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编王铁崖先生是我国已故著名国际法学家,北京大学国际法研究所教授,海牙国际法研究院院士。本书由王铁崖先生会同邵津教授、饶戈平教授、王贵国教授等多位国际法学界名家共同撰写,是国际法学教科书经典之作,也是国内公认权威、使用广泛的国际法学教材。 全书共分18章,涵盖国际法主要理论范畴。从国际法基本概念入手,循序阐述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国际法主体、国家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国家责任等基础理论,渐次深入到领土、海洋、空间、外交领事、条约、国际环境保护、国际经济、国际组织、国际争端解决以及战争法等具体法律制度。 本书不仅系统阐述了国际法的一般理论和制度,更奠定了中国国际法学教科书从体系到内容的基本模式,对中国国际法学教学影响深远。
倪征日奥,新中国**位国际大法官,我国著名的国际法学家、海洋法学家。倪老可以说是与中国二十世纪法制史同行一生的人,用他自己的话说是:“我的一生没有离开过一个‘法’字。”他在92岁高龄撰写了回忆录《淡泊从容莅海牙》一书。本书曾在1999年首次出版,本次再版对内容略有修订,并作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献礼图书推出。本书在新中国外交史及国际法史领域,也占有重要的地位。钱其琛、史久镛、王铁崖、赵理海几位大家为本书撰写序言。
欧盟的《一般数据保护条例》 (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 GDPR)则是在数据保护方面的另一重要立法。这部条例是在欧盟之前的立法基础上(尤其是1995年的《数据保护指令》及相关成员国国内法)历经4年多的协商和辩论后于2016年4月27日通过,并于2018年5月25日正式生效。超过两年的准备期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GDPR本身的重要性和对相关方可能造成的影响。 GDPR创设和引入了若干重要性的理念,值得数据保护领域的相关方认真研究和应对。比如: 1.强化对数据主体的保护。GDPR要求数据主体的同意必须是具体的、清晰的,而且是在充分知情的前提下自由作出的。如果是涉及儿童的个人数据,必须获得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同意。更重要的是,数据主体可以随时撤回同意,数据控制者应为此提供便利。虽然GDPR允许在特定场合数据控制者出于其合法利益可
战争法是国际法最古老的分支之一,也是国际法中编纂最为完备的部门法。战争和武装冲突从未停止,而由于其破坏性持续上升,战争法的重要性也与日俱增,当发生种种违反战争法规惯例之暴行和惨剧时,公众和舆论对战争法难以保护平民的失望和不满也屡见不鲜。问题在于,保护平民和民用物体只是战争法晚近的目标,在更长的时间范围内,平民在战争法中甚至不存在。本书认为,了解战争法的演进历程有助于更加客观、理性地看待和评价战争法,也能更准确地把握战争法的发展趋势和实现方式。为此,本书从古希腊罗马、中世纪、近现代、 漫长的十九世纪 和二十世纪这五个不同的历史阶段研究战争法,分析希腊罗马世界如何确立战争法的 文明 基调、正义战争理论如何产生和发展、骑士和雇佣军如何影响战争法、军民两分法为何出现、殖民地战争、法国大
数据是数字经济的基础性战略资源,因而数据治理能力也是国家竞争力的体现。随着信息通信技术快速发展迭代,全球数据主权逐渐明晰,数据跨境流动立法博弈加剧。数据保护问题的复杂性、紧迫性、专业性进一步凸显,有必要对数据相关立法进一步深化,加速立法建设进程。本书通过对该领域作深入的理论与制度化研究,旨在提升中国在国际数据规则博弈中的增强话语权和影响力,在国际法治路径下明确数据主权战略并提出构建数据跨境流动的法律应对策略。
本书是一本国际商法权威著作,体现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贸易与法律的突出特点,为教学和科研提供了一种跨学科的视角。 全书共分4篇16章,涵盖的主题广泛,对国际法基础理论、国际货物买卖、国际贸易管制、国际知识产权保护、国际投资、国际税收、国际环境保护、国际竞争法等相关法律问题均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和探讨。书中包含大量的案例,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相关法律知识。 本书不仅适用于高校法学和经管类相关专业本科生、研究生教学,而且适合作为从事国际经贸或法律工作的在职人员的培训用书和参考书。
毛俊响、王历编*的这本《国际法典型案例评析》共分九章,内容包括国际法基本原理、国际法主体、主权行使的空间、条约与国际习惯、外交和领事特权与豁免、国际争端解决、国家责任、国际法上的个人、战争与人道主义法。 本书在对国际法基本问题进行简要概括和提炼之后,从 基本案情 、 法律分析 、 资料阅读 和 延伸思考 等四个方面来分析典型案例,以帮助学生*好地理解国际法相关知识点。 本书主要供法学专业在校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结合国际公法教材对照使用。
本书整理了我国学者与中国投资者关注的部分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法律法规,分为六编,分别为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 条约法、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劳动保护与劳务移民法律法规选编、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商事和经济法律法规选编、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投资与贸易相关立法、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环境保护与矿产资源法及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知识产权法律选编。本书的特色为:首先,在深入研究各项法律制度的基础上,将各编的立法简要概括,帮助读者直观地了解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相关立法的内容及特点;其次,完整呈现法律文本全文,为参与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经贸活动的中方企业、个人提供法律支持,并为研究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相关法律法规的学者提供原始资料。
在国内学者所熟知的纯粹法学理论之外,法治国理论可谓是凯尔森法哲学思想的突出体现。凯尔森强调法规范和法治国家的中立性,国家无非是一套规范体系,容不得虚假的言辞矫饰。执政者须时刻担负起证明义务:自己的命令是一种法律命令,而非强盗命令。纵观古今,儒道之争激荡千年,远未终结。弘扬传统优秀文化,需要在传统的法哲学争议中发现新的道路。道家选择了逍遥避世,而儒家的圣人之治过于依赖德性,二者间分明有一条中道:既非德性治理而废除武力,也非消极避世放任武力,而是推行客观的法律治理。凯尔森的法治国思想正是穿越古今中西的思想纷争,为人类开辟出一条客观法治国理政之中道。
本书研究对象为复杂社会文化影响下的马来西亚法律,旨在探究马来西亚法律与多元社会文化的互动情况。本书介绍了独立前马来西亚法律的历史演进,并将独立后的马来西亚法律置于社会文化的变迁之中考察,寻找多元社会文化对其作用的条件和规律,并分析了当代马来西亚法律如何回应多元社会化和所面临的新挑战等。本书一方面置于社会文化的变迁之中进行考察,寻找多元社会文化对法律作用的条件、方式、规律;另一方面分析当代马来西亚法律怎样回应多元社会文化,其中不同的法律部门对多元社会文化的回应各有特点。
矿产资源作为一项重要的支柱性资源,对各国的社会经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矿产资源的权属配置及其开发利用管理直接决定了该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整体水平。 本书详细介绍了中国、美国以及东盟国家的矿产资源法律的规定及其主要制度内容,并从矿权设定、矿权流转、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以及环境保护等角度进行了比较分析。
吉尔吉斯共和国是中国的友好近邻和上海合作组织的创始国。习近平主席对吉国担任轮值主席国以来,在推动各领域合作方面的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并且表示,中方将继续支持吉国经济社会发展。以法律手段维护中国赴吉国投资企业的合法利益,首先应当清晰明确的掌握吉尔吉斯共和国的投资法律制度。但是目前,理论和实务界将研究目光聚焦在整个中亚地区的法律制度,对某一具体国家的投资法律制度进行详细介绍和研究的成果寥寥,少数将吉尔吉斯共和国作为研究对象的成果也偏向对吉国自然地理、风土人情、资源禀赋的介绍。本书在收集吉尔吉斯共和国与投资有关的法律规范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吉尔吉斯斯坦宪法、企业、投资、国际司法协助、海关、税收等法律制度,填补了对于吉尔吉斯共和国投资法律制度研究的空白。为中国企业赴吉投
联合国成立后,一直为推进国际社会的法治而努力工作。其中,鼓励国际法的教学和传播是 加强国际法治 的重要内容。早在1947年,联合国大会专门通过 国际法之教学 的176号决议。决议促请各会员国政府,在各大学和各高等教育机构,推广国际法各方面之教学。通过教育,使人民认识国际关系之原理及章则。1962年,联合国大会通过 技术协助以谋促进国际法之讲授、研习、传播及广泛明了 的1816号决议。决议指出,鉴于人类所遭遇之严重问题唯有通过谅解、相互合作与加强国际法及其在国际关系上之适用,方能恒久解决,决议促请各会员国政府为国际法订立广大训练方案。2007年联合国大会通过 联合国国际法的教学、研究、传播和广泛了解协助方案,决议,强调在所有大学的法律学科教学中,国际法应占有适当地位。国际社会实践表明,《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
无论你的课程叫什么名字——商业组织法、商业社团法或公司法,等等——本书都会对你有帮助。本书提供了所有商业组织形式的背景知识,包括普通合伙、有限合伙、有限责任合伙、有限责任有限合伙和有限责任公司等。另外,本书强调了代理法的重要性,介绍了它的一般规则和在公司中的应用。上述课程的中心内容,以及本书的中心内容都是公司法。本书循着企业的生命周期,从企业成立介绍到企业解散。本书虽涵盖企业理论,但重点还是介绍公司法的具体规则,其中两章内容讨论封闭公司和公众公司的特殊问题。本书包含证券法和《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还介绍了公司融资。书中包含大量案例解释法律规则。
《拉丁语法律用语词典》是清华大学长聘教授、清华大学 争端解决研究院院长陈卫佐教授根据出版社的建议将其出版于2009年的《拉丁语法律用语和法律格言词典》拆分而成的两部工具书中的一部,是作者1998年至2004年在德国萨尔大学留学并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期间和2004年至今任教于清华大学法学院以来,在研究比较 私法、比较仲裁法和译注德国民法典之余,在参考了大量拉德、拉法、拉英、拉日法律词典和一般性拉丁语辞书的基础上完成的。 本词典共收入词目五千余条,以常用的拉丁语法律名词、法律专业术语为主,兼收一些在英语、法语、德语等西方语文里常见的拉丁语词句,包括重要的拉丁语缩略语、动词、介词、副词以及熟语等。 本词典借鉴了一些西方 拉丁语法律词典的做法,在多处加了一些解释性文字,以引导读者参阅一些有较大影响的经籍和
张龑编译的《法治国作为中道(汉斯·凯尔森法哲学与公法学论集)》阐释了在靠前学者所熟知的纯粹法学理论之外,法治国理论可谓是凯尔森法哲学思想的突出体现。凯尔森强调法规范和法治国家的中立性,国家无非是一套规范体系,容不得虚假的言辞矫饰。执政者须时刻担负起证明义务:自己的命令是一种法律命令,而非强盗命令。纵观古今,儒道之争激荡千年,远未终结。弘扬传统很好文化,需要在传统的法哲学争议中发现新的道路。道家选择了逍遥避世,而儒家的圣人之治过于依赖德性,二者间分明有一条中道:既非德性治理而废除武力,也非消极避世放任武力,而是推行客观的法律治理。凯尔森的法治国思想正是穿越古今中西的思想纷争,为人类开辟出一条客观法治国理政之中道。
倪受彬、殷敏主编的《国际贸易法论丛》是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法学院、WTO研究所和国际贸易法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国际贸易法专业学术论*的汇辑。它面向全球范围,收录了国内外知名学者、**博士研究生在国际贸易法方面的理论与实务性*述,研究范围覆盖国际留易法的各个领域。 本书为第7卷。
《地理标志国际保护问题研究:利益纷争及中国制度选择》共六章,主要内容包括:地理标志的基本理解、地理标志国际保护标准介评、地理标志国际保护范围扩大的争论、地理标志国际保护标准的思考、我国地理标志保护的选择等。《地理标志国际保护问题研究:利益纷争及中国制度选择》在对地理标志国际保护基本问题论证的基础上,围绕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与国际接轨问题,提出我国地理标志保护的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