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两位作者作为欧盟代表团的团长和成员,全程参加了1996年缔结WCT和WPPT的外交会议,因此他们充分掌握了手资料,特别是能够了解一些不对外开放的谈判内容。本书还将WCT和WPPT与之前缔结的《伯尔尼公约》、《罗马公约》以及NTRIPs协定进行了比较,使读者能从历史的角度更加清楚地了解国际版权保护的*发展。本书是本详细深入地分析这两个条约缔约历史以及条文内容的著作。它对于所有可能与这两个条约打交道的专业人士来说,都是非常有实用价值的。 本书的章(“条约的发展”)作为导论,介绍了WCT和WPPT的缔约历史背景,并且联系现有的保护版权和邻接权的国 际条约进行了展望。此外,这一章还详细介绍了1996年外交会议通过WCT和WPPT时的议事规则和表决机制。第二章(“对《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条约》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表演和录音制品条约》条文
本书汇编了作者有关WTO法与中国涉案WT0争端解决研究的20多篇论文,涵盖WTO的体制性问题与中国入世后国内法制建设的若干重大问题、WT0争端解决机制与国际法的一般理论问题及中国涉案争端解决的具体问题研究。《WTO法与中国涉案争端解决》突出体现了作者善于从中国视角观察WTO及其法律制度,善于将国际法理论与WTO法及中国涉案争端解决实际紧密结合的特点。全书每一部分均有阅读提示,可供涉及WT0与争端解决的理论研究、教学及实务的专家学者和对此感兴趣的公众参考。
该专著是作者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的终成果。该专著在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就WTO农业补贴规则的学理解释和WTO争端解决机构就相关规则的准司法解释的基础之上,比较研究了WTO主要成员农业补贴法律政策内容及其发展的变化规律和趋势,分析了中国农业补贴实践与制度缺陷,力求探索一条建立于完善中国农业补贴法律体系的有效路径。该专著注重参考资料的权威性和新颖性,相关研究资料和建设性建议可为各级政府机关制定相关农业政策提供智力支持,同时,也可作为高等院校农业管理学、国际贸易学和经济学广大师生的有益的教辅参考资料。
“立法决策机制”、“司法争端解决机制”和“贸易政策审议机制”是WTO规则的三大支柱。本文的研究正是建立在“立法决策机制”和“司法争端解决机制”的基础之上,充分考察中国在WTO中的参与实践,进而探讨WTO下中国参与法律机制的构建及价值。《WTO下参与法律机制研究:基于对中国的考察》所指的“参与法律机制”正是指国家(政府)和非国家行为体,在WTO立法决策和司法争端解决参与实践中,从法律层面,所形成的符合自身发展、有助提高自身参与能力的一套运作体制。
《世界贸易组织法》包括总论、分论和中国三大部分,具体包括世界贸易组织概论、争端解决机制、贸易待遇、关税制度、数量及其他非关税壁垒、农产品贸易、反倾销措施、补贴与反补贴措施、保障措施、国际服务贸易、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中国在世界贸易组织中的权利和义务、世界贸易组织的挑战和未来。 本书的*特点是结构合理、内容精练。将繁杂的世界贸易组织规则,按照一定的内容和逻辑进行编排,使读者更好地理解相关规则、制度和协议,是世界贸易组织法教材编写者的一项任务。本书以制度为核心,将规则和协议贯穿其中,达到了纲目结合、纲举目张的效果。本书作者在深入领会规则、广泛阅读案例的基础上,概括出世界贸易组织的核心规则,浓缩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精要,并反映案例法的法理发展,有利于读者更好地掌握世界贸易组织
本书旨在目前WTO体系下研究分析WTO规则之可持续发展性,及其应有的发展。章,说明国际法与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背景;第二章,探讨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法律上的意义;第三章,直接切入贸易自由化公平的议题;第四章,以环境保护之贸易措施为题,探讨贸易规则如何支持可持续发展,而当环境规则与贸易规则冲突时,又如何处理以符合可持续发展目标。第五章,总结如何迈向可持续发展的多边贸易制度。期盼本书的研究能为达到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丝微薄的助益。 本书不仅适合高等院校的教师、学生阅读,也适合各类法律工作者和对贸易自由化与可持续发展感兴趣的读者参考研究。
本卷年度报告依然遵循了第1卷的编排体例。在“发展概况”板块中,“WTO争端解决机制运行情况综述(1995~2012年)”对整个WTO争端解决机制自1995年成立至2012年的发展概况进行了总结。文章的结论是:争端解决机制的运行是有效的、公正不偏的,促进了各成员对WTO规则的遵守。该文特别指出,这一机制取得了预期的效益。它通过成功地解决WTO成员之间的贸易纠纷,使有关WTO规则得到了澄清和解读,更使绝大多数违反WTO规则的成员的行为得到了纠正,从而使获胜的申诉方获得了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 本卷年度报告还新增了一个“国际交流”板块。在这个板块中,编者向读者报道了2012年7月16日下午,“WTO争端解决机制之父”拉卡特(Julio LacarteMuró)大法官与WTO上诉机构现任主席张月姣大法官的专题报告会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成功举办的盛况。
WT0以市场经济体制为基础,其所确立的宗旨、基本原则、协议内容、成员方的权利与义务,都体现了市场经济体制的精神。加入WT0后,我国在享受权利的同时,也承担相应的义务,这对我国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在宏观层面主要表现在对经济增长、就业、国际收支等方面的影响上,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将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经济增长;在微观层面,国际贸易和外商投资总量将增加,企业竞争日趋激烈。入世以来,企业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变化,不同企业所处的地位不同,环境变化带来的影响也各不相同。企业的成本不同、资源禀赋不同、产业分布不同、自有技术状况不同、所处地区经济发展状况不同、对WT0和市场经济规则的掌握情况不同,面临机遇和应对挑战的结果也不同。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党中央国务院面向新世纪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了解和掌握世界贸易组织基本知识,不仅是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迫切要求,也是提高广大干部和从业人员素质,增强适应能力,推动我国经济在新时期获得更大发展的客观需要。由外经贸部部长石广生担任主编、多年从事世界贸易组织研究的专家学者以及直接参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谈判的同志编写的这套读本,是广大干部、研究人员、企业人士、在校学生和普通读者学习世界贸易组织知识的准确、通俗、简明的读本和工具书,也可作为世界贸易组织知识培训的基本教材。权威性、准确性和可读性是这套读本的*特色。
《WTO贸易政策灵活性机制研究》主要研究WTO贸易政策灵活性机制,共分为五个部分。*章简要阐述不完全契约并以契约理论分析WTO,并指出其为自利和理性的贸易政策制定者之间缔结的不完全契约。为控制这些风险,国家通常拟定一些灵活性机制,并将其合并到所谈判的协定之中,设计一系列漏洞填补策略以应对契约的不完全性。第二章分析单边贸易措施的合法性判断标准。第三章研究WTO协定承诺与灵活性冲突与协调有关的理论争议。
《人权与WTO法律制度》是200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课题“人权与WTO法律制度的关系研究”的终成果,系作者在2008~2009年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学期间收集国际*资料的基础上研究完成。《人权与WTO法律制度》考察了国际上对于人权与贸易之间关系的主要学术观点,深入研究了“人权入世”思潮产生的国际背景、人权与WTO法律制度之间的联系、WTO协定对人权保护的机制和作用、WTO处理与贸易有关的人权问题的实践等问题,并提出WTO协调和解决未来面临的人权事务应采取的途径和方式。《人权与WTO法律制度》对我国参与联合国和WTO等国际组织对人权与贸易关系问题的讨论以及WTO规则修订工作,特别是在防范和抵制西方国家利用人权问题损害我国贸易利益、干涉我国人权事业方面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为一个潜心研习中外法律二十余年的学者,在美国、欧洲的留学经历使作者十分熟稔WTO反倾销法。作者把本书定位为“逻辑分类法条,介绍评论判例得失,提供WTO法律对策”,这就让本书有了相当的竞争力。一方面,书中在整体上把握构架,讲述了WTO反倾销法的一般知识,使全书显得逻辑严谨,具有很强的整体感;另一方面,本书的一个*特征是案例丰富,全书都是用案例来“说法”,把似乎遥不可及、冷冰冰的法律用一个个鲜活的实例来说明,令读者在较短的时间内对反倾销法有更深的了解认识。在本书的后,作者道出了本书的主要目的:为完善中国反倾销法提供对策和参考。
崔起凡编写的《WTO争端解决中的证据问题研究》以WTO专家组报告和上诉机构报告为基础,采用了比较分析方法、案例分析方法、经济分析方法以及法文化学的方法,系统研究了WTO争端解决中的证据问题,涉及WTO证据的可采性和证明力、证据的收集与提交、证明责任以及证明标准等多个方面,进而梳理和总结了WTO争端解决中的证据 判例法 及相关重要理论,并基于涉华wTO争端解决实践中证据规则的运用,提出我国的相应对策。
本书主要包括WTO争端解决中的"法庭之友"、WTO中贸易自由化和国内管制权的平衡、巴西进口翻新轮胎案评述、习惯国际法在WTO争端解决中的适用、WTO争端解决机构裁决在成员方国内法院的适用、RTA与WTO管辖权的冲突与调和--以RTA反措施为视角、GATT第20条对WTO入世议定书的适用研究--"中美稀土案"为例、WTO争端解决与人权法、WTO争端解决中的举证责任及其分配规则。
本书介绍了知识产权与国际贸易的关联性。再从能够取得的客体、取得的方法与具体途径、知识产权如何进行保护等三个大的方面进行展开,用一种基于实用分析的、全新的视野来研究国际贸易中的相关知识产权问题。
本书在剖析欧盟和台湾微软垄断案的基础上,分析了WTO基本原则和竞争政策及其关系,竞争政策国际协调的原因、基本途径以及WTO现有的竞争规则,WTO贸易与竞争政策谈判问题的提出背景、现状和前景,在WTO框架下反倾销制度与竞争政策的冲突和协调,并结合WTO现有竞争规则和未来竞争政策谈判,分析了完善我国竞争法的基本要求,重点探讨了我国反垄断立法中的基本实体制度和基本实施制度。本书的基本观点是,竞争政策与WTO的基本原则具有一致性,我国应有条件地支持并参与WTO框架下的竞争政策谈判;现行的国际反倾销制度已在很大程度上被滥用来实行新的贸易保护主义的工具,需要以竞争政策的精神加以调整;我国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制定反垄断法很有必要,在加入wTO后就显得更加迫切;我国在进行反垄断立法时,其基本实体制度和基本实施
WTO决策机制是WTO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国际贸易新规则的制定和多边贸易体制的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进程的加快,WTO作为当今世界规范全球贸易的国际组织,其涵盖领域不断扩大,义务水平逐步提高,成员越来越广泛。WTO决策机制也面临着诸多争议,有意见认为该机制不公平、不民主,缺乏效率和包容性。如何解决“一成员一票”的主权平等理念与成员实力不对称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如何在效率与民主之间取得平衡,使决策结果有助于实现WTO的目标,已成为一百五十多个WTO成员共同面对的挑战。 与联合国、世界银行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相比,WTO在决策机制的设计上有所不同,但本质上这些组织均脱胎于战后维系世界政治经济秩序的“雅尔塔体系”,反映着大国主导的制度性安排。随着近年来发展中成员参与度的不断提高,特别是
本书共分八章介绍分析WTO的基本法律制度。章介绍了WTO的产生背景、基本组织规则、WTO的法律原则;第二章、第三章分析了WTO规则中相对完备的多边货物贸易规则;第四章、第五章分别介绍分析服务贸易和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保护的制度;第六章、第七章分别涉及WTO的争端解决机制和各国贸易政策评审机制等程序性规则,尤其对前者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和分析;第八章则详细介绍了“中国-汽车零部件案”有关专家组报告的内容,并简述了其基本过程,为读者了解争端解决机构的分析方法与基本程序提供具体例证。
“宪政”作为一个古老的政治学概念,虽然在历史上经历多次内涵上的变更,但在任一时期,它都不仅指向一套控制政府行为合法性的立法技术和制度,还体现为一种人文理念,反映人们对宪法应具有的正当性和合法性的价值追求。 国际宪政治理的思潮历经两次世界大战的摧残,终在二战后迎来了复兴。当代国际宪政学者主张,国内社会和国际社会共有的不是宪法结构,而是核心的宪法价值;国际法体系中一些基础性的规范已经发挥着事实上的宪法功能;国内国际宪法共同构成一个松散网络式的多重宪法体系正在形成中。WTO这个现代富有创造力的新型国际组织,其宪政的实现似乎更具期待可能性。尽管WTO体现的贸易自由并不具有超越其他非贸易价值的法律价值上的高位阶,但在维护国家主权、个人权利的基础上,更大限度的实现正义、平等、秩序这些法的
本报告从多哈回合谈判的*进展人手,包括农业议题、非农产品市场准入议题、规则议题、新加坡议题和服务贸易议题五部分内容。本书的写作工作得到了WTO学院2010级研究生同学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在学习之余,他们承担了繁重的写作任务,他们是王璨、陈金换和蔺焕焕(章农业议题),孙镜程、俞劲鸥、陈旭和刘艳艳(第二章非农产品市场准人问题),徐呙颢和李晓宇(第三章规则议题),闫宏光和魏逍霄(第四章新加坡议题),张丽(第五章服务贸易议题)。其中每项议题基本按照如下框架展开:首先对各项议题的谈判背景进行梳理,然后对目前*的谈判情况和各成员方的立场进行回顾、总结,并分析谈判搁置的原因,后对未来的谈判前景进行展望。作为一份非官方的研究报告,本书主要是对各领域中的谈判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并对未来的谈判前景进行展
本书是“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与WTO”之下卷,旨在对全球化时代中国与WTO的关系进行系统反思和战略思考,其内容涵盖贸易、投资、航运、知识产权等诸多领域,主题涉及WTO的历史渊源、价值基础、治理结构、争端解决机制、经济影响、发展前景和潜在危机,以及中国在WTO中的角色和战略等诸多方面,具有全球性、战略性与前沿性。 本书适合WTO及国际经济法领域的研究者和学生参考,也适合政府官员尤其是高层对外战略制定者阅读。
本书是“WTO法与中国论坛暨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2013年年会”论文集,以“WTO的多边贸易机制:挑战与改革”为中心,研究了多边贸易体制的未来与挑战、WTO决策机制面临的挑战与改革方向、WTO争端解决机制与中国的实践、WTO贸易政策评审机制面临的挑战与改革方向、中国入世议定书的法律性质及后议定书时期面临机遇与挑战、贸易救济(尤其是中国起诉或被诉的双反措施)法律与实务、WTO服务贸易规则及其新挑战(包括物流服务、金融服务、航运服务、旅游服务、信息服务、电子商务相关法律问题)、加入政府采。
《清华法治论衡(第20辑):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与WTO(上)》是“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与WTO”之上卷,旨在对全球化时代中国与WTO的关系进行系统反思和战略思考,其内容涵盖贸易、投资、航运、知识产权等诸多领域,主题涉及WTO的历史渊源、价值基础、治理结构、争端解决机制、发展前景,以及中国在WTO中的角色和战略等诸多方面,具有全球性、战略性与前沿性。 《清华法治论衡(第20辑):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与WTO(上)》适合WTO及国际经济法领域的研究者和学生参考,也适合政府官员,尤其是高层对外战略制定者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