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对国际贸易法律文献的一个重要补充,详细地描述和分析了多边、区域和双边贸易协定的复杂网络,揭示近年来国家如何、为何、何时以及在何种程度上谈判并签署区域和双边贸易协定。众所周知,从19世纪初的双边协定到后来的《关税贸易总协定》(GATT)及其后继者世界贸易组织(WTO)项下的多边主义,再到区域主义的兴起,国际贸易协定在过去的10年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直到近,大多数情况下,国际贸易法律的重点是GATT/WTO、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南方共同体市场。但是,继1999年世界贸易组织的西雅图部长级会议后,我们又进入了复活双边主义并产生一种新的“松散”型区域主义的时期。由于此类协议的快速增加,现在的国际贸易法由数百个新的协定组成,通常只是两国之间,虽然有时会涉及更多国家。本书诠释了这类协定的变化周期,指出贸
本书是对国际贸易法律文献的一个重要补充,详细地描述和分析了多边、区域和双边贸易协定的复杂网络,揭示近年来国家如何、为何、何时以及在何种程度上谈判并签署区域和双边贸易协定。众所周知,从19世纪初的双边协定到后来的《关税贸易总协定》(GATT)及其后继者世界贸易组织(WTO)项下的多边主义,再到区域主义的兴起,国际贸易协定在过去的10年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直到近,大多数情况下,国际贸易法律的重点是GATT/WTO、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南方共同体市场。但是,继1999年世界贸易组织的西雅图部长级会议后,我们又进入了复活双边主义并产生一种新的“松散”型区域主义的时期。由于此类协议的快速增加,现在的国际贸易法由数百个新的协定组成,通常只是两国之间,虽然有时会涉及更多国家。本书诠释了这类协定的变化周期,指出贸
“案例解读”——用大量生动真实的案例来解读法律,帮助读者深刻领会条文精神,更好地运用法律维护权益。 “应用提示”——对重点法条和难点问题做了专业提示,帮助读者理解条文含义和准确运用法律。 “相关规定”——列举了与主法条相关的法条,并且在主体法律文件之后收录了重要的配套规定,便于读者查找。
本书分八编共36个案例,对公司的设立、股东资格的认定、公司章程的效力、股东权的保护、公司的治理结构、股份的转让、公司董事的义务和公司组织结构的变更等方面的典型案例进行深入的法理评析。书中采用了案情简介、当事人争议焦点、律师代理词、法院判词、专家评析等形式,较全面地反映了案件的审理过程,有利于读者通过具体的案例来理解和分析公司法的基本理论,从而使本书具有很强的理论性与实践性。本书适合高等院校法学专业的学生作,也适合法官、律师等司法界人士使用,对于对公司法感兴趣的读者也极具参考价值。
1800年美国建国之初,在第二任总统亚当斯与第三任总统杰斐逊之间展开的总统竞选残酷而激烈。党争近乎撕裂了刚成立不久的合众国,“二次革命”的危机悄然逼近。败选的亚当斯不甘将合众国的命运交给新选出的、由民主共和党人控制的政府。他在联邦法院的人事问题上孤注一掷,希冀让法院成为联邦主义者的政治堡垒,延续联邦党人的既定国策。刚刚施行不久的合众国新宪法,显然对这一局面缺乏应对之道。危局之中,约翰·马歇尔挺身而出,带领**法院有力地回应了这次挑战。 《大法官与总统的对决——马伯里诉国务卿麦迪逊案》围绕马歇尔大法官笔下一则里程碑式的著名判例——马伯里诉麦迪逊案——展开。通过该案,**法院手中的司法权大大加强;但更重要的是,原本只存于国父们脑海中的三权分立理想,*终照进了现代国家的政治蓝图。通过引
“马伯里诉麦迪逊案”是美国司法 为关键的案件,被誉为“国宪政制度的基石之一”。在美国 档案馆,该案判决书原件仅列于《独立宣言》《美国宪法》和《权利法案》之后,足证其历史地位。 由美国克利夫·斯隆和戴维·麦基恩合著、王之洲翻译的这本《大法官与总统的对决(马伯里诉国务卿麦迪逊案)》讲述的正是这一经典判例的来龙去脉。 1800年,在美国开国元勋亚当斯与杰斐逊之问展开的总统竞选残酷而激烈。党争近乎撕裂了刚成立不久的合众国,二次革命的危机悄然逼近。败选的亚当斯不甘心将合众国的命运交给新当选的由民主共和党人控制的政府。离任前夜,他在联邦法院的人事任命上孤注一掷,希冀让司法系统成为联邦主义者的政治堡垒,以维护联邦党人的既定国策。新任总统杰斐逊对此十分愤怒,旋即以扣发委任状的方式直接回击。
本书分八编共36个案例,对公司的设立、股东资格的认定、公司章程的效力、股东权的保护、公司的治理结构、股份的转让、公司董事的义务和公司组织结构的变更等方面的典型案例进行深入的法理评析。书中采用了案情简介、当事人争议焦点、律师代理词、法院判词、专家评析等形式,较全面地反映了案件的审理过程,有利于读者通过具体的案例来理解和分析公司法的基本理论,从而使本书具有很强的理论性与实践性。本书适合高等院校法学专业的学生作,也适合法官、律师等司法界人士使用,对于对公司法感兴趣的读者也极具参考价值。