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律师事务所是全国知名的刑事辩护大所。本书收录了部分京都刑辩律师的辩护词,辅以简要的案情介绍和辩护思路,能够全面展现京都刑辩律师对各类刑事案件的法理论证、辩护思路及辩护技巧,是刑事犯罪理论和律师辩护实务有机结合的文章集结,是广大刑事辩护律师学习刑事辩护、学习辩护词写作的实用性教材。
庭审是刑事诉讼的中心和重心,建构合理的庭审制度理论对于刑事诉讼研究具有重要的、基础性的价值。而且新型事诉讼体制下的庭审环节,是各种矛盾和冲突的集中体现。通过探讨庭审的基本理论以及现实中的矛盾和冲突,研究整体上的制度协调和微观意义的制度填充,对于新的刑事诉讼体制的完善和有效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著作共分10章,前四章论述庭审制度的一般性问题,如庭审的要素、功能和价值目标;庭审的基本原则和原理;庭审制度的前现代类型和现代类型时势比较研究;关于中国新的庭审方式的特征与模式等,可谓“总论”。后六章则属于“分论”的内容。分别论述庭前的公诉审查和证据开示程序,庭审调查和辩论程序的基本问题,法庭公诉和辩护中的问题。尔后,对庭审调查的重点和难点——人证调查进行了专门研究,对法官的审理和裁
本书收录了作者在十余年审判工作中所发表的主要作品,涉及刑事审判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疑难、复杂案件,审判理念与办案方法等多方面内容,并附录了反映作者对刑事审判和法官职业思考的访谈录。书中所涉及案件均是作者亲自办理的真实案例,所选录的论文均是作者对刑事审判中亟须解决的热点问题的思考,客观地反映了刑事审判的实际情况和专业需求。
李昌林所著《从制度上保证审判独立:以刑事裁判权的归属为视角》一书是在作者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从确定选题到资料收集、论文撰写、定稿,前后历时两年多。在论文提交答辩之后,他又对论文进行了反复修改,反映出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踏实的工作作风。书稿从刑事裁判权应当归谁、应当由谁行使、如何保障法院和法官独立行使裁判权的角度,对司法独立问题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并结合我国国情,探讨了我国审判独立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提出了许多独到见解,对于推进我国的依法治国及在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调整司法权与立法权、行政权和政治领导权之间的关系,对于司法权在法院内部的合理配置及审判方式改革,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经过数年建设,西南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科于1993年12月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获得了
刑事管辖权不仅是一项原则,它更深层的意义在于反映出一个国家的主权问题。如当两个国家的管辖原则发生冲突时,就体现出两个国家的角力争夺。全书共分两个主要部分,一是研究述评,作者用清晰简略的文字概括了我国从古至今的刑事管辖权情况,其经历了高峰低谷,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期间,国家主权受到严重践踏,因此刑事管辖权也在某种意义上无法真正实现;二是代表性论文精选,作者详细列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刑事管辖权方面研究所取得的成绩,这些论文专著为在我国开展刑事管辖权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资料。
刑事管辖权不仅是一项原则,它更深层的意义在于反映出一个国家的主权问题。如当两个国家的管辖原则发生冲突时,就体现出两个国家的角力争夺。全书共分两个主要部分,一是研究述评,作者用清晰简略的文字概括了我国从古至今的刑事管辖权情况,其经历了高峰低谷,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期间,国家主权受到严重践踏,因此刑事管辖权也在某种意义上无法真正实现;二是代表性论文精选,作者详细列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刑事管辖权方面研究所取得的成绩,这些论文专著为在我国开展刑事管辖权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资料。
本书由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三庭法官撰写,以修改后刑事诉讼法设立的违法所得特别没收程序为主线,结合法律、司法解释和规范性文件的相关规定,系统地梳理和研究违法所得没收程序涉及的主要问题,同时根据立法精神和法律原则对实践中法律未作明确规定但又亟待解决的一些疑难问题提出了初步的处理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