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积极贯彻落实中央依法治国的文件精神,打造浦东新区“ 区”法治保障的工作目标,规范刑事诉讼涉案财物处置工作,为基层工作提供实战业务指导,浦东法学业务骨干再次开展专项攻坚,完成了政法指导工作系列丛书之二《刑事诉讼涉案财物处置工作指南》。《刑事诉讼涉案财物处置工作指南》主要包含刑事诉讼涉案财物处置全流程的范围、要求、标准、条件和法律规定。《处置指南》主要用途是普法宣传教材,一是可以提供工作指引。二是可以方便监督工作。本书结合实战工作需求,编写工作主要坚持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流程化,二是标准化,三是规范化。
通过约翰·马丁格编著的《秘密线人》中对线人行为所反映出来的大量信息的研究,可以让我们更透彻地认识线人。也就是说,通过研究一些浅显易懂的线人程序知识或技巧,将使执法人员更好地发展和管理线人。我们必须尽可能地找到一个能够最充分、程度利用线人的方式,并且在使用线人的过程中要遵守的职业道德,这本书就是为实现这一目标而提供一些有用的方法和思路。
本书系人民法院针对出台的《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两个刑事证据规则的理解与适用,包括两个规定的文件,理解与适用,相关法条选录,相关案例解析。
刑事证据规则作为约束刑事诉讼取证、举证、质证和论证等程序的规范与准则,包括实施证据能力的规则和规范证明程序的规则。《刑事证据规则实证研究》立足中国实际,以实证的方法,从多个方面梳理了我国现有的僵性刑事证据规则,并从地方的视角对“地方性”刑事证据规则进行了深入剖析;结合实证调研资料,揭示了目前我国的“刑事证据潜规则”,考察了证据规则的实施现状、问题及原因;在明确刑事证据规则的理论定位后,提出了完善我国刑事证据规则的建议。
本书采用分析法学和自然法学的方法,探讨了刑事程序的逻辑结构和价值问题,由于事实问题和价值问题密不可分,所以对事实问题的探讨也是本书的有机组成部分。本书的核心内容是,刑事程序的逻辑结构与其体现的价值观念有着密切的联系,一定的价值观念决定着刑事程序的逻辑结构,而刑事程序的逻辑结构又体现着一定的价值观念;事实问题不能在刑事程序之外找到判断的标准,而必须受制于刑事程序,在刑事程序中予以解决。要建设法治国家,在刑事司法领域,必须首先尊重刑事程序及其价值,实现“正当程序的统治”。 由于本书沾染了一些法哲学甚至哲学的气息,我想交待一下哲学方面的背景,这样做,可能会更容易让人理解本书的内容。尽管本书谈到了马克思主义、唯心主义和怀疑主义、后现代主义哲学的很多方面,但主要涉及到了如下两个当前
王敏远先生的《一个谬误两句废话三种学说--对案件事实及证据的哲学历史学分析》收录的六篇理论研究论文著作,是集其十年刑事证据法研究之精华,主要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批判的行文风格,对刑事诉讼中的事实和证据问题进行探讨,并就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问题展开深入研究,在批判盛极一时的客观真实说、法律真实说的基础上提出了对我国刑事证据制度完善的设想,即科学的刑事证明标准理论。本书大量引用哲学家、史学家及相关科学的经典论述,资料详实,论点明确,为我国刑事诉讼法学、刑事证据法学的理论研究和发展有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