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统介绍了海外专利申请的策略,其包括海外专利申请的总体策略,美、欧、日、韩、印度、巴西,我国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的具体申请策略,着重论述了不同国家专利申请制度的特殊性、不同国家专利申请实务经验以及不同国家专利申请文件的撰写技巧。
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国家安全学与总体国家安全观——对若干重点领域的思考》从理论与实践两个维度入手,旨在深入探讨国家安全学作为理论支撑,如何在新时代更好维护与塑造国家安全。本书入选“中国出版集团好书榜”2023年度榜,并获评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23年度‘十大好书’” 和“优秀选题奖”。作为一本跨学科的专业著作,《国家安全学与总体国家安全观——对若干重点领域的思考》不仅有着深厚的学理基础,还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和实践指导性。它对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安全问题进行了细致且富有启发的剖析,以小见大、见微知著,也让国际社会更清晰地了解与时俱进的中国国家安全学说以及政策意义、理念价值、实践伟力。2024年恰逢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出十周年,特推出《国家安全学与总体国家安全观—
本书内容涵盖俄罗斯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发展过程中重要的政策法规,如1993年《航天活动法》、2009年《导航活动法》、2015年《国家航天集团公司法》《关于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的总统令》《国家航天集团公司和联邦行政机构在为保障俄罗斯联邦国防安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深化国际合作和科学应用而维护、发展和使用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的职权条例》等宪法、联邦宪法性法律、联邦法律、联邦总统令、联邦政府令、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和国际条约。
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良法善治新期待,面对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战略,司法制度的中国模式已经初步形成并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本书从我国司法制度的实践逻辑出发,结合国内外司法理论和实践,通过对司法责任制、法律援助制度、专家辅助人制度、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等具体制度和司法公正、司法透明、智慧司法等具体原则的剖析,揭示了我国司法制度的特色、模式及背后的逻辑,同时提出我国司法制度有待完善的方面和改革措施,以期为中国式司法制度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受到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成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建设美丽中国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之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面临严峻挑战。本书直面我国生态环境司法领域中的突出问题,根据我国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对建立完善环境司法保障机制的迫切需要,针对制约我国环境司法功能发挥的深层次因素,对环境司法专门化、环境诉讼程序特别化、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环境司法话语权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在历史梳理、实践探索、域外经验借鉴基础上提出了多项理论新见解,按照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提出了一系列法律制度建设的新方案、新建议。
陈忆九,研究员,主任法医师,硕士生导师。现任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法医室主任;兼任复旦大学、苏州大学、华东政法大学教授,法医学杂志副主编,全国刑事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法医检验分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技术委员会法庭科学分委会委员,上海市人身伤害专家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法医病理学教学、科研及鉴定工作,主研究方向伤病关系、交通伤、损伤生物力学等,主持承担国家自然基金、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主编或参编学术专著6部,代表作:《法医病理学》、《法医学辞典》、《中国刑事科学技术大全法医病理学分册》、《法医学》等;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