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包括总则、审判程序、执行程序、涉外民事诉讼的程序特别规定,共4编,27章,291条。《民事诉讼法》以宪法为根据,结合我国民事审判工作的经验和实际情况制定,其任务是保护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保证人民法院查明事实,分清是非,正确适用法律,及时审理民事案件,确认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制裁民事违法行为,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顺利进行。 《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共550条,对管辖、回避、诉讼参加人、诉讼程序等作了详细规定,指导各级人民法院的院民事审判和执行工作。
近年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不断加大法律的制定、修改和实施力度,相继修正或修汀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70余部法律,为便于渎者准确掌握修改过程,更好地学习理解法律的内容,我社特编辑出版了法律新旧对照本系列丛书。 丛书对所有修正或修订的法律,均在权威文本的基础上,根据修改的内容,列出新旧对照表,使读者对该部法律的修改变动情况一目了然?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于1991年4月9日公布,2007年进行了修正,对部分条款做了修改。本书在修正文本的基础上,对有修改的条款列出对照表,将1991年条款与新条款列表对比,并对修改的细节用黑体标注。
*法律单行本。旨在保护当事人行政诉讼权利,保证人民法院查明事实,正确适用法律,及时审理民事案件,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
本书为连续出版物,是由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法官对审判中出现的*疑难精典案例进行探讨与解析的法律实务类书籍,包括*法律、判解研究、前沿探索等栏目,对各级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工作具有极强的指导作用。
.
作为中国民法典的开篇之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于2017年3月15日获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中国民事法律制度从此开启"民法典时代"。 民法总则分为11章,包括基本原则、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民事权利、民事法律行为、代理、民事责任、诉讼时效、期间计算、附则,共206条。主要内容是: (一)关于基本原则和法律适用规则 民法总则*章以确立基本原则为核心,并就立法宗旨、法律适用规则作出规定。民法总则进一步明确了民事主体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犯,并确立了平等原则、自愿原则、公平原则、诚信原则、守法原则、绿色原则等基本原则。 关于民事法律的适用规则,民法总则规定:一是处理民事纠纷,应当依照法律;法律没
本书结合常见民事诉讼和非诉讼法律问题编辑整理经典案例,内容涉及管辖、诉讼参与人、证据、诉讼费用、保全和先予执法、审判程序、特别程序、执行程序、诉讼时效等常见民事诉讼法律问题。
临时仲裁制度在中国的探索由来已久,但其理论发展与实践运行却呈断裂状态。对于临时仲裁的本土化,既有理论研究大多未谈及临时仲裁在中国实践中可能遭遇的困境与突破。本书梳理临时仲裁与机构仲裁之界分及比较优势,基于我国自贸区纠纷解决机制的创新与实践,阐述临时仲裁本土化构建的现实必要性与可行性;结合《横琴规则》《最高院意见》对自贸区临时仲裁制度构建的探索历程,以及其中存在的技术性瑕疵与适用难题,分析中国开展临时仲裁机制创新的制度障碍;立足《仲裁法》修改大背景,探讨临时仲裁司法协助制度的本土建构、临时仲裁机构化的破解、临时仲裁与机构仲裁的接轨与融合、临时仲裁的司法救济与司法监督等问题;最后,从宏观、微观层面搭建我国临时仲裁立法的体系与规则,完善临时仲裁的相关配套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注解与配套》由中国法制出版社一直致力于出版适合大众需求的实用法律图书,致力于解决人民群众维护自身权益中的法律、法规应用问题,先后推出了配套规定系列、实用版系列等一大批适合大众学习、应用的法律图书,颇受读者好评。在总结这些法律图书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我们约请了相关立法及司法实务部门的专家,精心选择法律文本,针对法律理解和适用中的重点、难点。编辑出版了“法律注解与配套丛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注解与配套》具有以下特点: 1.由相关领域的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学术素养的法律专业人士撰写适用导引,对相关法律领域作提纲挈领的说明,重点提示立法动态及适用重点、难点。 2.对于主体法中的重点法条及专业术语进行注解,帮助读者把握立法精神,理解条文含义。 3.
在我国民事诉讼理论中,民事诉讼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民事诉讼法,仅指民事诉讼法典。广义的民事诉讼法。泛指有关民事诉讼程序制度的全部法律规范,它既包括民事诉讼法典,又包括民事诉讼的特别程序法如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以及其他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等规范性文件中关于民事诉讼程序制度的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作为我国的民事诉讼法典,对民事诉讼程序制度作了比较集中和系统的规定。然而,一部法典是无法涵盖整个民事诉讼法的要义的,况且作为程序法其必须以实体法为支撑,并与其他民事程序法共同构成我国预防和解决民事权益纠纷的民事程序法律体系。 本书名为“一本通”,顾名思义就是希望通过该书的编写。帮助广大读者对民事诉讼法有个更全面、更系统的了解。一部法律的不同条文、同一部门的不同法律
本次修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根据2012年12月27日修订的《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2012年9月12日修订的《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和2012年12月21日颁布的《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新的法律法规对原稿中的相关内容进行了修订,尤其是对保险部分的内容进行较大的完善和改动。 2.根据市场反馈的信息和意见,补充了道路交通中人身损害赔偿各种费用的范围和计算问题。 3.对上一版图书中存在的错误或表述不准确、不清晰的地方进行了修改、润色,删繁就简,进一步提高了书稿内容的质量。
本书收集和整理与我国《民事诉讼法》每个法条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司法判例等,以注释的方式逐一解释每个法条。1.正文为每部法律的法条。2.脚注为注释每个条款的文件。用以注释的文件,早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晚截至2016年2月底,主要包括:法律、行政法规及国务院规范性文件、司法解释及两高工作文件、部门规章及部门规范性文件、两高公报案例。年代较早或者使用频率较低的文件,并未收录。3.每个脚注中注释文件的编排顺序如下:(1)总体顺序按照法律、行政法规及国务院规范性文件、司法解释及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工作文件、部门规章及部门规范性文件、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公报案例排列。(2)在每一类相同性质的文件中,按照发布的时间顺序,从老到新排列。但是在排列时,考虑与所释条款的相关性、对条款解释的全面性等因素,按照重要
`
编者按2006年7月11日至15日,人民法院院长肖扬在山东青岛、日照、东营、济南考察工作期间,就民商事审判与和谐社会的关系等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并发表了题为《充分发挥司法调解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的重要讲话,对做好新时期司法调解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现予刊登。 如何认识和把握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产生的特点和规律,建立健全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机制,是构建和谐社会所必须研究和解决的具有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重大课题。人民法院加大司法调解力度审结民商事案件,*限度地做到案结束了,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是在新时期建立健全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机制的重大举措,事关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事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事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司法调解在这一进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民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