例不一致,可能导致读者根据文件的指引找不到对应的法条,故予以对比列出。另外,考虑到部分读者实际理解法律的需求,在录中还对与工伤纠纷处理密切相关的核心条文进行了解读。
2010年对于中国的劳动法律建设和实践是不寻常的一年,新中国的部《工会法》走过了60年,部《劳动法》走过了15年,而这一年,中国的劳动争议事件频出,从深圳的富士康工人自杀事件到广州本田工人罢工浪潮,劳资矛盾愈加激烈,对中国现有劳动法律和实践进行反思和批判已是大势所趋。在这一背景下,来自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韩国、国际劳工组织,以及中国有关方面的学者和专家于2010年8月在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劳工问题研究中心就相关中国劳工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国际性学术交流探讨。《中国劳动者维权问题研究——中国工会法60年与劳动法15年》在会议论文的基础上编写而成,旨在以批判的眼光回顾总结法律制定中的历史经验,以劳动社会事件为视角评估法律的实施效果,并期待在劳工问题方面产生更多的良法,最终惠及为中国的强大作出不朽贡献
对于劳动关系的调整存在着三种本位思想,即国家本位、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本书是从社会本位出发来研究劳动关系的调整机制。从这一视角出发,作者对劳动关系的特点、边缘,劳动法的基本原则、调整原则、具体原则、法规劳动权的权利义务,劳动法体系,劳动法的多层调整模式,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内容、客体,事实劳动关系,劳动执法体制,违反劳动法的责任等重要问题均进行了讨论,并提出全新的观点。本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理论联系实际,可供劳动法和社会法方面的研究者,高等法律院校师生以及实际工作者参考阅读;也可作为劳动法研究生的或参考书。
本书立足我国社会组织法务实践的现实,涵盖社会组织劳动法实务的各个方面,明确指出社会组织劳动法风险雷区,全方位为社会组织防控劳动法律风险,解决劳动争议,促进社会组织人力资源管理质量的提升。本书是一本为社会组织量身定做,真实反映或预见其在处理劳动关系上遇到的风险及问题并提出有效处理方案的图书。
在我国加快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领域被法律所规范,越来越多的纠纷需要通过法律来解决。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构建,法律已经全面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每个人都自觉不自觉地生活在法律的规范范围内。为满足社会各界人士对各类专题法规学习、了解、查询的需求,我们精心编辑出版了这套“热点领域法律全书(实用版)”。本书以法律法规、司法解释等各类法律文件为主线,突出“实用”的特色,穿插重点法律导读、重点条文解读、实用文书、实用图表、地方法规政策等内容,以期为各领域相关读者提供最为全面、实用的法律信息。(一)全面收录各类法律文件,涵盖工伤保险、认定、鉴定赔偿的各个方面。本书全面收录了工伤保险、认定、鉴定赔偿的核心法律、行政法规、司法解释、行
用人单位设计并签订好《劳动合同》就是化风险为机遇的基础。为此,作者将多年来对劳动法律的理解,特别是对《劳动合同法》的理解,结合他近十年的实务经验设计了的全国适用的版《劳动合同》(范本)。本书以逐一解读合同条款为主线,提供〔范例设计〕并且解读每个条款的设计理由。每个条款之下都蕴含着可以利用的空间和可能存在的风险,用人单位需要用心对待每个细节,因此还设置了〔专业提示〕的栏目对实务中签订《劳动合同》可能存在的风险点一一详细解读,并提供实用的建议,以期为用人单位设计、签订和防范用工法律风险提供有效的指导。
通过考察国外的反就业歧视制度,我们发现反歧视有法宝,即立法作为前提和依据,专门机构作为一把利剑,司法救济作为保障途径。作为反就业歧视前提和依据的反就业歧视法,本身就自成一个小的法律体系,主要包含三个层次的立法:一是反歧视基本法;二是专门针对就业以及社会生活其他领域歧视现象的特别法律;三是在普通法律中涉及就业歧视问题的条款,如民法中规定反歧视诉讼中的民事赔偿责任。要推进反就业歧视,除了要制定专门的反歧视单行法律外,还迫切需要在借鉴国外相关立法和实践的基础上,制定出一部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反就业歧视基本法,针对我国当前突出的就业歧视问题作出规定,明确就业歧视的概念,建立反歧视的专门机构,同时规定救济措施和救济机制,以真正保障劳动者遭受就业歧视后能够获得有效救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