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当代美国国际私法领域代表性、影响的学术专着。该书博大精深,除国际私法外,还涉及法理学、法哲学、西方法制史等诸多领域。全书正文篇幅为265页,除导论和结语以外,正文内容分为5章。此次2005年新版(特别版)还在导论前面添加了12篇纪念荣格的文章和书评。荣格作为20世纪的美国冲突法学界巨擘,以其对美国冲突法革命进行反思后提出的解决法律冲突的实体法方法称道。在他的《法律选择与多国正义》一书中,他通过回顾和批判传统的法律选择方法,对以目的论为核心的实体法方法进行了清楚、翔实、雄辩的论证,即使是跟他持有学术异见的学者,也对该书的学术价值评价极高。该书在各国冲突法领域的著述中引用率极高,是研究当代美国冲突法的极好材料。
《商事仲裁评论(第3辑)》旨在为积极研究和妥当处理商事仲裁中出现的各种新问题提供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为关注仲裁的理论界和实务界人士提供一个交流和互动的渠道。丛书中设立有实务论坛、理论探讨、热点聚焦、程序专论、司法审查、域外研究、动态评述、案例研究、资料荟萃、仲裁制度、特载等栏目。丛书的编撰将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和学术自律、自主和自尊的方针,立足于前沿、专业、务实、客观的理念。
本书主要汇集了作者过去二十多年中对外国法、比较法、国际私法以及国际统一私法的研究成果,主要收录了《处理涉外继承案件的一般原则》、《运用系统论研究国际私法——兼论国际私法性质、名称》、《国际合同法中“特性履行理论”研究》、《唐朝的涉外法律规定》、《论意大利国际仲裁法律制度》等。其中一些论文系开拓性的研究成果,被认为是国际私法学研究的经典之作,并一直为国际私法研究生所。
本书是研究法国国际私法中互惠原则的著作。全书共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绪论,阐述了本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第二章互惠原则的概念,包括互惠的含义和类型,以及法国国际私法中互惠原则的性质;第三章互惠原则在法国国际私法中的历史演进,分别梳理了属人法时代、属地法时代、法则区别说、近现代国际私法学中的互惠;第四章法国国际私法中互惠原则的一般适用,涉及在判定法国国籍、外国人地位、冲突法、涉外司法管辖方面的适用;第五章法国国际私法中互惠原则的特殊适用,包括在外国人地位、冲突法、涉外司法管辖权方面的适用;第六章对完善中国国际私法的启示,介绍了法国国际私法中互惠原则的价值转化功能和中国有关互惠原则的立法现状,据此谈论对中国国际私法的启示。
国际商事调解协议是当事人在调解员的帮助下达成的解决商事纠纷的具有国际性因素的协议。各国普遍将其视为一种民商事合同,其跨境执行需要先行经过程序如诉讼、批准、公证、仲裁等转换成强制执行根据,这种跨境执行机制统称为转换执行机制。与此相反,《新加坡调解公约》构建了一种直接执行机制,使其成为能在全球自由流通的一种新型法律文书。相较于转换执行机制,直接执行机制是一种普惠机制,它简化了国际商事调解协议的跨境执行程序,有利于提高国际商事纠纷解决的效率、增强调解对当事人的吸引力、促进国际经济关系的和谐发展。我国法律上已有通过将国际商事调解协议转换成强制执行根据来保障其遵守的几种路径,但这些路径在实践中却存在一些问题,无法实现其设置的预期效果。且相较于直接执行机制,我国现有的转换执行机制存在适
《网络侵权与国际私法》从主要的网络侵权行为表现入手,分析了各国对行为的法律规定,并着重探讨了中国有关网络侵权行为存在现状及其立法问题。较全面、系统研究了涉外网络侵权行为的法律适用,通过分析一些国家已有案例,总结出其有关涉外网络侵权行为的法律适用原则,进而提出中国有关网络侵权行为法律适用原则的完善建议。探索各国有关涉外网络侵权行为案件的管辖权确定的一些特殊做法,并为今后相关类似案件的审理,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思路。 全书共三篇七章。上篇:网络侵权实体法。包括绪论,第一章—般网络侵权行为,第二章网络知识产权侵权,第三章网络不正当侵权行为;中篇:网络侵权冲突法。包括第四章传统侵权行为法律适用原则及其发展,第五章涉外一般网络侵权法律适用,第六章涉外网络不正当竞争及知识产权侵权法律适用
刘仁山主编的《 私法(第6版现代法学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 规划教材)》是在 “十一五”规划教材和原 法学教材编辑部审定的“高等学校法学规划教材”基础上修订的。根据 法学教材编辑部“高等学校法学教材建设规划”,司法部法学教材编辑部于1999年组织编写并审定了,由我担任主编的《 私法》。本教材主要适用于司法部直属的政法院校的法学本科教学,于2001年获得司法部“ 法学科研成果及 教材”三等奖,于2008年被遴选为 “十一五”规划教材。承蒙 同行厚爱,本教材得到 各高校法学院系的广泛使用。本书共四编,内容分为总论、法律适用、 民事程序法、区际私法。
该书是冯迈伦教授在其1996年海牙国际法学院演讲的基础上增删而成,作者自谓为“半个世纪从事教学与研究的果实”。全书分为三个部分,部分是讨论国际民事管辖权的基本理论问题,涉及到国际民事管辖权的存在理由,主要类型;国际民事管辖权规则设计的政策考量;作为普通法系代表的美国和作为大陆法系代表的德国的民事管辖权理论产生发展的历史。第二部分是对国际民事管辖权中的基本原则和管辖权依据进行了深入分析,如国际民事管辖权中“原告就被告”原则与一般管辖权制度,国际民事管辖权中的同意与协议管辖、推定管辖制度,国际民事管辖权冲突的协调与禁诉令、不方便法院、平行诉讼规则。
《国际私法(第五版)》是根据教育.部1998年《全国高等学校法学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为适应21世纪国际私法教学的需要,为高校法学专业核心课程编写的教材之一。 本书采用了国际上普遍接受的国
\"本教材为 精品资源课和 精品资源共享课主干教材及 仿真实验教学核心教材,紧跟新文科和新法科建设的步伐,适应 法治人才培养的需要,吸收 外 私法前沿成果,以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为依据,结合 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大纲,着重阐述 私法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原则,结合案例剖析冲突规范及与之配套的基本制度;揭示 私法主体特征;展现涉外物权、知识产权、合同、侵权、婚姻家庭、遗嘱继承等领域法律适用规则;系统勾画 私法程序性法则即 民事诉讼和 商事仲裁的运作程式。 本教材配有不断 新的多媒体教学课件,配合任课教师授课使用。 本教材为全日制本科生教学用书,并适合于法律硕士研究生、法律专业自考学生阅读使用,同时是参加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人员和涉外法律实务工作者的重要参考资料。 \"
公共秩序制度历史悠久、内容精深,是国际私法上的一项一般制度,在国际私法上得到各国学者、立法和司法以及国际条约广泛肯定。《国际私法中的公共秩序研究》以国际私法中的公共秩序为研究对象,采用实证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历史分析法,对公共秩序的源流考量,一般问题,与相关概念比较,立法与司法实践,国际民事诉讼、国际商事仲裁、我国国际私法中的公共秩序等相关问题作了深入探讨。从法律选择、国际民事诉讼、国际商事仲裁等方面对公共秩序问题进行了理论层面的综合分析,使研究更加深入化和体系化;从立法与司法、国际民事诉讼和国际商事仲裁上分析了公共秩序的实践运用,具有实践价值;在已有研究基础上,拓展了一些新的研究内容,分析了我国公共秩序制度的不足之处,提出了对策与建议,对完善我国国际私法中的公共秩序立法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