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犯相对从犯即使具有自首、重大立功等从宽处罚情节,其刑罚也不宜轻于从犯;从犯即使具有累犯、再犯等从重处罚情节,其刑罚也不宜重于主犯。 诈骗类犯罪的成立,要求行为人的非法占有目的早于占有财产行为既遂之前。 虚构的事实或实施的威胁对被害人财产处分意思和行为若无关键影响,则应否定诈骗罪或敲诈勒索罪的成立。 中立的帮助行为或对他人从事的具体犯罪并不确知的帮助行为,与他人不成立共犯。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为他人获财而实施的滥用职权行为成立徇私舞弊型滥用职权罪,与他人不成立贪污罪的共犯。 单位内部的场所,对于单位内部的纠纷来说,非公共秩序、社会秩序的范畴,阻却扰乱公共秩序类犯罪的成立。 作为犯罪主体的单位与作为被害主体的单位不同。个体工商户等单位的职工,可以成立职务侵占罪。 套路贷与高利贷不同
为了积极贯彻落实中央依法治国的文件精神,打造浦东新区“ 区”法治保障的工作目标,规范刑事诉讼涉案财物处置工作,为基层工作提供实战业务指导,浦东法学业务骨干再次开展专项攻坚,完成了政法指导工作系列丛书之二《刑事诉讼涉案财物处置工作指南》。《刑事诉讼涉案财物处置工作指南》主要包含刑事诉讼涉案财物处置全流程的范围、要求、标准、条件和法律规定。《处置指南》主要用途是普法宣传教材,一是可以提供工作指引。二是可以方便监督工作。本书结合实战工作需求,编写工作主要坚持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流程化,二是标准化,三是规范化。
本书作为《刑事诉讼的前沿问题》的姊妹篇,是作者对中国刑事诉讼和司法体制问题所作的系统研究成果之一。该书以“中国的问题,世界的眼光”为研究丰旨,对司法权的性质、司法裁判的行政决策模式、“义务本位主义”的刑事诉讼模式,未决羁押制度,法院变更起诉问题、刑事诉讼中的重复追诉问题、刑事证据规则,辩护律师的职业风险以及公共处罚的第三领域等问题,作出了全新的探索。在遵从版所倡导的从问题出发提出法学理论的学术思路的前提下,该书的第二版则奉行“从问题中提出自己的主义”的理念,主张在形成问题意识的前提下,将中国的法制经验和教训上升为“概念化”,从中提炼出具有规律性的理论,从而作出中国学者自己的贡献。
刑事辩护,不是法条的堆砌、理论的推演,而是以正义和人权之名,惊心动魄的搏击,是罪与非罪、罪重与罪轻、自由与监禁、生与死的较量,是 挑战性的律师工作,被誉为律师业务的皇冠。 我们力图将本书打造成一部刑事辩护教科书。本书并非纯粹的技术手册,技术背后是为权利而斗争的法哲学,每一步骤和应对策略,都彰显了无罪推定、保障人权、自由至上、公正优先等理念和价值。
本书聚焦刑事合规,强调刑事法律规范在企业合规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图书专题研究和讲解刑事合规不起诉的理论与实务,帮助广大的市场主体与相关法律从业者了解我国刑事司法改革新动向的来龙去脉与实际运作,掌握合规经营的理论、技能和经验。同时,本书梳理并总结了当前第三方监督机制的理论缺陷、实践问题,为我国刑事合规改革从试点到推开、从初阶到高阶提供了作者的观点,并全面展示刑事合规不起诉 试点案例文书模板及成果,以供读者参考借鉴。
本书采用分析法学和自然法学的方法,探讨了刑事程序的逻辑结构和价值问题,由于事实问题和价值问题密不可分,所以对事实问题的探讨也是本书的有机组成部分。本书的核心内容是,刑事程序的逻辑结构与其体现的价值观念有着密切的联系,一定的价值观念决定着刑事程序的逻辑结构,而刑事程序的逻辑结构又体现着一定的价值观念;事实问题不能在刑事程序之外找到判断的标准,而必须受制于刑事程序,在刑事程序中予以解决。要建设法治国家,在刑事司法领域,必须首先尊重刑事程序及其价值,实现“正当程序的统治”。由于本书沾染了一些法哲学甚至哲学的气息,我想交待一下哲学方面的背景,这样做,可能会更容易让人理解本书的内容。尽管本书谈到了马克思主义、唯心主义和怀疑主义、后现代主义哲学的很多方面,但主要涉及到了如下两个当前哲学
2003年10月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将刑事诉讼法的再修改列人本届人大常委会五年立法规划。为了配合此次立法规划,由中国政法刑事法律研究中心陈光中教授主持的刑事诉讼法再修改课题于2004年初启动。随后课题组一方面通过国际交流等途径广泛了解和掌握域外刑事诉讼立法动态;另一方面通过调研和选择基地进行试点等方式,深人了解和掌握中国刑事司法实践状况。在此基础上,课题组成员根据分工于2005年9月开始就自己承担的章节以增、删、改等方式对现行刑事诉讼法逐条地提出修改建议。在初稿出来后,课题组成员多次相互审阅、讨论和交换修改,最终形成本稿。
为了积极贯彻落实中央依法治国的文件精神,打造浦东新区“ 区”法治保障的工作目标,规范刑事诉讼涉案财物处置工作,为基层工作提供实战业务指导,浦东法学业务骨干再次开展专项攻坚,完成了政法指导工作系列丛书之二《刑事诉讼涉案财物处置工作指南》。《刑事诉讼涉案财物处置工作指南》主要包含刑事诉讼涉案财物处置全流程的范围、要求、标准、条件和法律规定。《处置指南》主要用途是普法宣传教材,一是可以提供工作指引。二是可以方便监督工作。本书结合实战工作需求,编写工作主要坚持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流程化,二是标准化,三是规范化。
律师辩护全覆盖与有效辩护是近年来刑事辩护领域理论与实践研究关注较多的两个方面,前者事关辩护权能否得到保障,后者事关辩护权能否得到有效保障,对辩护权 量 和 质 的追求是事关我国刑事诉讼法治现代化建设的关键内容。本书是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刑事辩护专委会2023年学术研讨会研究成果的文字 再现 ,理论界的专家学者与经验丰富的刑事辩护律师重点从刑事辩护的理论观察、全覆盖与有效辩护的构建以及有效辩护的实践逻辑三个方面系统论证和阐述了刑事辩护领域律师辩护全覆盖与有效辩护的理论问题与实践难点,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刑法相关规定”部分节录了与该罪名相关的刑法条文。《刑法》是刑事案件立案和定罪量刑的根本依据。为了便于公安机关在办理刑事案件过程中严格依照刑法,贯彻罪刑法定原则,本部分将与各罪定罪、量刑、罪数认定等问题有关的刑法规定进行系统地整理。
本书包括刑事诉讼原理、刑事一体化研究、刑事诉讼程序机制研究、证据学研究四个方面内容。作者在舆情案件的诉讼化解机制、程序法的出罪功能、事实推定的程序规制等方面进行了创新性研究。作者刑事一体化的研究特色突出,以刑事政策为视角,对刑事诉讼程序的政策目标与实践路径进行了诸多有益探索。作者不但对刑事诉讼程序构建的全局性问题进行深入探讨,而且密切关注并努力回应司法实践中的流弊与异化。作者始终保持理性的问题意识,从实践中提炼原理,又用理论指导实践,这是贯穿本书的主线。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深和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金融领域的违法犯罪现正呈现多样化和多变化的发展态势、信用证和信用卡犯罪的日益猖獗和花样出新就是在一背景下出现的突出现象。本书分别对信用证和信用卡这种涉及信用问题的犯罪的成因、犯罪构成、司法认定以及惩治和防范等方面的内容作了分析研究,希望对全面认识和有效防范这两种犯罪及完善相关的立法提供有益帮助。
辑获得了学界和读者的广泛好评,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与经济效果。华东政法大学刑事诉讼法教研室由于在教学科研上所取得的成绩,也于2010年被评选为上海市市级教学团队。第二辑继续秉承辑编写的原始性、阶段性、工具性、连续性的原则,并按照2010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刑事诉讼法学》(第二版)的体例编排,收录了2006年至2010年间与刑事诉讼法学有关的文献资料(专著、教材、译著、经典案例和核心期刊的论文),共分为刑事诉讼法学基本理论、审前程序、审判程序、刑事执行程序与刑事赔偿程序、刑事证据法学、域外刑事诉讼程序六编及附录一和附录二。《刑事诉讼法学教学研究资料汇编(第2辑)(2006-2010年)》编写过程中,我们总结了辑编写时的经验与教训,也吸收了读者反馈的意见,力求与教材相配套,力求为刑事诉讼法学课程的教学与研究提供较为和
1996年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正式确立了刑事诉讼被害人代理制度。这一制度的建立,对于保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作为犯罪行为的直接受害者,被害人对案件事实的了解比一般人更为清楚,对司法机关公正处理案件的期待也特别强烈。但是由于被害人自身权利保护能力和法律知识的欠缺,在侦查、审查起诉、审判等刑事诉讼过程中,其权益往往难以得到切实有效的保护。因此,建立和完善被害人代理制度,严格依法办事,使被害人在律师等专业人士的帮助下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对维护法律尊严,伸张社会正义,具有重要的意义。 刑事被害人是指直接遭受犯罪行为侵害的人。广义的刑事被害人既包括刑事公诉案件的被害人,也包括刑事自诉案件的被害人。在刑事诉讼理论中,自诉案件的被害人一般被作为自诉人来加以研究,故本书中的被害人是指
本书为刑事审判方法第二版,新版增加了对刑事审判理念和原则的论述,在总结实践经验基础上,对庭前会议、庭审程序、附带民事诉讼、证据审查判断、案件事实认定等内容进行了大幅修订。同时,结合近期出台的有关规范性文件,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刑罚适用尤其是量刑规范化改革的近期新成果、速裁程序和赃款赃物处理等进行了补充和完善。全面吸纳了近期新的法律规范和研究成果,观点更加准确,内容更加充实。
本书是关于“数字化”量刑的重头著作。作者用16年时间研制出了一套涵盖我国刑法规定的所有犯罪类型的“辅助量刑系统”并以本书的形式展现在读者面前,应该说对我国的量刑改革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本书既有完整的理论思考和阐发,又有系统、丰富的相关参考资料——包括论文、文档和表格,清晰地展现了作者苦心孤诣构造的量刑体系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